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原本吃个火锅只是烫了一下嘴,
3天后竟然引发全身溃烂,
“就连好的皮肤碰一下都很疼”!
究竟是咋回事儿?
近日,河南郑州一名三岁的男童吃火锅时被烫到嘴角。
随后,孩子抠破了嘴上的水疱,当时全家也没在意,没想到3天后孩子全身出现溃烂。
据家长描述,孩子的前胸全是溃烂样伤口,背上也有很多,
“根本不能动,就连好的皮肤碰一下都很疼。”
网友大呼,这么严重,真是没想到!
医生表示,孩子是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这种病原菌在原本的皮肤上就可能存在,
局部皮肤破溃后,为病菌创造了感染条件。
什么是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综合征?
这是一种由凝固酶阳性、噬菌体Ⅱ组71型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
此细菌产生的表皮松解毒素,会破坏人体表皮屏障,导致皮肤分离和水疱形成。
长期外用激素、抠鼻、挖耳等行为也可能诱发该病,
因为这些行为会损伤皮肤屏障,细菌更易感染。
该病常见于夏秋季节,7-9月为高峰期;
好发于新生儿和5岁以下儿童,高峰年龄在2-3岁之间。
如此让人“密恐”的病是否能治愈?
郑州人民医院皮肤科医生李天举表示,
“这病看着恐怖但可以治愈,大部分患者只要进行抗感染治疗,通常一到两周就能好。”
但由于该病有传染性,患者需隔离治疗。
日常生活中,若遭遇烫伤请记住“五字口诀”!
冲:尽快用洁净冷水(15℃-20℃)至少冲洗伤处20分钟;
脱:脱去烫伤区域的衣物,若伤处粘连衣物,可用剪刀将衣服剪开、剥离,保留粘连皮肤的部分;
泡:疼痛明显者可持续浸泡在冷水中15分钟左右;
盖:用清洁的纱布、毛巾、衣物等覆盖创面;
送:除非轻微红肿可自行处理,一般烫伤后应送医做进一步治疗。
烧伤后急救处理通常有哪些误区?
一、烧烫伤只伤及皮肤
烧烫伤并不是皮肤受伤那么简单,前文中患儿的情况正说明了这一点。
皮肤是人体覆盖面积最大的器官,也是人体的第一道屏障,
这道屏障被破坏后,马上会有大量体液渗出,
体液丢失过多,脱水严重,血液循环就会变得孱弱,
极易出现休克以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所以,不能因患处小就置之不理,除患处轻微红肿外都需及时就医。
二、受伤后忙着扯衣服
烧烫伤后,许多人都想赶紧脱去患处衣物查看伤势,
但衣物对烫伤的表皮产生的摩擦会加重对患处的损害,甚至会将烫伤的表皮拉脱。
应在流动水冲洗下,待局部温度下降,再轻轻脱去或拿剪刀将衣物剪开,避免衣物对伤面的摩擦。
三、涂抹牙膏、紫药水、红药水等
牙膏、红药水、紫药水都不能控制创面感染。
且由于颜色遮盖创面,反而会影响医生对烧伤深浅程度的观察。
四、直接冰敷创面
一些人在烧烫伤后,会为了散热直接冰敷创面,此举不可取。
由于冰块温度低于零摄氏度,冰块直接接触创面会让皮肤血管急剧收缩,
减少深层组织散热,且长时间低温可能导致患处冻伤,加重损伤。
烫伤后的护理应注意什么?
一、涂抹烧伤膏有讲究
轻度烧伤可外涂湿润烧伤膏,每日消毒换药。
恢复期避免摩擦创面,瘙痒时勿抓挠。
值得注意的是,烧烫伤后24小时内勿用油性药膏,严重烧伤需遵医嘱进行抗瘢痕治疗。
二、休养时患肢抬高、制动
如果是肢体部位的伤口,请抬高患肢。
上肢可用绷带悬吊在胸前,下肢休息时可放在椅子上。
平卧时下肢可用枕头垫高,最好高于心脏。
下肢受伤后,严禁跑步、登高、游泳、负重行走等。
三、伤后不要着急洗澡
伤后早期不建议洗澡,因为痂皮浸泡软化后,容易痂下积脓。
建议在2周后洗澡,这时创面底部形成屏障,不易感染,遇水后疼痛也不明显;
3周后必须洗澡,不然反而容易感染。
如果发现身上一旦出现水疱,不可任其发展或随意处理!
应实时观察患者状态,当出现红肿、触及疼痛、全身皮疹、发热等,请及时就医。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编辑 崔可腾 综合 国家应急广播、@小莉帮忙、深圳卫健委、四川观察、@蓝媒视频、光明网、红星新闻、网友评论等)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