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建青年海外逐梦,踩着“风火轮”书写“一带一路”故事

交通能见度 04-03 1999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瑞超 实习生 卫换利

在中国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风火轮”之势席卷全球票房之际,中国电建集团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建核电”)的年轻一代,正以同样昂扬的姿态,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书写着属于他们的奋斗故事。这群“电建哪吒”跨越山海,用青春热血架起中外合作的桥梁,以专业与担当点亮异国他乡的万家灯火。

逐光奋进的张一鸣

2024年仲夏,张一鸣怀揣憧憬踏入中电建核电的大门。为期14天的入职培训中,他沉浸式体验了公司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团队和谐融洽的氛围更让他对未来充满信心。首站实习于山东菏泽大唐郓城项目期间,他深入学习了电站基本原理、技术标准与施工安全核心要点,深刻认识到电力建设对社会稳定供电的关键作用。

同年11月,张一鸣被派驻印尼金光IKK工业园区项目,负责经营与开发工作。初到海外,他需应对多元文化碰撞、复杂环境适应等多重挑战。从研读项目资料到与多国团队协作,部门对细节的严苛要求令他印象深刻。“国际化工作不只是任务执行,更是思维模式的转变。”他坦言,团队对每个环节的精益求精让他快速成长。如今的他,已能熟练协调资源、精准对接需求,在异国土地上为中国标准落地注入活力。

“未来的道路还很漫长,我将心怀感恩,脚踏实地,全力以赴为公司的蓬勃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张一鸣说。

逐梦国际的梁祥辉

2024年7月,梁祥辉告别校园,成为中电建核电的新生力量。入职培训中,从专业知识讲座到素质拓展活动,公司系统化的培养体系为他打开了职业的大门。首站实习于山东菏泽郓城项目部时,他在经营管理部系统学习清单报价、工程概算定额与分包管理,部门主任手把手的实操演练为他后续的工作筑牢根基。

两个月的实习生活结束后,梁祥辉远赴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供热管道项目。尽管提前了解过项目背景,但真正面对东欧的陌生环境时,语言障碍、文化差异与复杂流程仍让他应接不暇。从协调项目资源到履约索赔、从人际沟通到投标报价、从如何应对突发情况到如何确保项目进度,这些经历不仅拓展了梁祥辉的视野,更增强了他面对挑战的信心与能力。

“在海外工作的日子里,让我深刻体会到国际项目建设的艰难险阻,也为自己能参与其中而自豪。” 梁祥辉感慨道。

勇往直前的林东浩

初到津巴布韦,林东浩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语言和文化差异。尽管在学校里学习了基本的英语,但实际运用起来还是感到吃力。津巴布韦的多元文化环境让他意识到,尊重和理解当地文化的重要性。通过与同事的日常交流,他逐渐学会了如何在工作中有效地沟通。

在参与津巴布韦电站建设项目期间,林东浩通过项目讨论会深入理解国际工程管理的复杂性。从突发状况应急到多环节协同推进,他意识到项目管理不仅需要技术能力,更需灵活应变与全局思维。工作之余,他主动融入当地生活,适应饮食习惯并参与文化活动,这些经历让他学会以开放心态拥抱差异。

“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技能,也增强了跨文化沟通能力。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寻找机遇,解决问题。”林东浩说,“这段经历将成为我职业生涯中宝贵的财富,也将激励我在未来的工作中不断前行。”

无所畏惧的刘浩瀚

在中电建核电公司济南章丘热电项目实习期间,刘浩瀚被分配到了电仪专业。在电仪专业实习过程中,刘浩瀚学会了如何开取发电票,以及现场看图纸,统计剩余电缆数量,建立电缆excel表格,以及报货取货的一系列流程。通过这三个月的电仪实习,让他大致了解了电仪的工作范围,以及所需要的资料文件。

三个月实习期后,刘浩瀚被调往印尼锦江氧化铝厂项目,首次接触经营管理与财务结算工作。面对跨境结算中的提单、对账、税额换算等陌生流程,他刚开始因不太熟悉总是出错。通过前辈的耐心指导与反复练习,他将提单时间从半小时压缩至几分钟,并熟练掌握了本币换算、应付金额核算等技能。

来到公司的几个月,刘浩瀚感慨很多:“半年的工作经历不仅让我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得到了提升,更重要的是让我对核电行业的经营管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这段经历将成为我职业生涯中宝贵的财富,激励我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核电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中电建核电公司,这样的青年故事还有许多。他们以“风火轮”般的速度适应海外环境,用专业与热情诠释中国基建人的担当。从东南亚工业园区到东欧供热管道,从非洲电站到东南亚铝厂,这群“电建哪吒”跨越山海,在跨文化协作中锤炼技能,在复杂挑战中淬炼成长。他们用汗水浇筑“一带一路”的丰碑,以奋斗之姿续写中国青年的时代篇章。(通讯员 董卫强 杨毅)

责任编辑:李牧青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