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孩子开学能否适应班级环境?班上有孤独症儿童如何制定个性化关怀方案?对于众多孤独症家庭而言,孩子入学一直是一道艰难跨越的门槛。对于教师来说,如何科学照顾班上的孤独症儿童也是个难题。开学季到来,部分孤独症儿童家长们的焦虑情绪日益攀升。全国多个区域出台政策保障孤独症儿童入学权益,推动融合教育发展。
南京市建邺区积极推进融合教育,优先采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方式,就近安排轻度残障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普通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经教育诊断与评估认定、具备随班就读条件的适龄特需儿童入学或休学康复后复学。
常州市今年出台《常州市深化孤独症全程支持服务实施方案》,完善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支持体系。包括“保障全面接受义务教育、发展学前融合教育与职业教育、提高特教融合教育质量、深化‘医康教’一体发展”等4项举措,落实9个具体项目,创新建立“医康教”融合发展研究工作室,不断加强分类建档与跟踪服务,实现适龄孤独症儿童义务教育入学全覆盖,大力推进学前教育与职业教育“两头延伸”,各区至少确定1所普通学校和1所幼儿园作为孤独症融合教育试点,打造一批示范性学前融合教育资源中心、职业实训基地。
新学期,江苏省第一所十五年一贯制孤独症专门学校——苏州市星惠学校将推出孤独症儿童优势能力课程,为了满足课程需求,打造“处处充满生机,时时皆是教育”的校园环境,让每一寸土地、每一面墙壁都成为育人的重要力量。
一个良好的开端,对于孩子的新学期将产生极为积极的影响。对于家长和教师来说,如何科学关爱这群“星星的孩子”?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咨询了相关专家。
开学之际,家长们应该如何助力孤独症儿童减少焦虑,快速适应学校环境?
1. 建立稳定的日常生活规律
家长应与孩子共同制定并遵守固定的作息时间表,包括起床、用餐、学习和睡眠时间。这有助于孩子建立安全感,减少因环境变化带来的焦虑。
2. 提前进行校园适应训练
在新学期开始前,家长可以带孩子参观学校,熟悉校园环境、教室布局、教师办公室等,减少孩子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同时,可以模拟上课场景,帮助孩子逐步适应学校生活。
3. 加强社交技能训练
孤独症儿童在社交方面往往存在困难,家长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为孩子创造参与或沟通的机会,帮助孩子学习基本的社交技能,如与人打招呼、分享玩具、轮流等待等。同时,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活动,增加与同龄人的互动机会。
4. 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注重培养孩子的特长和优势。同时,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通过小步骤、渐进式的方式引导孩子完成学习任务,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5. 建立家校沟通机制
家长应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需要。同时,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与教师和其他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共同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支持。
对于教师而言,如果你的班上也有孤独症学生,你该如何进行教学和家校合作呢?
1. 最爱与最怕
每位新晋特教老师或刚接手特殊教育学生的普校老师,都需要做好心理准备:要让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必须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并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
在沟通过程中,尽早、迅速地了解孩子的能力、习惯和特性,可以大大缩短摸索的时间。孩子越早感受到被理解,便越能在班级中找到安全感,从而更快地与老师建立亲密的关系。
了解孩子“最爱”与“最怕”的人、事、物至关重要。“最爱”指的是对孩子具有强化作用的物品或活动。除了社会性强化外,有时可能是孩子喜爱的卡通玩偶,有时是一颗糖果或一小包饼干,有时甚至是一个小排长的职务。这些都可以用来规范孩子的行为,并提高他们的参与动机。
“最怕”通常与感觉失调或个人独特的认知有关。比如,工地的钻地声可能会让听觉敏感的孩子感到不适,甚至尖叫不已。如果老师了解孩子的恐惧,可以温柔地安抚他们,或在必要时请家长或资源班老师暂时带孩子离开。
2. 容易误解的表达方式
自闭症儿童的主要困难在于语言沟通和人际互动。当别人对他们说话时,他们往往要么毫无反应,要么反应过度。举个例子,有个孩子因违反老师的规定而被罚不能下课,情急之下,他竟脱口而出“老师死掉”或“老师不见了”。
老师听到这样的言辞,难免会感到震惊。然而,事实是孩子只是用他有限的语言能力来表达抗议。这种语言表达方式也会出现在他与其他人的互动中。
由于社会情境认知的困难和人际互动技巧的不足,自闭症儿童可能会表现出一些不适当的行为。这些行为有时显得怪异,有时则会引起其他同学的反感。当孩子出现状况时,老师应保持冷静,避免在与家长沟通时产生误会,相信大多数家长还是愿意配合并一起帮助孩子的。
3.充分沟通,合理期待。
自闭症儿童的家长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独特的孩子,通常会努力学习相关知识,并积极寻找资源。很多家长因此磨炼成了半个自闭症专家。
然而,由于孩子间存在个体差异,家长们口耳相传的方法并不一定适用于每个孩子。家校之间需要坦诚沟通,对于家长的一些不合理要求或期望,也需要如实告知。
例如,有些家长可能受到网上成功案例的影响,无视孩子的能力极限,期望他们在学业上有所突破;有些学校教师人数有限,但家长却要求必须提供个别化指导。面对这些冲突,老师需要婉转地表达现实的困难,并让家长理解干预是一场持久战,帮助家长逐步调整对孩子的期望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实际上,如果家校之间能够尽早建立互信的关系,即使老师坦诚告知现实中的困难,家长们也更容易理解和体谅老师的处境,而不会心存不满。
4.营造包容的氛围
对于班级里有自闭症儿童的普校老师来说,不仅要面对自闭症儿童的家长,还需要处理班上其他孩子家长的关切和期待。
为了获得所有家长的支持与包容,老师可以在学期初的家长会上从发生概率和社会成本的角度进行沟通。自闭症几乎可以出现在任何家庭,病因复杂,也无法完全预防。如果不是发生在这个家庭,也可能出现在任何其他家庭。
设身处地想,拥有健康聪明孩子的家长们,如何忍心让自闭症儿童的家长在如此沉重的压力下,还要面对他人的排斥呢?此外,学生们通过接纳一个弱势孩子,也更能够学会感恩,习得善待他人、互相帮助等美好的品质。
教养自闭症儿童的过程虽然艰难,但我们可以在这几年里尽力包容他,尽可能给予他帮助。几年之后,当我们回顾这段经历时,会发现它不仅让我们更理解他人了,也让我们在生命的旅途中变得更加宽容和坚韧。
5.一切都指向未来
自闭症儿童被安置在普通班的主要目标是为他们提供人际互动的机会,学习遵守规则,并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最终实现融合。老师千万不要因为无法提升自闭症儿童的学科能力而感到内疚或挫折。
如果老师能够为自闭症儿童营造一种完全接纳的班级氛围,并在设定学习目标时常常自问,这些目标是否能够提升孩子未来的生活质量?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的教学方向就是正确的。
在了解自闭症儿童特性的同时,也要理解家长们的脆弱与坚强。接下来,就等你慢慢去发掘自闭症儿童纯真可爱的一面了。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程晓琳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