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徐鹏飞 通讯员 张迎春 衣晓慧 墨朝霞 袁媛
滨州市滨城区新怡小学教育集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完善“怡彩”校园文化,丰富“怡彩”课程和德育管理体系,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家校社全面合作,实现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不断激发学校内生活力,大力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提升广大教师的获得感、幸福感;多措并举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聚焦双新、落实双减,保障课后服务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教育。
厚植怡彩文化谋划新发展,赋能内涵提质实现新跨越
滨城区新怡小学教育集团现有两个校区,71个教学班,3787名在校学生,197名教职员工。学校严格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围绕“好习惯成就精彩人生”的办学理念,不断丰盈以“传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生态教育、赓续老渤海革命精神的红色教育、研学浸润黄河流域耕种文化的金色劳动教育、探索信息技术赋能的蓝色科创教育、培养孩子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橙色艺体教育、培养孩子健全人格品质的青色生命教育、培树良好精神气质的紫色梦想教育”为内涵的“怡彩”校园文化土壤;构建了团结协作、追求卓越的校风和爱生敬业、博学善教的教风,形成了怡心怡身、自主乐学的浓厚学风。学校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内涵发展。2024年,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努力下,学校获得了一系列荣誉。
2024年2月,学校荣获2023年度滨城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024年5月,学校被推选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2024年5月,学校被遴选为滨州市校园篮球特色学校;
2024年5月,学校荣获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称号;
2024年8月,学校获得滨州市第二十届运动会突出贡献奖;
2024年9月,荣获2023-2024学年度全区小学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2024年9月,获评2023-2024学年度滨城区科学教育优秀学校;
2024年9月,学校获评2023-2024学年度劳动教育优秀学校;
2024年9月,获评2023-2024学年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优秀学校;
2024年12月,学校被评为第二批“滨州市儿童友好学校”;
2024年12月,在滨城区第十届校园足球联赛中,学校创造了包揽全部冠军的历史记录;
2024年12月,被滨州市教育局评为教学改革先进学校;
2024年12月,荣获滨州市第一届“刘徽杯挑战赛”数学竞赛优秀组织单位;
2024年12月,荣获2024年滨城区中小学生校园艺术暨艺术素养专项展示活动优秀组织奖。
2024年,赵凯悦等四位同志在滨州市基本功大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李娟娟等十七位同志获滨州市优秀作业设计一二等奖。衣晓慧、初敏敏在市科学评价工具研发案例评选中获一等奖。学校两项市级课题结题,张海猛副书记等六位同志获得“四名”建设工程专项课题立项。语文组在区视导反馈会上亮相,程慧敏等八位老师执教区观摩课。
握指成拳激活“怡彩”力量,助推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
学校推进扁平化管理,释放管理的最大效度;依托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汇聚“人才库”“智囊团”,实现智慧共享同步联动,助推全体教师实现专业成长;学校坚持问题导向,强弱项补短板,擦亮学校文化品牌。
以党建引领为“舵”,把稳思想政治“方向盘”
学校党支部严抓学习,让理论“升”起来。建立常态化学习制度,规范学习行为、培养学习习惯,组织开展理论专题学习,持续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成果,推进学习型学校和党组织建设。主抓组建,让思想“强”起来。学校将党建工作要求列入学校工作章程,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开展,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总结。狠抓廉政,让认识“高”起来。学校定期组织开展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培训讲座,将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同师德教育结合起来,聚力培养一支敬业爱岗、师德高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统抓“综合”,让党旗“飘”起来,党支部探索创新主题党日、党员教育培训、党员志愿服务等有效实践活动形式,与学校中心工作、社会公益活动、锤炼党性相结合,不断在加强党员建设上“增频提振”,在实践活动中传递党员先锋模范能量。
以平安校园为“本”,筑牢师生安全“防火墙”
学校扎实落实“人防、物防、技防”三防措施,定期进行校内外安全隐患排查;为切实保障学生安全,校内、外值班教师提前到岗,实现学生入校随到随进;强化校园人车分流,保障学生安全通行;落实教职工“一岗双责”,建立健全安全岗位责任清单,实行班主任全程陪护制、全员监护制,形成“人人管安全、处处讲安全,时时保安全”的校园。
安全网格化管理模式;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师生的应急疏散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利用安全教育课,加强校园防欺凌、防溺水的安全教育,通过发放《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签订《安全责任书》,构建家校社三维一体的安全教育网络;严格落实“两案九制”,建立学校教职工、学生健康档案,全面准确掌握相关信息,共同保障学生健康安全。
以学生素养提升为“要”,大力建设达标课堂“主阵地”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学生成长的重要舞台。学校依托“怡彩”课程建设,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组织全体教师加强对国家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理论学习,有效提升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
大单元设计,拓展课堂空间。学校开展基于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备课展示活动,围绕单元学习主题、学习目标、重难点、教学策略设计、核心素养渗透点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学校通过举办无生试讲、骨干教师引领课、新任教师亮相课等活动,助推学校达标课堂建设。
信息融入,实现课堂高效。学校为各班教室安装了智慧黑板,开展希沃白板的培训。在全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大赛中,多名教师的作品分获市一、二等奖。学校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有力提升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落实双减,让孩子赢在起点。学校以实现校内课后服务全覆盖、提高作业管理水平为抓手,切实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做好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科学利用课余时间等五项重要工作,真正实现学生回家无作业。
以高质量发展为“骨”,打造爱岗敬业“主力军”
学校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教代会通过了《滨城区新怡小学师德师风考评办法》,定期召开全体教师师德师风重点工作专题会,共同学习《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文件要求,与全体教师签订《滨城区新怡小学规范执教公开承诺书》,不断优化基础教育生态。学校积极探索建立“四学五备”的校本教研机制,研发三段三环五步教学模式,开展说讲评研讨活动,落实教、学、评一致性,提升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
努力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2024年4月,张萌萌、吴令令主持的区级智慧教育专项课题成功立项。2024年6月,在滨州市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展示活动中,宋蒙蒙、杜晓旭两位老师获省级三等奖。学校非常重视青年教师的基本功训练,2024年1月,举办校级论文反思大赛;2024年6月,举行了全体教师的硬笔书法大赛。
制定三年成长规划,对全体教师进行分层培养精准培训。对新入职老师开展新任教师亮相课,举行师徒结对仪式、经验分享交流会,助推新任教师站稳讲台;成立“名师工作室”,利用骨干团队的引领作用,营造整个教师队伍“协同协作,共享成长”的良好氛围。
开展三全阅读,推进书香校园建设。以第一届读书节等活动为契机,开展了中层干部读书交流会、全体教师共读一本书以及学生各项读书活动,打造“书香校园”;“经典奠基童年、书香润泽人生”节目亮相2024齐鲁书香节暨第二届读书节活动启动仪式。2024年5月,学校圆满完成了滨城区专项阅读视导。
以家校联动为“桨”,建设三全育人“主阵地”
培根铸魂,德育先行。学校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倾力打造德行校园,充分发挥学校德育工作的导向、动力、保障作用。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营造全员育人氛围,通过班主任专业培训、班主任例会等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强化行为规范养成教育,重视活动引领,通过开展一年级新生入学仪式、小军训和开笔礼系列活动、春秋季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升旗仪式、主题班会、节日系列活动等促进德育工作开展;深化德育管理,拓展育人渠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的育人网络,组建校级家委会、召开全校家长会,搭建家校互动平台,实现了家校育人的双向奔赴。学校被纳入第二批儿童友好学校,被评为“滨城区无烟学校”。
以管理服务为“基”,打造服务保障“新样态”
学校工会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开展“庆元旦迎新年”文艺联欢会、“三八节”趣味运动会等文体活动;认真开展“送温暖”活动,定期为教职工组织体检;学校工会积极筹建教职工活动之家,羽毛球馆、乒乓球馆、游泳馆等面向全体教职工开放。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新怡小学教育集团工会成功召开了第一届二次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和审议了各项工作报告及有关事项。
办公室认真做好各级各类文件的传达、落实和任务调度,做到闭环管理;认真做好岗位统计、职称晋升、人员落编、退休办理等政工人事管理工作;依托大众日报、齐鲁壹点、滨州日报等主流媒体做好宣传报道等工作。总务处建立健全物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流程,做好物资供给服务;根据预算及时采购各类办公用品和其他所需物品,并做好保管和配发工作,确保节约、避免浪费;加强对校产、校具的管理,提高对各类设备的使用效率,做到妥善保管、合理使用、正常维护、责任到人;重视花草树木的管理,确保校园净化、美化、绿化。
搭建舞台擦亮特色品牌,助力赋能孩子全面发展
打好孩子成长底色,让红色文化薪火相传
学校大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将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以主题班会为平台,创设丰富多样的红色教育情境;践行研学活动,追寻红色足迹;“影”润童心,厚植爱国基因;把红色资源当作最好的教科书,让孩子们在听、说、读、写中感悟红色文化,在言传身教中浸润红色教育,在每一个孩子心里种下爱国主义的种子,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播者、红色血脉的赓续者。
擦亮心安学校品牌 护航孩子健康成长
为融入滨州市“心安”城市建设,学校依托构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四大路径,厚植“怡彩”校园文化,打造“心安学校”特色品牌,护航所有孩子健康成长。为学生成长提供“心”策略,为学校发展提供“心”思路,为心安城市建设贡献“心”力量。
凝聚多方合力,大力推进家校共育建设
学校积极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加强班主任专业化培训、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思路。家长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学校首席讲师朱维利为山东省家庭教育志愿服务总队专家讲师,21位家长学校讲师团成员全部考取了“全国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资格证书。学校定期举行学校家长代表大会、家庭教育专题会议、全环境立德树人宣讲等特色活动,走出了一条具有新时代家校共育特色的未来学校发展之路。
让热爱劳动的种子,在“田间地头”开花结果
学校不断完善劳动教育课程,探索“劳动+育人”新模式,拓展劳动教育的广度、深度,让孩子们“有所学、有所知、有所干、有所成”,不断探索以劳树德、以劳益智、以劳强身、以劳育美的育人新路径,丰盈“怡彩”校园文化土壤,让学生品“书香”,知“土香”,闻“汗香”,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劳动精神、劳动技能,形成劳动习惯。学校253劳动课程体系研究已经在滨州市专项课题中立项并顺利结题。
激活体育“动能引擎”,筑牢学生健康发展根基
学校践行“健康第一”理念,积极推动“双减”落地,促进“双新”理念生根。2023年12月,学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学校在滨州市第二十届运动会获得男子甲乙丙组冠军、女子丙组冠军,获得2024年滨城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总分第二名;在全区中小学武术联赛中,获团体一等奖、总分第三名;在全区中小学羽毛球联赛中获团体第二名,在全区中小学乒乓球联赛中获小学女子团体乙组第二名;在全区新兴项目联赛中,学校轮滑队取得两个冠军。以我校为班底组建的小学女子乙组(三四年级)足球队,在滨州市第八届“市长杯”比赛中,以五战全胜的佳绩成功卫冕冠军,实现学校组队连续夺得两届冠军的优异成绩。
探索美育新路径,赋能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以丰富多彩的美术社团活动为抓手,形成了“社团+阳光运动”“社团+艺术”“社团+兴趣”的教育新样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健康活泼的校园艺术氛围。利用各类社团活动,扩展课堂广度、深度,让社团活动成为塑造学生们个性化、创造性的思维的广阔舞台,学校不断树立社团品牌,打造精品社团,助力完善三全育人体系建设。
“音”润新怡,为学生搭建成长舞台
2024年4月,在2024齐鲁书香节暨第二届“书香传承 慧读滨州”读书活动启动仪式中,学校策划的节目《经典奠基童年,书香润泽人生》精彩亮相;在2024滨城区中小学艺术素养成果展示中,合唱《童年》参与了第一篇章“美丽校园”的展演,受到领导一致好评;音乐组排练的合唱和口风琴在区中小学艺术节展演中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戏剧类作品获二等奖;学校合唱队在庆“七一”滨城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合唱决赛中精彩亮相,获得二等奖。
凝聚家校社合育力量,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教育
学校先后被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家庭教育研究中心遴选为全国首批全国家校共育创新实验学校、被评为全国生命教育实验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获得山东省第一批红色文化传承示范学校、2022年度全国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山东赛区先进集体、山东省绿色学校、山东省“家校共育示范校”、滨州市禁毒示范校、滨州市家长学校、第二批滨州市儿童友好学校、滨州市国际象棋跳棋特色学校、滨州市青少年篮球特色学校等多项省、市级荣誉称号;2020年、2021年、2022年,学校连续三年获得滨城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23年9月,学校被滨城区委、区政府授予“滨城区教育工作先进集体”;2024年4月,学校获得2023年度滨城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9月,学校获得2023-2024学年度全区小学教学工作先进单位、2023-2024学年度科学教育优秀学校、劳动教育优秀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优秀学校。学校足球队在滨城区2021年度校园足球联赛(乙级联赛)中获得四个冠军,在2023年滨州市第20届运动会上,学校组建的滨城区足球代表队一举夺得四个冠军;2024年,学校获得滨城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总分第二名;学生在历届武术、拉丁舞、羽毛球比赛中屡获佳绩。2024年8月,学校参加滨州市第二十届运动会,获得突出贡献奖。学习强国平台、人民日报·人民号、山东教育报、滨州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均报道了学校的办学情况,社会认可度高。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2025年,学校将依托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创建,紧扣教育高质量发展主线,抓实常规管理夯牢基础,完善管理机制激活发展动能,丰富教育内涵擦亮品牌,全力打造“平安”新怡、“生态”新怡、“和谐”新怡、“智慧”新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教育。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