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邓超 通讯员 崔保廷 杨菲
城市公共交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和重大民生工程,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出行,是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绿色、宜居、韧性、智慧的现代化城市的重要举措。《城市公共交通条例》《交通运输部等九部委关于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坚持城市公共交通公益属性,鼓励多元化经营,为公交企业市场化转型提供了政策支撑。
多年来,济宁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济宁公交集团”)紧盯城市出行的“新潮流”和“大变革”,创新实践“公交+”战略,以盘活资源、延伸链条、激活数据、开发新业态为切口进行变革,将公交车厢、场站设施、出行流量转化为市场化价值增长点,在保障出行服务持续提升的同时,积极利用线上渠道和需求响应吸引客流,做实做优广告、维修、加油、车服等多元业态,不断调整公交企业“财政依赖”和“自我造血”的天平走向,探索可持续发展新路径,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注入澎湃动能,“双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激活城市出行新业态。
“公交+助学”:打造“从家门到校园”的安全出行网
近年来,济宁公交集团立足改善校园周边交通环境,保障学生出行安全需求,秉持精准服务、信息监控、点点对接、全程护航,构建“接送+护航”的助学公交体系,推动助学出行新模式。
2020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济宁公交集团聚焦社会上下学出行难题,陆续为济宁四中、济宁市实验小学等41所中小学校倾情推出“助学公交”服务,旨在为莘莘学子打造一条安全、便捷、绿色的上学之路。市财政承担学生乘坐助学公交的部分优惠费用和信息费,安全高效的点对点定制化服务,学生乘车信息准确及时发送至学生家长,配备专业安保人员随车护送等助学新模式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深受广大家长和学生一致好评。
助学公交线路开通以来,真正实现了从学校到家门口的零距离接驳,解决了家长接送问题,减轻了家长的人力、财力支出,有效缓解了学校周边道路拥堵问题以及学生路途中的风雨无阻的安全问题,受到央视、学习强国、省市级媒体广泛关注,《关于推广公交助学线路的调研思考》荣获“全省国资国企系统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全省交通运输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全市政府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全省唯一获得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发布的“2022-2023年度城市交通低碳榜样单位”案例,《人脸识别助力助学公交出行》在山东省大数据局组织的新型智慧城市优秀案例评选中荣获“优秀奖”。
2023年12月,助学公交品牌“文曲行”立名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注册,济宁公交集团出台《“文曲行”助学公交安保员服务规范》《“文曲行”助学公交驾驶员工作行为规范》,正式开启了助学公交的品牌之路。今天,助学公交与济宁成千上万个家庭紧密相连,98条线路、140台车辆成为万余名学生畅安出行的坚强后盾,助学公交已然成为济宁便民惠民服务“新名片”。
公交+求导向的“动态响应”
随着市民多元化出行需求变化,济宁公交集团主动响应,采取“动态响应、精准匹配”的模式,搭建了“夜间经济+假日休闲+文旅研学”的动态公交服务体系,推动城市公共交通从“固定供给”向“柔性适配”转型。
夜间经济:打造“公交+夜游”动态网络
通过客流和市场分析锁定人民公园、万达广场、南池公园等夜间热点区域,陆续开通了Y901路(日发8班,末班22:00)、Y902路(日发10-12班,末班21:40)2条夜游专线,串联“居民区—商业圈—景点”三重场景。同步延长1路、18路、21路、33路、76路等日间线路末班时间,初步形成了夜班公交线网,为活跃夜间经济提供出行助力。
假日休闲:季节性需求精准响应
结合节假日和季节变化节律,动态开通“太白桃花节专线”、“太白湖牡丹赏花专线”、“太白湖芍药花会定制专线”、“泗水桃花节专线”“胖东来购物专线”和“峄山一日游专线”,实现“需求即运力”的弹性调度。针对清明祭扫需求,联合殡仪馆、文化园推出“寄思专线”。同时根据市民需求变化,适时开通“赏灯专线”、“方特夜线烟花专线”等特色线路,通过市民需求征集机制,采取“一站直达+错峰调度”的运行方式,提升服务精准度。
文旅研学:构建“公交+旅游”生态链
深化旅游包车业务布局,引入豪华巴士拓展省际线路,2024年新增10条线路,引入高端旅游巴士服务团队50个,溢价率达20%,推动包车业务营收占比提升至38%。与孔子文旅集团合作开通“孔子文旅·爱游巴士”,以高铁济宁北站为枢纽,串联少康湖、太白楼、古南池等12处文化地标。联合景区推出“景区直通车”专线,整合公交站点与旅游资源;开发“巴士旅游套餐”,融合交通、门票、导游等一站式服务;建设“公交+文旅”综合服务驿站,拓展票务代理、旅游咨询等增值业务,年运送游客20万人次,带动景区客流量增长15%。为中小学研学活动配备专业“驾驶员+跟车辅导员”,设计“点对点”安全运输方案,获评“研学实践优质合作单位”。截至目前累计服务12所学校、80批次研学活动,安全运送师生1.2万人次,业务收入年增长25%。
通勤业务:平台化与品牌化双驱动
聚焦省际客运市场,立足服务企业、集中出行,拓展厂矿企业通勤班车业务,服务40余家厂矿企业通勤业务,2024年运营里程600余万公里,实现营业收入2800万元,市场占有率同比提升8%。建成智能化公车服务管理平台,年运营里程550万余公里,年营收3000余万元,接入车辆300台,服务效率提升30%,“顺境达”品牌被评为“全省机关事务标准化专项试点示范项目”“山东省公务用车标准化示范点”,成为省内行业标杆。在重大活动保障中,以“零事故、零延误”标准完成省旅发大会、世界互联网大会、尼山世界论坛等市级以上重大活动保障50余次,获评“市级重大活动保障先进单位”,充分彰显国企担当。通过多元化业务协同发展,实现从传统公交服务商向城市综合出行服务提供者的转型升级。
“公交+广告”:移动场景的流量价值转化
近年来,济宁公交集团以“媒体+服务”双轮驱动,通过场景创新、跨界融合,将公交载体升级为城市流量入口,实现广告价值从“被动展示”到“主动变现”的跃升。
文化IP赋能:打造“城市移动名片”
充分发挥古运河文化底蕴,结合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水上迎亲习俗和特色公交婚车,打造“喜船迎亲+公交婚车”项目,打造出具有民俗特色的中式婚礼,深受年轻人的追捧。以公交串联景点,搭建移动式推广平台,根据定位触发景区讲解,实现广告的自然转化。在古运河上做活“水上公交”,在满足游客游览的同时,开发新的广告资源。“文博之旅 历史穿梭”主题公交,则将济宁市博物馆10余件(套)珍贵文物元素融入车辆装饰与内部设计,使公交化身“流动的博物馆”。市民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利用碎片化时间感受千年文化氛围。
商业场景定制:从曝光到消费转化
与龙贵购物中心深度合作,创新推出“电音主题巴士”,通过车身炫彩涂装(融合品牌标识与动感电音元素)和车内沉浸式氛围营造,打造移动的“城市潮流地标”。基于购物中心年轻、时尚、活力的品牌定位,提供从外观设计到活动策划的一站式服务。不仅为其音乐节提供舞台搭建、活动物料筹备及宣传策划等支持,还依据购物中心活动时间与地点,精心规划电音巴士行驶路线和停靠站点,精准覆盖目标受众活动区域,大幅提升广告曝光率与触达效果。
跨界融合:多元文化的打卡碰撞
“夜光巴士”凭借流动的现场DJ音乐,在济宁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中独树一帜,为城市增添别样魅力,这一创新不仅丰富了城市文化生活、提升城市形象,更实现公交与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拓宽了公司业务边界。
数字技术驱动:构建“线上+线下”流量池
借助网站、抖音、朋友圈等数字化平台,与公交实体场景形成联动,在车内打造“七夕”定制专区,设计社交媒体分享、室外展示、趣味互动游戏等多元参与方式,并运用大数据分析实现精准推广,成功吸引婚恋、餐饮、珠宝等众多品牌赞助,实现多方共赢。以“公交+生活服务”为核心的“巴士猫(Mall)”项目,搭建线上服务平台,为市民提供餐饮、购物、娱乐等一站式生活服务。同时,联动本地商户,通过新媒体宣传与线上平台推广,推动商户产品销售,实现公交流量向消费的高效转化。
“公交+维保”:资源协同的效益倍增
近年来,济宁公交集团立足车辆全生命周期管理需求,构建“自主维保+外拓市场+智慧养车”的多元化维保服务体系,推动传统车辆的维保转型。通过整合公交场站、技术装备和维修团队等优势资源,创新打造“公交特色”的现代车辆后市场服务生态。
外修业务:规模与效益“双突破”
2023年以来,济宁公交集团积极拓展外修市场,通过资源整合与战略合作实现业务规模与盈利能力同步提升。2023年完成外修收入188.35万元、利润40.57万元,成本控制成效显著,2024年收入、利润同比增速分别达到24%与64%。2025年,通过深化合作带动订单量增长33.86%,先后与济宁经发集团、山东公用环卫集团等企业建立长期维保合作,业务稳定性持续增强。
天猫养车:流量与服务“双提升”
济宁公交集团天猫养车首家门店通过“线下活动+线上引流”快速打开市场,首月吸引客户超百人次,抖音“39.9元体验卡”活动新增客户200余人。自2025年3月份营业以来,进店台次从3月94台增至4月413台(环比增长339%),客单价从50.07元提升至86.79元(增幅73.3%)。2025年计划新增1家门店,预计全年创收130万元。未来五年将实施“1+N”发展战略,新增3-4家标准化门店,构建涵盖业务创新、场景延伸与技术升级的汽车后市场生态圈。
“公交+项目”:资源整合的价值创造
近年来,济宁公交集团立足城市公共服务需求,构建“TOD开发+商业运营+智慧管理”的综合开发体系,推动传统公交场站从“单一功能”向“多元价值”转型。通过系统整合土地资源、客流资源和品牌资源,创新打造具有公交特色的城市空间价值提升新模式。
项目规划:智慧交通综合体建设
济宁市城区综合停车场项目位于太白湖新区核心区,总建筑面积61063.69㎡,包含智慧公交中心(37077.71㎡)和智慧公交枢纽(15872.60㎡)。创新采用TOD开发模式,规划公交车位108个、小型机动车位603个、非机动车位1113个,同步配套充电设施、电子站牌等新型基础设施,容积率1.82,绿地率21.74%,打造“停车+换乘+商业”多功能综合体。2021年启动建设以来,应用BIM技术和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利用数字信息和人工智能展开精细化管理。目前主主体结构、外幕墙、绿化工程、室外道路、室外管网工程等已完成,正进行水电安装等收尾工作。建设过程中创新管理模式,获评“济宁市不欠薪标杆项目”、“山东省2022年度建设工程优质结构奖”、“山东省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近零碳交通基础设施试点”等多项荣誉,为城市智慧交通建设提供示范样板。
百姓快充:场站资源开放共享
截至目前,济宁公交集团运营25个充电站(314桩/453枪,总容量30640kW),开放7个“百姓快充”站点(22枪)。豪德站作为首个社会化运营站点,2023年至今累计充电25.78万度;2025年第一季度充电量同比增74.32%(9.63万度),服务费收入同比增长52.82%,实现公交基础设施的社会化增值。
“公交+加油”:多元经营的效益增长
近年来,济宁公交集团构建“油品销售+非油业务+增值服务”的立体化经营体系,推动传统加油站从“单一供能”向“综合能源服务站”转型。通过深度整合公交场站资源、客户资源和供应链资源,创新打造公交特色加油服务新模式。
在油品销售方面,2023年创新推出“加油赠酒”等跨界营销活动,与泸州老窖、五粮液等知名酒企合作,并成功中标山东公用环卫集团及市殡仪馆用油项目,全年实现油品销售7043万元,同比增长15.04%。非油品销售通过优化供应链,直接对接厂家,减少中间环节,销售额达59万元,同比大幅增长90.32%。2024年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建立客户联络群,利用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加大宣传,油品销售增至7182万元,非油品销售突破101万元,增长率达71.19%。2024年5月,高新区加油站顺利开业,“加油免费洗车”等增值服务提升市场引流,带动两站全年利润同比增长44.98%。2025年上半年,高新区加油站持续优化服务,销量保持稳步提升态势。通过资源整合与业务创新,实现了从传统油品销售向综合能源服务的转型升级。
城市公共交通企业具有“公益性+市场化”的双重属性,承担着保障出行服务和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双重任务。下步,济宁公交集团将继续致力于“精致公交”(精益管理、精准服务、精美形象)建设,在提升服务标准的同时,积极探索企业创新发展路径,通过创新业态、搭建流量经济模式,实现“公益为基、市场赋能”的发展格局。未来,济宁公交集团将砥砺深耕、接续发力,努力实现公交资源“蝶变”,积极推动“公交出行,成就美好生活”转化为全社会的共同愿景而不懈努力。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