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岁女子黑便消瘦查出胃癌,青岛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MDT多学科协作成功挽救生命

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 04-23

42岁的吕霞(化名)怎么也没想到,持续近4个月的黑便,以及1个月内骤降10斤的体重,背后竟是胃癌在无声侵袭。从确诊、化疗到手术,这场生命保卫战的胜利,得益于青岛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肿瘤内科主导的规范化诊疗与MDT多学科会诊模式的精准协作。

5个月前,吕霞出现反复黑便、餐后加重的上腹部隐痛及饱胀感。1个月前症状加剧,伴随持续性疼痛,体重下降约5kg,身体乏力,食欲差。入院检查显示,她存在中度贫血(Hb 62g/L),肿瘤标志物CA72-4略升高,其余(CEA 、CA19-9等)正常。腹部CT提示胃窦部胃壁增厚,周围淋巴结肿大。胃镜检查发现胃窦小弯侧不规则溃疡性肿物,病理结果为低分化腺癌。增强CT及PET-CT显示胃周、胃窦旁及肝门胰头区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

面对吕女士的局部进展期胃癌,肿瘤内科牵头进行MDT会诊,内科、外科、影像科、病理科专家达成共识:先行SOX(奥沙利铂+替吉奥)方案辅助化疗,以缩小肿瘤,降低临床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并减少术后并发症及复发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化疗过程中,首周期化疗前先纠正贫血、进行营养支持及健康宣教;针对化疗后恶心呕吐,第二周期优化预防性止吐方案,配合清淡饮食与心理疏导。2周期化疗后CT显示淋巴结缩小,贫血改善、体重回升;3周期后顺利实施手术,吕女士术后恢复良好。

此次成功救治,凸显了规范化诊疗的核心价值。规范化诊疗体系从诊断金标准(胃镜+病理)到国际诊疗指南的精准践行SOX方案,每一步都严格遵循循证医学证据。外科、内科、影像、病理等多学科协同,多视角交叉验证,避免片面诊断。全程化管理模式在化疗期间提供营养支持、不良反应处理、心理疏导等多维度护航,提升患者治疗耐受性。

同时,也给年轻朋友带来健康忠告:要警惕胃癌“报警信号”,如持续上腹部不适,食欲减退与体重下降 ,疲劳与贫血,黑便等,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我国建议40岁以上或有胃癌家族史者需进行胃癌筛查,高危人群包括年龄40岁以上、胃癌高发地区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有胃癌前疾病者、胃癌患者一级亲属、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治疗时切忌病急乱投医,规范化诊疗才是最佳选择。

吕女士的成功救治,彰显了现代肿瘤诊疗的三大关键:早诊早治意识、多学科协作、规范化治疗。青岛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肿瘤内科作为市级癌症规范化诊疗病房,以多学科协作筑牢规范化诊疗基石,将循证医学的严谨性与人文关怀的温情深度融合,从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到化疗副反应的预见性干预,从症状精细管理到心理支持,践行“有生命的医学”。

青岛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市北院区肿瘤内科是市级癌症规范化诊疗病房,承接了国家癌症中心的消化道诊疗专项。现有医务人员19名,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1名,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6名,为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点,现参与并主持10余项市级及以上科研课题。

该科室以中西医并重为诊疗特色,致力于常见恶性肿瘤的多学科协作诊治,综合运用化疗、中医治疗、体腔热灌注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介入、消融微创等多种先进治疗手段,为每位患者提供个体化诊疗方案。同时,为肿瘤高危人群提供预防及筛查指导,为出院患者提供健康指导、回访指导及延续护理指导,为周边肿瘤患者提供便利的双向就诊渠道。

肿瘤内科全体医护人员坚持以患者为中心,致力成为实力雄厚、水平一流、值得信赖的专业团队,把优质的医疗服务奉献给广大患者。

(半岛全媒体记者 滕镜淑 通讯员 赵洁)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