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林佩瑶
12月19日,枣庄市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在枣庄会展中心召开。枣庄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厚兴作新闻发布辞,对枣庄市传统村落保护工作进行介绍。其中,他提到,为更好保护传统村落,枣庄出台了全省首部关于传统村落保护的专项地方性法规,为促进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可持续发展提供法治方案。
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保存比较完整,具有较高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李厚兴介绍,枣庄持续推进村落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工作,先后有14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34个村落入选山东省传统村落名录,传统村落数量居全省第6位。2022-2024年,枣庄传统村落中累计有69处传统民居入选山东省传统民居保护利用试点,总数居全省第4位。2023年,山亭区成功申报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成为当年山东省唯一入围国家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的城市。
李厚兴提到,枣庄积极争取申报传统村落保护名录,深挖村庄历史文化资源,山亭区西集镇伏里村等11个村庄、薛城区前西仓村、滕州市羊庄镇东辛庄村和柴胡店镇胡套老村先后分6批次列为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山亭区北庄镇洪门村等24个村庄、滕州市姜屯镇东滕城村等6个村庄、薛城区陶庄镇奚村等3个村庄和市中区税郭镇东郝湖村先后分5批次列为山东省传统村落。同时,枣庄加大力度保护镇村历史文化资源。目前,枣庄共有省级历史文化名镇7个、历史文化名村1个,其中有12个传统村落位于历史文化名镇中。今年以来,枣庄加大力度推进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工作,组织开展市、区两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专项检查,联合市文化和旅游局对所有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进行全覆盖专项评估。山亭区成功入选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获得中央财政奖补资金3750万元,按照《枣庄市山亭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方案》《山亭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规划》,山亭区11个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数据采集已顺利完成,兴隆庄片区、抱犊崮片区和岩马湖片区3个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片区进展良好。
此外,枣庄做好传统民居保护修缮工作。2024年入选省级传统民居保护利用试点50处,当年试点数量居全省首位,获省财政奖补资金500万元。遵循“修旧如旧、建新如故”原则,保留传统建筑历史文化基底和空间格局,探索传统民居活化利用方式方法,让古建民居传承历史记忆、焕发时代新生。
为更好地保护传统村落,枣庄市人大常委会将《枣庄市传统村落保护条例》列入2024年地方立法计划。《条例》共6章40条,包括总则、申报和规划、保护和利用、监督检查、法律责任、附则。《条例》的出台,有效解决了枣庄市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面临的突出问题,填补了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空白,成为全省首部关于传统村落保护的专项地方性法规,为促进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可持续发展提供法治方案。
李厚兴表示,今年以来枣庄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守住枣庄鲁派民居文化特色,传承鲁派民居历史文脉,利用传统工艺修缮传统建筑,修复古宅民居70余处、盘活利用闲置传统建筑36处,绵延传统建筑“乡愁”记忆。同时,闲置资产有效盘活。挖掘传统村落文化遗产,集中打造伏里土陶村、李庄民俗村、洪门葡萄村、徐庄葫芦套、兴隆庄村翼云石头部落等乡村旅游景区化村庄10余处,7个村实行市场化运营,建成翼云民宿、农家乐280余家,打造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实体馆、17处非遗传习小院、4A级景区翼云石头部落,吸引非遗传承人入驻传统村落,开展传统工艺互动体验、民俗民风演绎、文创产品开发等活动,使传统村落成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非遗传承的“文创谷”和助农增收的“金工坊”。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