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用扶阳针法为寒症患者点亮希望

健康东营 06-04

“这个扶阳针太管事了,现在手脚不凉了,感觉浑身暖洋洋的,没想到几根银针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老寒腿!”近日,在广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堂接受治疗的刘女士激动地表示。这位55岁的子宫肌瘤术后患者,通过五次“扶阳针法”治疗,“上热下寒”的体质明显改善,成为该中心新引进孙付军教授特色疗法的首批受益者。

刘女士自术后长期受困于“冰火两重天”的体质:上半身潮热多汗,下肢却寒冷如冰,即使在夏天也要穿着秋裤,夜里必须依赖电热毯才能入睡。经过国医堂中医团队五次精心施治,其下肢温度明显回升,夜间睡眠质量显著改善。

据国医堂蒋勇华主任介绍,扶阳针法是山东中医药大学孙付军教授基于三十年临床经验创立的特色疗法。通过精准选取关元等要穴,运用独特针刺手法激发人体阳气,达到“以针引气、气至病所”的治疗效果。临床数据显示,该疗法对阳虚型体质、寒湿痹症及术后体质调理具有显著疗效。

“现代人长期处于空调环境,加上饮食寒凉、作息紊乱,导致阳虚体质人群日益增多。”蒋勇华主任强调,“扶阳针法不是简单驱寒,主要作用在于扶助人体的阳气,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自我修复能力。它通过对特定穴位的针刺,促进气血运行,调整阴阳平衡,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质。”目前该疗法已形成系统诊疗方案,针对不同体质人群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治疗周期通常为5-10次。

随着“冬病夏治”养生观念普及,这种融合传统智慧与现代临床研究的特色疗法,正为慢性寒症患者带来新的康复希望。如今,广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堂的诊室里,越来越多像刘女士这样饱受寒症困扰的患者重拾健康活力。下一步,该中心将持续深耕中医药特色疗法的推广与创新,依托专家团队与临床经验,进一步优化扶阳针法诊疗流程,扩大受益人群覆盖面,让传统中医智慧在现代健康需求中焕发新生,为居民筑牢“家门口”的健康防线,书写中医药传承与惠民服务深度融合的新篇章。(大众新闻记者 杨珣 通讯员 王立红 王安冉)

责任编辑:杜美萱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