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秀山:“AI智瞳卫士”+网格员联动防溺水 探索基层治理双网格智慧模式

上游新闻 06-13

夏日的梅江河边,一台搭载AI算法的防溺水智能摄像头突然发出警报:一名男子在危险水域游泳。几乎同时,基层智治平台自动弹出预警,生成事件,基层治理指挥中心人员立即线上调度附近网格员赶往现场。3分钟后,线下网格员抵达现场劝阻并上传处理结果,系统自动闭环。这一幕,是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中和街道通过“智能摄像头+双网格联动”破解溺水治理难题的一个缩影。

基层智治平台弹出预警。中和街道供图

线下网格员赶到现场劝离戏水人员。杨维 摄

每年夏季,溺水事故成为基层治理的顽疾。“中和街道辖区有12.6万人,其中未成年人有3.2万,占比25.4%;有小(二)型水库两个,梅江河穿城而过,河道长12公里,落差大,水流湍急,极易发生溺水事故。以往靠人力巡逻,不能兼顾全时段、全水域,难免有疏漏、盲区。”街道应急安全岗负责人坦言。尽管社区网格员定期巡查,但因水域范围广、人力有限,仍存在响应滞后、取证困难等问题,特别是在夜间和暴雨天气等高风险时段,防控效能更是大打折扣。此外,部分群众防溺水意识薄弱,也给防控工作带来严峻挑战。

2025年,中和街道将防溺水智能摄像头接入基层智治平台,并创新“线上数字网格+线下人工网格”双轨运行机制:线上网格通过AI摄像头实时识别危险行为(如孤身戏水、无监护儿童等),自动定位并推送预警事件至平台;系统根据线下网格员位置智能派单,要求5分钟内完成现场处置并拍照上传至基层智治平台反馈。

基层智治平台监控重点水域画面。杨维 摄

智能摄像头和音柱。杨维 摄

在技术应用方面,街道将辖区水域划分为26个风险点,并按危险程度分为“红、橙、黄”三色标注,落图于基层智治平台“风险一张图”,并在相应的位置安装了AI智能摄像头和音柱,部署的智能监测系统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可精准识别危险水域的异常行为,音柱同步播报“您已进入危险水域,请立即离开”语音提示。同时,打通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街道基层治理指挥中心、派出所、社区等多方数据壁垒,构建起“智能发现-平台派单-快速处置-线上复核”的闭环管理链条。

基层智治平台事件闭环处置界面。中和街道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街道创新建立数字化考评机制,将网格员响应速度、处置质量等关键指标纳入智治平台考核体系,并与个人绩效考核直接挂钩。这一举措显著提升了工作效能,获得基层工作人员普遍认可。

“现在通过‘渝快政’APP就能实时接收处置任务,系统自动记录工作时长和地理坐标,工作更有针对性了。”一位社区网格员表示。社区网格员依托“渝快政”APP接收处置任务后,充分发挥“铁脚板”优势,实现靶向治理。在完成应急处置后,针对性处置并开展后续宣传教育,形成治理闭环。

依据系统预警信息新增救生设备。杨维 摄

据统计,依托该系统的智能预警数据分析,街道梳理预警频度相对较高的点位,并在这些区域新增配备救生圈、救生衣、救生绳、救生杆等应急救援设备20套,确保应急物资配置动态匹配。

防溺水“小切口”,折射基层治理“大变革”。双网格模式的价值,不仅在于挽救生命,更在于探索了一条“技术赋能+机制重塑”的现代化治理路径。

中和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波介绍,“在总结完善AI监控识别系统应用于防溺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目前街道正依托无人机智能巡航,构建‘地面网格员人防+天上无人机技防’的立体化防控体系,并接入到‘141’基层智治平台,重点建立‘两违’巡查管控、建筑垃圾监管、森林防火预防、城市内涝监测等领域应用场景。构建全域化、全天候、智能化的风险防控体系,持续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打造更加安全、高效的智慧治理新模式。”

上游新闻 吴思倩 通讯员 杨维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