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发布《滨海水生态健康评价规范》地方标准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2024-09-13

9月13日上午,威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威海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于泉贵,威海市市场监管局四级调研员王萍华,山东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威海分中心副主任、威海市水生态监测实验室主任张杰介绍《滨海水生态健康评价规范》相关内容及威海市河湖管理体系建设情况。

近年来,威海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出河湖湾岸一体、城市乡村一体、水利水务一体的“三个一体化”治理模式,实现从“治水管水”向“兴水活水”转变,共创建3条淮河流域幸福河湖、36条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17条市级精致河湖,走出了一条具有北方滨海城市特色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子,先后荣获国务院、省政府河长制湖长制督查激励。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探索培育河湖新质生产力,威海市水务局联合市水文中心编制了《滨海水生态健康评价规范(DB3710/T228—2024)》,经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审批发布。作为全国首个针对滨海流域水生态特点制定的河湖健康评价地方标准,《规范》的发布标志着威海市河湖长制工作进入了全面强化、标本兼治、标准引领的新阶段,为滨海城市开展河湖管护提供了标准参考。

《规范》出台特色

制定滨海河湖盐度监测与评估体系。相对于国家、省级技术标准,《规范》增加了盐度等级年度变化指标,关注流量及水位受潮汐影响较大的河段,评估盐度变化对河湖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为滨海流域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估提供借鉴。

建立完善水库评价机制。针对滨海水库的特殊生态价值,增设水库指标层,增加水库蓄水比、库水交换能力、供水保证率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等指标,有助于及时发现水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水库生态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发挥湿地在河湖保护方面的作用。设置湿地保护面积比指标,结合湿地植被覆盖率、生物多样性、水文连通性等因素,不仅反映湿地保护面积的变化,同时揭示了湿地生态质量的改善情况,为全流域保护提供参考。

《规范》主要内容

主要包括编制原则、编制依据、技术内容三个方面。

编制原则。《规范》制定以“科学、合理和可操作”原则,结合威海市滨海流域水生态特点,从科学性、技术完整性、操作可行性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水生态健康评价体系及计算方法,为进一步推进滨海流域水生态健康评价工作更加科学和高效提供技术支撑。

编制依据。《规范》的编制以国内已发布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作为依据,其中包括的主要标准有:GB 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50201《防洪标准》、SL 395《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程》。通过制定水资源、水环境、水生物、水服务等4大项,为每5年动态开展的河湖健康评价工作提供指标依据,为改善部分河湖水生植物群落状况、提升河湖水质等提供标准支持。

技术内容。《规范》中所涉及技术要求的确定是根据标准编制单位的技术数据及多年实践经验积累,并参考了国内关于滨海流域水生态健康评价方面的先进技术文献资料。《规范》规定了滨海流域水生态健康评价的水生态健康等级、评价体系、评价指标及赋分和评价方法,适用于滨海流域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的水生态健康评价。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 连宁燕

责任编辑:范华栋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