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菏评|由单县老东关案例解读县域文旅发展的创新和核心动能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02-21 1280

齐鲁·菏评,一档关注菏泽热点、聚焦市民冷暖、畅谈城市发展的时评栏目。欢迎您和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一起为菏泽发展发出您的最强音。投稿邮箱:406424926@qq.com

作者:谢新春

如何正确把握县域文旅发展的创新路径和核心动能, 单县老东关文旅街区以其“活化工业遗迹,存量资源再利用”成功案例,从发展模式(街区定位和特色创新)、经验启示、以及未来方向三个纬度进行了有力解读。

街区定位和特色创新

一、工业遗产活化与存量资源再利用

老东关文旅街区是由原玻璃纤维厂旧址改造而成。改造中保留了部分工业遗迹,以旧修旧,新旧融合, 在延续城市历史记忆的同时,赋予空间现代文旅功能,创新“零新增用地”模式盘活存量资源,重塑城市记忆,形成了独特的“工业风”消费场景。1 东关街曾是单县商业兴盛的重要区域之一,它见证了城市的繁荣发展,并承载着几代人的集体记忆。2随着时代的变迁,工业体系的转型发展,老东关街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繁华不再,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依然吸引着城市居民和游客。3通过创新改造,单县成功将其转化为一个集文化、休闲和商业于一体的综合性街区。4这种模式不仅激活了闲置资产,还为县域探索“工业+文旅”融合路径提供了范例,是单县文旅产业升级的示范项目!

二、 业态融合创新

改造后的老东关文旅街区集餐饮、购物、娱乐于一体,构建了文化+美食消费场景,并提供灯光秀街区、休闲步行街、特色餐饮街、演艺舞台广场等多元化、沉浸式的文化生活体验,不定时举办传统手工艺展示、民俗文化展演、地方特产展销、特色美食推广、非遗体验等活动,重塑城市记忆,成为居民和游客共享的“烟火气”空间。据相关报道,仅2024年五一期间,就接待游客达15万人次,日均营收超60万元,成为单县县域文旅消费新引擎!

对县域文旅发展的启示

一、因地制宜激活在地资源

1 、通过盘活闲置场房,重塑城市记忆,带动探索更多的“工业+文旅”项目。2 县域文旅需深挖本地文化基因,如单县羊肉汤和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避免同质化,通过差异化定位实现突破。

二、 规范化管理与标准化运营

政府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统筹文旅、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推进,引入优质社会资本参与运营,让“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模式为文旅项目提供制度保障。

三业态融合和流量创新 通过“直播+文旅” 网络推广,网红亮点引流, 提高网络传播效应, 带动单县文旅资源出“圈”。

未来展望和发展规划

1、积极规划将闲置资源与文旅产业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打造特色文旅活动,拓展全域旅游视野,探寻工业+文旅新途径。2平衡短期流量和长期品质的关系,避免同质化竞争,引入非遗体验、地域特色文化展览等深度内容,增强街区文化内核。3深化“文旅+”跨界融合,强化基础设施和数字赋能,联动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资源,形成全域旅游网络,构造全域旅游生态。

单县老东关文旅街区的成功案例,源于“历史基因的活化+现代生活消费的需求+政府部门的精准引导治理”三维协同。它为县域文旅发展提供了“单县样本”。未来,单县将继续深化文旅融合发展,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创新,使文化活起来,旅游火起来,进一步推动全域文旅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图片来源单县摄影协会)

责任编辑:尹婷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