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中开出“金和银”!“金银花女王”陈翠翠助农增收有“花招”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2024-12-02 2011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主余凤 通讯员 徐安泰

“世界金银花锁鲜第一人”“中国抢鲜酸枣芽的首创者”“金银花女王”……在平邑县郑城镇四合村,每当谈到陈翠翠,乡亲们的言语中满是自豪与钦佩。

从街边毫不起眼的小摊贩,一路拼搏蜕变为闻名遐迩的“金银花女王”,陈翠翠在逐梦的道路上稳扎稳打,用坚实有力的步伐,带着乡亲们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花路”。

陈翠翠在采摘金银花

和花农签下“生死状”

陈翠翠从小在山乡的田间地头长大,熟稔所有农业作物的习性,掌握各类生产技术和技能,这是她作为一名农民企业家所独具的“天生”优势。

中学毕业后,十几岁的陈翠翠开设了“晓翠面食店”。4年的打拼,陈翠翠完成了人生“第一桶金”的积累。2000年之前,沂蒙山区工薪阶层的月工资不过1000元,“晓翠面食店”一天的利润可能就要超过2000元。

“我熟悉金银花,感恩金银花,因为我上学时的每一分学费都是爸爸妈妈从金银花上面辛辛苦苦找来的。”2000年,陈翠翠打起了金银花的“主意”,将面食店积累的200万元投到了鸳鸯藤(金银花的藤蔓)的收购上来。

说干就干。她走村串乡、跋山涉水,动员群众收割鸳鸯藤。

“那时还没有多少人了解鸳鸯藤的药用价值,而且花农担心剪掉鸳鸯藤之后会影响第二年金银花的产量,我就把自己学来的知识挨家挨户手把手进行传授,甚至跟很多花农签下了‘生死状’。”说起当时收购的经历,陈翠翠感慨万千。

功夫不负有心人。按照陈翠翠传授的技术,花农修剪鸳鸯藤之后非但金银花产量不减,还赢得了第二年大面积增收的可喜局面。当地的父老乡亲都说,这闺女实在,她的每一分钱都是靠汗水实干出来的。

心中常摆“两杆秤”

陈翠翠心中有两杆秤,一杆秤量物,一杆秤量心。

郑城镇有个金银花交易市场,陈翠翠和她的爱人范德田常年在这里收购花农手里的金银花。一辆三轮车、一台电子秤,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

一天上午,他们的摊子前来了一位老奶奶。老奶奶找到陈翠翠,摸索着从怀里掏出来一把金银花,说:“人家都说,听陈翠翠的,花子(金银花在当地俗称)就能卖个好价钱。我家里花子都跟这些一样,可俺没力气弄来。”

陈翠翠接过一看,说:“奶奶,这是上好的金银花,一定能卖个好价钱。”

随后,范德田发动三轮车,带着她和老奶奶一块去拉金银花。山路崎岖,他们来到一个很偏僻的小山村,老奶奶站在村口一吆喝,七八家要卖金银花的花农就拥过来了。不到两个小时,他们就收了十几麻袋金银花。

没想到,返回途中下起了瓢泼大雨。在一个山洪宣泄的河沟里,三轮车陷进了泥水中。陈翠翠和范德田只能将麻袋卸下车,一袋一袋地扛过河沟。等三轮车从泥水里开出来,再一袋一袋地重新装车。

像这样的事,还有很多。为了方便花农卖花,陈翠翠跑遍了这里的每一个小山村。用她安慰自己爱人的话说,就是“为了父老乡亲,多吃点苦就多吃点苦吧”。

建设新厂,员工有了新盼头

创业成功后,如何带领父老乡亲蹚出一条新农村致富路成为陈翠翠一直思考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对外销售晒干的金银花,没有任何附加值。乡村振兴靠产业,一定要在以金银花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上做好文章。”陈翠翠跟爱人一合计,决心开办一个加工厂,把那些没有稳定收入的劳动力吸纳进来,大家一起迈向小康生活。

陈翠翠瞄准了农副产品的锁鲜技术。传统锁鲜的办法,小规模的主要有家用冰箱、冰柜,大规模的主要有冷藏库、恒温库。陈翠翠另辟蹊径,决定尝试使用最先进的冷冻干燥技术。

“这是一项风险极大的挑战,目前全世界还没有用于处理金银花等农产品的先例。单是一套真空冷冻干燥设备的价格就高达300多万元。”这属实让陈翠翠犯了不少嘀咕。但为了带领乡亲们摆脱贫困,她还是冒了这个险。

土地流转、项目审批……在创业中遇到一个又一个困难时,陈翠翠总是暗暗给自己打气,加油鼓劲,也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才叫作“吹尽黄沙始到金”。

2020年10月1日,工厂正式建成投产,不少员工流下了热泪。员工们为什么这样激动呢?因为陈翠翠招收员工的第一条,就是“没有固定收入的农村中青年优先”,第一批160余名员工半数以上都来自相对贫困的农村家庭,他们从此对未来生活有了更美好的期待。

奏响共同致富“大合唱”

2023年年初,四合村党支部书记燕如成找到陈翠翠,希望能把她办企业的管理经验、先进技术引入到村里去。一句“你得带着咱们大伙共同致富”的恳求,让陈翠翠决定再拼一把。

同年5月,陈翠翠通过村企合作的方式,成立了山东蒙山协合茶业有限公司,年加工金银花200余吨、冻干山楂300余吨,科学解决了现代化农业种植、生态化良性循环以及农产品深加工的示范引导问题,直接拉动周边花农2700余人平均年增收900余元,四合村也因此被评为“山东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先进村”。

陈翠翠现场教花农炒金银花

今年夏天,当地决定对四合村的文旅环境进行提质升级,在陈翠翠的引领下,一系列文化和旅游设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金银花科技小院”、非遗工坊、金银花学堂、电商直播基地等,加上水体公园、金银河农遗公园的点缀,一幅宜居宜游、商文旅融合发展的画卷徐徐展开。

“这是宣传金银花的好窗口,也是带领广大花农共同富裕的大舞台。在这场共同富裕的大合唱中演好自己的角色,我们任重而道远。”陈翠翠话语中透着坚定和期盼。

责任编辑:主余凤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