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铁锤走世界,山东省地矿局彭玉明:攻坚克难,深耕地质探测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05-21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民星

5月21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省”科技人才系列记者见面会,邀请4位科技工作者围绕“勇担使命服务国家战略”主题与记者见面交流。

来自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的总工程师彭玉明,主要从事水文地质、生态地质、矿产地质和地质灾害等领域的调查评价与科研工作,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彭玉明表示,当前,我国地质工作承担着如何更好地在服务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中深化对地球系统科学的认知,解决能源与矿产资源的可持续供应、提升灾害预警等重要职能。正在启动实施的深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是面向深地国际前沿、立足国内能源资源安全保障作出的前瞻性部署。然而,地球深部探测仍面临诸多技术难题,如高精度深部地球物理探测技术、高温高压环境下的超深钻探技术、深部矿产资源勘查及评价技术、深地灾害预警与防控技术等。针对这些技术上的突破对保障资源和深地工程安全、解决深部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提升科研能力、推动工程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他表示,地质人常被形容为“一把铁锤走世界,阅遍群山始见金”,这反映的是工作的艰辛与不易。地质工作中常常需要解决复杂地层及高温高压环境下不同矿种的钻探及高温钻井液问题。以深部钾盐矿钻井液研发为例,我们在非洲某地区开展深部固体钾盐矿勘查时,其特殊钻井液及配方就受到西方某国的技术封锁。我们通过国内科研人员几百次的场景模拟测试和现场中试,用了近一年的时间终于研发成功了基于一种油基材料的钻井冲洗液技术,解决了可溶性盐矿资源的勘探难题,同时为后续勘查节省上亿元勘查资金,提交近20亿吨KCL资源量,为我国在境外钾盐基地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其次是克服高原山区、戈壁沟谷、低温缺氧等野外环境制约,我们创新解决复杂环境下的地质勘查保障体系、研发基于无人机平台的半航空地球物理探测等技术,有效提升了地质勘查效率。第三面临的是在地质勘查过程中会获取大量的地质测量、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钻探及测试等多源数据,如何快速进行数据处理和地质建模预测都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通过地质大数据集成与深地数值模拟算法的应用,我们建设了省内首个“智慧地矿”系统,显著提升了我们的核心能力。

据介绍,彭玉明大学毕业后,从一名野外技术员做起,坚持在地质实践中成长和创新,历任技术负责人、主任工程师、院总工程师和局总工程师,先后带领团队完成了济南遥墙国际机场和青岛胶州湾跨海大桥等重大工程建设的工程地质勘察、济南都市圈资源环境承载力和黄河三角洲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境外刚果(布)大型钾盐矿勘查、济南轨道交通建设与泉水地下流场勘察研究以及全省不同比例尺的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等100余项地质勘查与科研项目,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地质力量。特别是在致力于济南泉水保护研究中,精细刻画了济南单斜岩溶水系统,研发了济南泉水保护地下水监测平台,建立了泉域地下水数值模型和保泉供水管理模型,让地质科技创新支撑泉与城的和谐相融。

工作以来,彭玉明个人发表学术论文11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发明专利7项,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各两项。先后获得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全国勘察设计行业科技创新带头人、山东省优秀地质科技工作者、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中共山东省委“担当作为好干部”等荣誉称号,团队荣获了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人先锋号。

责任编辑:袁野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