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特刊 蔡睿:建设“哈长沈大氢能高速走廊”

中国经济新闻网 03-05

 

  本报记者 张征

  宋丹雷

 

  在国家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背景下,氢能产业成为关注焦点。近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就建设“哈长沈大氢能高速走廊”采访了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科学技术厅厅长蔡睿。

  政策引领,氢能产业迎来新机遇

  中国经济时报:请您谈谈“哈长沈大氢能高速走廊”建设的背景。

  蔡睿: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将氢能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方向,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重要应用场景,前景广阔。

  2023年,沈大走廊被纳入国家“共建中国氢能高速行动倡议”布局,这为东北地区发展氢能产业带来了绝佳机遇。建设“哈长沈大氢能高速走廊”,通过政策支持推动氢能交通跨区域规模化应用,对东北地区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布局及沿线氢能产业发展意义重大。目前先以“沈大氢能高速走廊”先行先试,后续向长春、哈尔滨延伸。

  优势凸显,东北氢能产业蓄势待发

  中国经济时报:东北地区在建设“哈长沈大氢能高速走廊”方面具备哪些条件?

  蔡睿:东北地区优势明显。在产业布局上,仅辽宁省就集聚了100多家氢能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从资源优势看,东北地区氢气资源丰富,一方面依托风电、光伏、核能等清洁能源发展电解水制氢,构建绿色低成本的绿氢供应体系;另一方面,“沈大氢能高速走廊”沿线的副产氢资源企业,已形成工业副产氢产销链条。产业优势也十分突出,沈阳、长春汽车工业基础雄厚,大连作为氢燃料电池发源地,技术全球领先,产业链齐全。此外,东北地区处于东北亚经济圈核心地带,联通海陆,“哈长沈大高速走廊”建成后,能探索面向日韩和我国南方的氢能贸易,促进氢能消纳。

  直面挑战,东北氢能产业发展仍需破局

  中国经济时报:在发展过程中,东北地区氢能产业目前面临哪些问题?

  蔡睿:氢能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氢燃料汽车制造和运营成本较高,急需政策扶持。另外,国家仅对5大示范城市群的氢燃料汽车给予财政补贴,东北地区不在补贴范围内。尽管辽宁和吉林出台了地方政策,但缺少国家政策支持,产业带动效果不太理想。

  中国经济时报:针对这些问题,您提出了哪些具体建议呢?

  蔡睿:主要有三方面建议。一是恳请国家对“哈长沈大氢能高速走廊”给予政策支持,考虑东北地区氢能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在后续政策中给予财政和政策倾斜。二是支持辽宁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氢能产业集群,以建设“哈长沈大氢能高速走廊”为契机,完善产业链,带动沿线城市产业升级。三是支持在辽宁布局建设氢能产业国家研发创新中心,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辽宁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沈阳金属所在氢能技术发展方面有影响力,通过与其他机构、高校合作,打造氢能产业创新高地,为全国提供技术支撑。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