近日,华东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华理")华东理工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本科生招生办公室主任孙玉柱做客央视网《名校之约》院校系列访谈,详细介绍华东理工大学2025年本科招生政策及人才培养特色等内容,助力广大考生读懂大学,了解专业。
扎根上海 面向全球:华理以一流学科赋能复合型人才培养
华东理工大学地处人文荟萃、海纳百川的国际大都市──上海,原名华东化工学院,1952年建校,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1993年更名为华东理工大学,入选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获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水平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建有研究生院。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三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学校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行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构建研究型、个性化的本科教育体系,探索并实施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工科试验班/实验班招生培养模式""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招生培养模式""教育部拔尖基地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主辅修复合型人才培养""微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等,以提高学生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和个人竞争力。
学校学科设置涵盖理、工、农、医、经、管、文、法、艺术、哲学、教育、交叉等12个学科门类。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6个;"双一流"建设学科3个、国家重点学科8个、上海市重点学科10个、上海高校一流学科7个。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和毒理学、农业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临床医学、社会科学总论、经济与商学等11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进入ESI全球前1‰。
学校现有本科招生专业63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1个,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7个。"化学工程与工艺"是中国大陆高校首个通过ABET认证的专业,"化学"是中国大陆高校首个通过中俄联合国际理科专业认证的专业,商学院通过了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AACSB)、欧洲质量改进体系(EQUIS)、英国工商管理硕士协会与商学院毕业生协会(AMBA&BGA)商科教育认证,药学专业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药学专业认证。化学工程与工艺、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轻化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制药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自动化、电气及其自动化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环境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等19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近年来,新增"智能制造工程""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 "电子信息材料"5个招生专业。新增的专业是学校面向经济社会新发展、科技产业新变革,坚持需求导向,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要的重要举措。
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扩招350人 新增"教育部拔尖基地班"等
学校2025年将重点面向国家急需的战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和民生紧缺领域增加招生名额,扩大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学科领域的招生规模,计划扩招350人,招生规模将达到4520人,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类别包括了普通类本科、艺术类、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励志计划)、运动训练、保送录取优秀运动员、上海市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新疆高中班、西藏高中班、民族班、国家民委专项、华侨港澳台学生等。新开设教育部拔尖基地班;增加"化学工程与工艺和工程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金融学""应用化学和生物科学"等双学士学位项目招生名额,着力培养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
从制度到实践 保障学生专业选择权
"双向选择"转专业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鼓励个性发展、强化质量意识、改革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举措,使优秀学生和确有专长的学生能够脱颖而出。
本科一、二年级的学生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一般在每学年第二学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提出转专业的申请,学校将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个人特长,按照一定的筛选规则和程序,批准部分学生转入其他专业学习。入学后,一、二年级转专业的比例可达15%。
具体安排以学校教务处当年公布的通知为准。
政府-学校-社会协同发力 构建多维奖助体系
学校建成以政府奖助学金、学校奖助学金和社会奖助学金为支撑的多层级、多类别的激励体系,每年发放各类奖助学金2000余万元,成为激励学生成长成才的强有力"催化剂"。
政府奖助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和上海市奖学金。2024年,我校本科生共有280人获国家奖学金,481人获国家励志奖学金,2263人获国家助学金,35人获上海市奖学金。
学校奖助学金是我校专项拨款设立的奖助学金,旨在奖励在学业学术、创新创业等方面取得成绩的学生,获奖覆盖面达到在校本科生总人数的40%左右。目前,既有对品学兼优学生设立的优秀奖学金,也有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努力学习、实现成长成才的励志类奖学金等。
社会奖助学金是企事业单位、校友或社会爱心人士在我校设立的奖助学金。目前上海化学工业区、苏州工业园区、上海医药、万华化学、金龙鱼、恒大高新等世界知名企业均在我校设立了社会奖学金;宝钢教育基金会、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等以及社会爱心企业和个人设立了新长城助学金、中华助学金、董妈妈爱心慈善助学金、兴·泉少数民族励志奖助学金等;多名爱心校友设立了华谊奖助学金等校友奖助学金。
从课堂到名企 铺就学子职业发展之路
学校以构建覆盖大学全程的生涯发展指导服务体系为抓手,从学生个人职业胜任力的开发和培养出发,积极开展职业发展教育,开设多种形式的就业指导课程和讲座。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形成了一支由上海市职业咨询师、国际认证职业规划师、专家学者、企业高管、人力资源专家组成的就业指导队伍,为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就业过程中的技巧和方法等提供指导。同时,学校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求职应聘服务:积极拓宽就业市场,广泛收集毕业生需求信息,以数倍于毕业生人数的招聘信息供毕业生选择;建立和拓展学生实习就业基地;编制和免费分发有针对性的就业辅导资料;定期举办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毕业生招聘会,为毕业生的择业提供机会;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开设有功能完善的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网和"华理就业领航号"微信公众号,毕业生足不出户就可了解各地人才需求,把握就业先机。
学校毕业生受到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普遍青睐,来校招聘的单位络绎不绝。近年来,我校的毕业去向落实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2024年本科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3.25%,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在QS全球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排名中,我校位列大陆高校第16名。
目前,学校毕业生就业流向涉及化工医药、石油轻工、生命大健康、信息产业、金融商贸、航空航天及第三产业等各行各业,学生就业的单位绝大部分为国内外知名企业,不少毕业生已经成为企业、部门的领导和技术骨干。
2024年,学校各专业岗位需求量与毕业生人数之比平均为5.98∶1,毕业生在上海市就业的比例超七成。毕业生就业地域以华东地区为主,辐射全国,积极面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省份、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就业。2024届本科生中,在上海市就业的占单位就业本科生总人数的70.48%,到华东六省(苏、浙、皖、闽、赣、鲁)就业占14.30%。
近年来,学校本科生升学深造比例持续增长,2024届本科生有2092人在海内外高校、院所继续深造,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51.94%。
与祖国同心 与时代同行 诚邀学子共赴科学报国之约
七十余载春华秋实,新时代再启征程。华东理工大学始终以"育才报国"为使命,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到完善的多维奖助体系,从保障学生专业选择权制度到5.98∶1的岗位供需比,华东理工大学全面展示了其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和就业服务及奖助学金体系的突出优势。这所拥有70余年历史的学府,正以创新的教育理念和扎实的办学实力,为学子们搭建成长成才的广阔平台。值此高考季,学校向全国考生发出诚挚邀请:"少年自有凌云志,当揽星河写华章"。期待更多优秀学子加入这所拥有深厚底蕴的高等学府,共同书写新时代的科技华章。
2025央视网名校之约华东理工大学:2025年招生计划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扩招350人
央视网 06-23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