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从业人员在深学细悟中把“五要五不”的实践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山东省保险行业协会前期组织开展“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主题征文活动。活动得到行业积极响应,经省市保险行业协会联合评审,最终评选出15篇优秀作品,按报送情况评选出8家优秀组织单位。现推出“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专栏展示优秀作品,推动形成培育和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浓厚氛围。
作者:泰康人寿淄博中支 冯阳
齐鲁大地,千年文化长河奔流不息,滋养出深厚独特的文化底蕴。作为一名保险公司的内勤员工,深入学习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让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让我对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金融服务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悟。
一、信任如水,水能载舟
中国金融自古以来便强调“信”、“义”二字,这与人身保险的核心价值高度契合。我们所从事的人身保险业务,本质上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风险管理与财富传承服务。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市场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日益增加,但只要坚守诚信原则,始终将客户利益置于首位,就能赢得市场信赖,实现长远稳健的发展。
二、德法双修,行稳致远
中央强调的“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在实践中,我们不仅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确保每一项业务都合法合规;更要注重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用实际行动诠释“仁爱、敬业、勤勉、守信”的职业道德观。“五要五不”的实践要求,即要做到“要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要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要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要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要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这些要求正是对我们日常工作的具体指导,也是构建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基石。
(一)要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
这一点时刻提醒着我。在保险公司内勤的岗位上,虽然不直接面对客户进行销售,但我们的每一项工作都与客户息息相关。从保单的录入、理赔资料的整理到客户信息的管理,都必须做到准确无误,这是对客户信任的基本尊重。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在客户需要的时候,能够快速、公正地履行保险合同的约定,不辜负客户对我们的信任。
(二)要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
诚信是金融行业的基石,也是保险公司立足的根本。在内勤工作中,数据的真实性至关重要。无论是上报的业务数据,还是在风险评估中用到的数据,都容不得半点虚假。一个虚假的数据可能会影响到公司的决策,进而影响到客户的利益。
(三)要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
保险行业的稳定发展对于社会稳定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协助公司做好风险防控的工作。比如在制定业务流程时,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情况,确保公司在稳健发展的轨道上运行。
(四)要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
保险行业在不断发展,新的险种、新的服务模式不断涌现。我们需要积极学习新的知识,适应新的变化,同时也要坚守保险的本质功能,确保创新是基于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保障和服务之上。
(五)要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
这要求我们在工作中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司的规章制度。每一个操作步骤都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这样才能保障公司的健康运营,维护行业的良好秩序。
三、儒风新韵,文化铸魂
身为山东保险业的一员,我们应主动肩负起传承与创新的责任,不断挖掘儒家文化中的智慧,如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以及《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思想,将其转化为现代金融服务的精神内涵,让保险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数据交易,而是充满人文关怀的社会责任。
四、数智同行,永葆初心
在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下,我们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服务效率的同时,也要注重保护客户的隐私安全,维护数据的真实完整,确保技术进步不会牺牲道德底线。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建设活动,如组织员工学习传统文化、参观历史博物馆、参与公益活动等方式,不仅提升了团队凝聚力,还能向社会传递正面能量,塑造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总之,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培育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过程,它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与总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保险行业的从业者,我将把这些价值理念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成为自己的从业标尺,继续秉承初心,勇担使命与担当,怀揣梦想与信念,砥砺前行,致力于打造一个既有温度又具竞争力的服务体系,让每一位客户都能感受到来自齐鲁大地的真诚与温暖,携手并进,共同书写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金融文化新篇章。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