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动脉瘤的无声威胁,济南市四院用精准医疗守护生命线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04-23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郭蕊 实习生 杨楠 通讯员 陈丽艳 王燕

近日,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团队凭借精湛医术和高效协作,成功为一名复杂腹主动脉瘤患者实施动脉瘤切除术人工血管置换手术,再次展现公立医院在急危重症救治领域的硬核实力。此次救治案例为济南市血管疾病诊疗水平提升提供了示范样本。

危险的“炸弹”—腹主动脉瘤

据了解,腹主动脉瘤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肿瘤,而是腹主动脉局部管壁扩张形成的瘤样病变。这一病变就如同在体内埋下了一颗“不定时炸弹”。瘤体的存在让腹主动脉壁承受巨大压力,随着瘤体不断增大,血管壁逐渐变薄。一旦破裂,会引发极其严重的大出血,短时间内患者就可能休克甚至死亡,死亡率高达 90%以上,是一种极其凶险的血管疾病。许多患者在腹主动脉瘤未破裂前可能并无明显症状,或者仅仅在腹部摸到一个搏动性肿块,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腹部隐痛、腰背部疼痛等非特异性症状。但这些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或误诊为其他疾病,从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对于高危人群来说,定期检查十分关键。

挑战与风并存—患者情况

据了解,患者为男性,75岁,身高170cm,体重仅46kg,有着长达60余年的吸烟史,长期吸烟导致其血管健康严重受损。近期因腹部饱胀感就诊当地医院,因动脉瘤扭曲变形严重且双侧肾动脉均发自瘤体,介入治疗复杂,且费用巨大使患者家庭承受不起,经多方打听来到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血管外科考虑进行开放性手术治疗,费用可节省2/3。入院后经CT示:腹主动脉瘤已膨胀至直径10cm、长度6cm,且伴有显著血管扭曲,随时面临破裂风险。更棘手的是,患者合并肺大泡病变,心肺功能脆弱,肾功能异常,营养差,消瘦,手术耐受性极低。这一复杂病情将治疗难度推至"极高危"级别。  

多学科 MDT 会诊—织就立体防护网

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针对高风险主动脉瘤患者启动急危重症多学科应急机制。在分管领导李静书记的统筹下,由血管外科牵头联合麻醉科、呼吸科、心血管内科及医务科、护理部等10余个临床及职能科室组成MDT团队,实施全流程诊疗管理。各学科基于专业维度构建多维保障体系:麻醉团队建立精准麻醉方案,呼吸科优化围术期通气策略,营养科制定个体化营养支持方案,实现从术前评估到术后康复的闭环管理。MDT模式通过多学科协同效应,将手术成功率提升2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至5%以下,同时建立标准化急危重症MDT路径,这种"全链条"式诊疗规划,为手术筑起多重安全屏障。

血管外科的刀尖舞蹈精准手术

据了解,血管外科孙宝华主任手术团队采取"剑突下至耻骨联合"大切口入路,精准游离肾动脉下腹主动脉瘤体及双侧髂总动脉,完整切除巨型动脉瘤体并实施人工血管置换术。历时4.5小时成功重建血运通道。术中采用自体血回输技术减少多脏器损伤风险,麻醉团队运用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实现血压毫米汞柱级调控,护理团队严格执行体温保护措施,将核心体温波动控制在0.5℃以内。


从危重到重生的 20 天—康复奇迹

据了解,患者术后转入ICU监测,经重症团队评估病情稳定后,于次日转回血管外科病区。血管外科医护团队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医疗组动态监测下肢皮温、动脉搏动及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护理组每日实施阶梯式肺复张训练,严格排痰,监测血压,收缩压控制在110mmhg以下,监测体温心率及时发现休克早期或感染症状。术后第3天即启动渐进式床旁运动训练。根据营养科定制的肠内肠外相结合的方案为患者进行营养保障。经历术后第3天的肠功能恢复关、第7天的肺部感染防控关,第10天吻合口漏把控关,第10天人工血管内血栓再形成预防关。

患者最终在血管外科医疗护理团队精心专业护航下,术后19天CT检查显示人工血管通畅,血流通畅指数达正常水平,患者无肺感染,各脏器无受损,双下肢无缺血,肠蠕动恢复,无出血,无人工血管内血栓形成。患者于2025年4月10日术后第20天康复出院。

此例救治体现的不仅是技术高度,更是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理念的生动实践。血管外科主任孙宝华教授指出:"大于10cm动脉瘤风险高、死亡率高需要紧急治疗。此例成功关键在于早期识别、多科联动和精准手术的完美衔接。我们正在将此次经验转化为复杂腹主动脉瘤开放性诊治标准流程,惠及更多患者。" 未来我们将继续强化学科交叉融合,打造区域性疑难血管疾病诊疗中心,为守护群众血管健康持续发力。 

科普时间—腹主动脉瘤的防治之道

许多患者在腹主动脉瘤未破裂前可能并无明显症状,或仅在腹部摸到一个搏动性肿块,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腹部隐痛、腰背部疼痛等非特异性症状,但这些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或误诊为其他疾病,从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因此,对于高危人群,如有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家族史、长期吸烟史的人群,定期进行腹部血管超声检查至关重要,以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早识别】警惕身体的危险信号

高危人群:60岁以上男性、长期吸烟者、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有血管疾病家族史者。

典型表现:腹部搏动性包块(平躺时触摸肚脐周围)、持续性腰背痛(与体位无关)、突发剧烈腹痛(警惕破裂先兆)。

隐匿征兆:消化不良、尿频等非特异性症状易被误认为肠胃疾病。

【早预防】筑牢血管健康防线

戒烟限酒:吸烟者患病风险是非吸烟者的5-8倍,戒烟5年可降低30%风险。

控制"三高":将血压稳定在<140/90mmHg,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2.6mmol/L。

适度运动:每周3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突然发力或负重。

膳食管理:增加深海鱼类、坚果等Omega-3脂肪酸摄入,减少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

【早诊断】精准筛查是关键

筛查建议:65岁以上男性吸烟者、有家族史者每年进行腹部超声检查。

影像学检查:超声初筛异常者需行CTA(CT血管造影),可精确测量瘤体直径、形态。

动态监测:直径<3cm者每6-12个月复查,3-5cm者每3-6个月评估进展。

【早治疗】把握黄金干预时机

治疗原则:直径>5.5cm或半年增长>0.5cm:建议手术。

合并马凡综合征等遗传疾病:干预指征可放宽至4.5cm。

微创首选:血管腔内修复术(EVAR)通过股动脉植入覆膜支架,创伤小、恢复快。

开放手术:复杂解剖结构患者行人工血管置换术,5年通畅率>85%。

专家提醒:腹主动脉瘤破裂前常无预警,55岁后建议将血管超声纳入体检项目。对于有吸烟史、高血压的老年人,若出现持续腰腹痛伴低血压,应立即平卧并拨打急救电话——每一分钟都关乎生死。

责任编辑:郭蕊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