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扩大免签范围影响深远

中国经济新闻网 06-11

  6月9日,中国外交部宣布对沙特阿拉伯、阿曼、科威特和巴林四国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标志着中国单方面免签朋友圈扩大至47个国家。这一政策不仅实现了对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免签的全覆盖,更彰显了中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决心。

  徐蔚冰

  中国此次扩大免签范围的决策蕴含着深层次的战略考量,其影响将辐射政治、经济、文化多个维度。

  从政治外交层面看,这一举措是中国落实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的具体实践。海湾合作委员会(以下简称海合会)国家地处“一带一路”交汇处,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合作伙伴和地缘政治支点。中国对海合会国家的签证便利化进程始于2018年,当时中国与阿联酋、卡塔尔实现了全面互免签证。此次将沙特、阿曼、科威特、巴林纳入单方面免签范围后,中国完成了对全部六个海合会成员国公民的签证便利化安排,实现了区域全覆盖。这种分步骤、有重点地扩大免签范围的做法,体现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审慎与务实。通过签证便利化安排,中国向这些国家传递了深化友好的明确信号,有助于增强政治互信,有效降低人员往来的制度性成本,为双边关系发展注入新活力。

  从经济层面看,追求务实效益更为直接。免签政策将大幅降低海湾国家商务人士来华的时间与金钱成本,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便捷的人员流动将为资本流动提供有力支撑。

  文化旅游领域的潜在影响同样不可忽视。虽然沙特、科威特等国并非中国传统的旅游客源大国,但其高净值人群的消费能力不容小觑。免签政策实施后,说走就走的中国行将成为现实,有助于吸引更多海湾游客体验中国的历史文化与现代风貌。随着中东国家经济多元化转型,其公民出境旅游需求增长迅速,中国有望在这一市场获得更大份额。

  从国际比较角度看,中国的免签政策具有几个显著特点:一是精准定位,不是简单追求免签国家数量,而是重点覆盖战略合作伙伴和主要经贸往来国家。海合会国家作为中国重要的能源供应方和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伙伴,自然成为政策惠及的重点对象。二是单边先行,中国主动采取免签措施而不急于要求对等安排,展现了开放自信的大国姿态。三是灵活试行,新政策设定一年左右的试行期,便于根据实施效果进行调整优化。

  事实上,中国免签政策的实施效果已经初步显现。根据官方数据,2024年入境中国的近2694万游客中,3/4通过免签入境。

  尽管免签政策带来诸多积极影响,但其实施过程仍面临若干挑战,需要未雨绸缪、妥善应对。首先是出入境管理压力的增加。随着更多国家公民享受免签待遇,中国边检机关的工作量将显著上升。同时与签证便利化相伴而生的安全风险也不容忽视。如何在实际操作中有效识别和防范相关风险,对执法部门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平衡开放与安全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文化差异带来的管理挑战也值得关注。如何在不影响正常文化交流的前提下,引导外国游客遵守中国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序,需要相关部门创新管理方式,加强宣传教育。

  此外,配套服务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政策实施效果。如果相关配套服务跟不上,即使签证门槛降低,游客体验也会大打折扣,影响政策初衷的实现。

  针对上述挑战,建议从以下方面优化:一是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对免签政策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跟踪,不断优化。二是加强部门协同和信息共享。移民管理部门应与公安、商务、文化旅游等部门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实现对免签入境人员的事中事后监管。对于频繁入境但从事活动与申报事由不符的人员,可建立风险预警名单,在不影响正常人员往来的前提下防范潜在风险。三是提升服务能力和国际化水平。可借鉴上海等国际化大城市的经验,编制海湾国家游客服务指南,培训专业人员,提升接待水平。这些软环境改善与签证便利化硬政策相辅相成,共同提升中国对外国游客的吸引力。四是开展定向宣传,提高政策知晓度。五是完善法律保障,明确权利义务。

  总之,中国免签政策的未来发展值得期待。从长远战略视角看,中国签证政策改革将深度融入国家开放大局。免签政策的外溢效应将超越旅游和商务范畴,对人文交流产生深远影响。免签政策彰显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与多年来中国持续推进的改革开放高度契合。这种民心相通的力量,终将转化为国家间互信的坚实基础。

  从更宏大的历史视角看,中国持续扩大免签朋友圈的举措,是对全球化逆流的有力回应。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