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 特朗普会让北约“休眠”吗

新华社 06-09

特朗普再次执政以来,持续推动北约的全球化战略,其目的是利用北约来增强美国在全球的影响力,遏制其他国家的发展,特别是应对所谓的“中国威胁”

欧洲在北约体系下对美国的依赖关系,极大地限制了欧洲的战略自主性,不仅使得美国在北约体系中扮演主导角色,还可能导致北约沦为美国军事冒险的工具

美国已将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四国作为北约“印太化”的核心支点,常态化邀请四国参加北约峰会及外长、防长会晤等高级别会议,并分别为四国制定新的伙伴关系计划,合作程度已向准成员国方向发展

为遏制中国,美国或许会怂恿欧盟扮演“经济北约”角色,在经济、能源、技术安全等领域配合其形成对华全领域遏压态势

文 | 闫文虎 田宇 王盛

特朗普再次执政后,北约的走向变得扑朔迷离。因为分摊军费、改组北约、调整驻欧美军部署等问题,美国与欧洲矛盾加剧。美国前驻北约大使达尔德甚至声称,特朗普可能通过“消极漠视”或主动否决北约决议等方式,逐步使北约陷入“休眠”状态。

毫无疑问,北约的内部团结正遭受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会退出北约,相反,未来美国可能会加强对北约的掌控。在特朗普的推动下,作为美国全球争霸的工具,北约全球化的步伐可能会继续加快。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一名抗议者手举标语在林肯纪念堂前参加集会(2023 年 2 月 19 日摄) 刘杰摄 / 本刊

美国引发的矛盾

特朗普再次执政后,美国与北约的关系走向变得更加复杂和不确定,但可以确定的是,特朗普的“美国优先”理念、单边主义行事风格和交易性外交政策,将导致一些欧洲国家对美国的信任度降低,进而影响北约内部的团结。

一是军费分摊加剧美国与北约盟友的矛盾。特朗普坚持认为美国在北约承担了过多的军费,强调北约成员国应将军费开支提高到GDP的25%,以减轻美国负担。3月6日,特朗普在白宫重申,北约成员国若“不付钱”,美国将不再履行《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的共同防御义务。特朗普要求北约欧洲成员国增加军费开支,承担更多的北约防务责任,会使北约内部在军费分摊问题上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一些国家可能因经济压力等原因无法满足美国的要求,从而导致美国与这些成员国之间关系紧张,引发后者对美国提供安全保障可信度的质疑,进而影响北约的决策和行动能力。

二是重新调整军事部署引发美国与北约盟友的矛盾。特朗普再次上台后持续推动北约的战略重心转移。一方面,他更加强调北约应关注针对美国本土的直接威胁;另一方面,他减小了北约在东欧地区对俄罗斯的军事遏制力度以缓和美俄关系,同时将更多精力投向亚太等地区。美国既是欧洲大陆集体防务的核心,也是太平洋地区集体防务的核心,但美国为了争夺世界领导权,极有可能重新考虑在欧洲的军力部署规模,并将更多军力投入到印太地区。这种军事部署调整思路会使北约在欧洲地区的军事威慑力下降,引发北约欧洲成员国的担忧,导致北约的运作出现异常。

三是美国对俄政策与北约盟友凸显分歧。特朗普一直批评美国资助乌克兰,并呼吁欧洲在援助基辅方面承担更多义务。特朗普试图在排除其他大国参与的情况下由美俄来协调解决乌克兰危机,招致英国、法国、德国、波兰四国强烈不满。由于俄乌双方都不愿收手,调停失败的特朗普下令立即将对乌军援减少至最低水平,并开始考虑从欧洲脱身。值得注意的是,3月6日,北约成员国因对俄政策分歧导致情报共享机制陷入危机。部分成员国担忧特朗普政府与俄罗斯的接触,减少了对乌情报支持,加剧北约内部的互不信任。

格鲁吉亚与美国等北约国家的联合军演(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塔穆娜摄)

欧洲寻求安全自主

北约成立以来,美欧长期在安全问题上共担责任并确保彼此之间的协调性和互补性。但近年来,尤其是特朗普再次胜选之后,欧洲在安全领域寻求战略自主的动向日益明显。

特朗普再次胜选后的第二天,法国总统马克龙明确表示,“不能一直将我们的安全交由美国人负责。”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强调,“欧洲的未来要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到了必须拿出行动的时候了。”波兰总理图斯克表示,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已经不可避免,“地缘政治上的外包时代已经终结”。

去年11月6日,欧洲议会首次提名主管防务和太空事务的委员——被外界视为欧盟首位“防长”。这一职位旨在与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进行职责区分,将欧盟防务从外交领域逐步剥离,使欧盟防务工作由专人负责,以便发挥协调作用,更好地整合欧盟成员国分散的国防工业。

近年来,欧盟在加强防务一体化、减少对外依赖方面重点推动了三项工作。

一是持续加强双边和“小多边”防务合作。欧盟各国基于各自战略需求,本着“固强补弱、强强联合、强弱互补”的原则,先后签署了德法《亚琛条约》、德波防务行动计划,以及德国、法国、意大利和波兰的“欧洲远程打击倡议”等双多边防务合作协议。这些协议虽然实际运行效果参差不齐,但对欧盟各国防务合作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未来,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双边和“小多边”防务合作,将向着愈加常态、多元和高效的方向发展。

二是重塑国防工业,打造“一体化能力”。2024年3月,欧盟公布了首份《欧洲国防工业战略》以及新版防务计划;7月,欧洲理事会发布了《欧盟2024-2029年战略议程》。2025年欧盟加速推进《欧洲国防工业战略》,目标是提升欧洲本土军事工业能力,减少对外依赖。欧洲投资银行(EIB)已开放国防项目融资,支持军工研发和生产。这些文件聚焦重塑国防工业,鼓励欧盟各成员国互相采购军事装备,以改变多年来自身防务领域存在的力量分散、重复浪费、产能不足等状况。

三是力推联合武器采购。欧盟近期加速推进武器装备联合采购机制,核心目标是降低对非欧盟国家的装备依赖,强化防务自主性。具体措施包括通过立法手段推动成员国优先采购欧盟内部军工产品,设立专项基金支持联合采购,集中发展无人机、网络战装备等新型作战系统。

尽管目前欧盟主要成员国对加强防务一体化雄心勃勃,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仍存在不小差距。北约部分欧洲成员国试图加速填补在装甲车、多管火箭炮系统、空射巡航导弹和增程型防空系统等方面的武器装备缺口,但其与美国装备的技术水平仍然存在差距。受美国的北约政策影响,欧洲防务一体化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困难重重,将面临来自美国的巨额要价,欧盟成员国实现数据和态势共享、实现全域联合的脚步可能不会太快。

美国加速北约全球化

特朗普多次公开表示北约已经“过时”,质疑北约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认为北约过于关注欧洲的集体防御,在“其他方面”作用不足。特朗普主张从根本上重新评估北约的宗旨和使命,并极力迫使欧洲在美国的全球军事冒险中承担更大责任。

特朗普再次执政以来,持续推动北约的全球化战略,其目的是利用北约来增强美国在全球的影响力,遏制其他国家的发展。

美国一直是北约的主导力量,尽管欧洲国家近年来试图增强自主防务能力,但对美国的依赖依然很深。北约欧洲成员国的国防开支仅占总开支的约28%,且欧洲成员国的大部分武器装备依赖美国供应。此外,美国在北约的核威慑和军事部署方面也起着决定性作用。

欧洲在北约体系下对美国的依赖关系,极大地限制了欧洲的战略自主性,不仅使得美国在北约体系中扮演主导角色,还可能导致北约沦为美国军事冒险的工具。

未来,在特朗普的推动下,北约介入“印太”事务的步伐可能会加快。

军事上,美国将促成“印太”伙伴在防务规划、军队建设、军事工业等方面与北约对接融合,引领其以北约标准、规则、程序发展一体化联合行动能力;科技上,将以新兴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牵引,构筑对华战略竞争“护城河”。

美国正以“印太”伙伴关系为依托,极力扩大“北约+”美盟圈子。美国已将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四国作为北约“印太化”的核心支点,常态化邀请四国参加北约峰会及外长、防长会晤等高级别会议,并分别为四国制定新的伙伴关系计划,合作程度已向准成员国方向发展。美国还不断增强与蒙古国的联系,并争取与菲律宾、印度等国建立伙伴关系,同时还酝酿对接美日印澳“四边机制”和美英澳“三方安全伙伴关系”等美盟小多边机制,拓展更多“印太”立足点。

“休眠”北约的真实意图

特朗普再次执政以来与欧洲在北约事务上的互动看似复杂,实质却是特朗普向各方施压的手段。

其一,逼迫欧洲承担更多支出以缓解美国财政危机。当前,美国的财政压力正持续增大。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数据显示,2025财年美国联邦预算赤字将逼近1.9万亿美元,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2%,预计到2035年美国联邦预算赤字将提升至2.7万亿美元,未来十年美国财政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特朗普十分反对“美国花钱保欧洲平安”,认为美国比北约其他成员国承担了更多军费却毫无回报。于是,他多次威胁退出北约,甚至表示可能会拒绝履行《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的共同防御义务,称若盟友“不付钱”,美国将不提供保护。可以看出,此类威胁的落脚点是“钱”——目的是让盟友多出钱,自己多省钱。

其二,以安全威胁恐吓欧洲迫使其对美国言听计从。除了多次威胁退出北约,特朗普还要求由美军军官担任指挥官的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将美国保卫欧洲的义务模糊化,减少美国参与北约联合军演、情报共享和军事研发等活动,停止美国与其他北约国家的核共享,并逐渐将50%的驻欧美军调派至印太地区。有舆论分析,如果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实施这些政策,将引发国际市场对俄罗斯再次入侵欧洲的担忧,将使北约欧洲成员国在金融资本、生产能力、技术优势和专业知识方面失去最强大盟友的支持,将导致大量资本和企业从欧洲出逃……这些舆论的“放风”,不仅戳中欧洲的安全焦虑,更直击其发展痛点。历史和现实造就的欧洲在安全和经济上对美国的依赖,导致其不得不受美国左右。

其三,为遏制中国怂恿欧洲成为“经济北约”。全球经济重心从大西洋转向太平洋后,美国和北约认为自身战略压力增大,图谋点燃亚洲地区的冲突之火,破坏亚洲地区的和平发展。2024年11月12日,北约新任秘书长马克·吕特就曾鼓动欧美强化合作,以应对俄罗斯、中国等国家。未来,美国可能会联手欧盟整合遏华工具箱,谋求跨联盟全领域推进“印太化”。为遏制中国,美国或许会怂恿欧盟扮演“经济北约”角色,在经济、能源、技术安全等领域配合其形成对华全领域遏压态势。

需要指出的是,美欧在经济上的联系非常紧密,欧洲在战略上、军事上仍然深度依赖美国。目前,中欧相互投资存量为2500亿美元,美欧相互投资存量超过3.7万亿美元。欧洲受到美国影响或者跟随美国行动的可能性,或许会大于维系与中国之间正常经贸关系的可能性。而且,欧美还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历史。

同时也要看到,欧洲希望北约聚焦于欧洲区域安全,对于将北约的影响力扩展到全球尤其是亚太地区,欧洲国家内部存在分歧。一些国家担心这会使欧洲卷入与自身利益不相关的地区冲突,消耗欧洲的资源和精力,还可能引发与其他大国的对抗,其反对意见也会对北约全球化形成一定的制约。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