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健康科普专栏|启动“心”能量,迎接新学期!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02-19 1525

贺照阳 通讯员 吕翠霞 于连龙

新学期开始,“神兽”们从假期的自由轻松状态回到规律有序的校园生活,心情或许有些纠结和复杂,难免会出现各种“水土不服”的心理状态,比如情绪不稳定、担心、易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精神不佳、记忆力减退、不想上学,导致出现拖延行为、懒散行为和逃避行为等。那么如何迅速调节好心理状态,快速适用新学期新生活呢?让我们一起看看家长和孩子们该做好哪些心理准备吧!

首先是“收心”。假期马上结束,家长们要陪孩子一起“收收心”,让孩子们能够感受到有父母的陪伴,而不是他一个人在孤军奋战。假期孩子们的作息不规律,开学就要按照学校作息时间调整,调节好生物钟,规律作息。建议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要达到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

提前检查寒假作业完成情况,查漏补缺。每天制定一个小目标,提升学习自信,找回学习状态。要逐步减少玩手机和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时间,每次20分钟,每天累计不要超过1个小时。每天适量户外运动,至少2小时的适度体育锻炼,有助于精力状态的恢复,身心愉悦。

第二是“用心”。用心关注,用心观察,用心帮助,只有父母用心了,才能帮助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临近开学,家长要用心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当孩子出现焦虑、烦躁不安的时候,家长们要保持心平气和的状态,不能一味地批评孩子,要与孩子进行感情交流,要了解孩子焦虑不安的原因,用心去观察和安抚孩子,告诉孩子开学和放假都是学习生活的大规律,要逐步适应。

心理学家认为心理暗示是调整心态的法宝,家长可以用心理暗示来调节孩子的情绪,比如“开学又可以见到最喜爱老师了”“又可以跟最好的小朋友一起学习、玩耍了”“又可以和同学们一起玩游戏、参加课外活动了”等等。家长可以选择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比如让孩子提前跟关系不错的同学联系,分享假期见闻和“新鲜事”,表达彼此的想念和对新学期的期待;可以给孩子添置新的“装备”,新文具、新书包可以适当提升孩子对开学的期待。

第三是“强心”。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父母经常对孩子说“我相信你”,会给孩子强大的心理暗示,让孩子产生“我能行”的良好感觉,让孩子不断超越自己。如果孩子在开学前后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精神不佳、不想上学等情况,家长要告诉孩子这些“开学综合征”都是正常的、暂时的,都是可以调整的,父母会陪着你一起共同努力。

新学期新生活,家长一定要给孩子的“心理电池”续航储能,要告诉孩子上个学期做的很棒,学到了很多知识,新的学期还有多知识宝库等着你去挖掘,你可以学到更多的新知识,结交更多的新朋友,相信“你一定能行”。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展望新学期,共同思考在新学期要达到哪些目标,参加哪些感兴趣的社团等,增加对新学期新生活的期待。


责任编辑:贺照阳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