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作为2024年全国生态日山东活动暨碳达峰碳中和烟台论坛的活动之一,2024国际零碳岛屿联盟暨长岛海洋生态文明分论坛在烟台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等知名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国内部分海岛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和相关领域企业、项目负责人齐聚港城,共同探讨研究“双碳”制度机制、政策规划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分享零碳建设成果和经验。
双碳,即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简称。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经济系统性变革。本次论坛,邀请到政府行业主管部门领导,学术界、经济界、金融界、科技界等专家学者,聚焦加快实现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变革,共同探讨研究“双碳”制度机制、政策规划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分享零碳建设成果和经验。
会上,中国科学院焦念志院士发来了主旨报告《海洋负排放与新质生产力》;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助理张卫东现场带来了主旨演讲《UNDP(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提升小岛国家气候韧性方面的具体实践》;落基山研究所常务董事兼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李婷带来了主旨演讲《发展零碳文旅促进新质生产力打造国际零碳岛先行示范》;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所在秦松带来了主旨演讲《从模型到技术从设计到场景:烟台海岸带所支撑零碳长岛的创新实践》;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黄滨发布《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成果;中咨集团生态技术研究所(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裕鹏发布《长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规划成果》。除此之外,还有来自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湄洲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等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带来了岛屿零碳建设经验交流。
海岛的绿色低碳发展是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领域。烟台拥有230个海岛,其中长岛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山东省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岛陆面积6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1万人,森林覆盖率54%,盛产贝藻鱼类600多种,年途经候鸟330多种、120多万只,栖息着西太平洋斑海豹、东亚江豚等多种海洋高级生物,南北长山岛群、大黑山岛、砣矶岛获评全国首批“和美海岛”,庙岛诸湾入选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正在积极开展海岛保护与开发综合试验。
2021年,烟台市提出打造“长岛国际零碳岛”,组织专家团队进行了科学研究,规划成果在2023年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发布,目标是到2035年长岛全域实现净零排放。为保障候鸟迁徙,长岛拆除了岛上所有80台风电设施,岛内实现了垃圾分类、污水无害化处理、清洁能源供暖全域覆盖,因生态环境改善,斑海豹数量由近200头增加到400余头,大黑山岛成为中国首个负碳超过2000吨二氧化碳当量的“负碳海岛”。
为进一步加强零碳岛屿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烟台依托“长岛国际零碳岛”,谋划发起成立全球首个以零碳岛屿定位的国际组织——“国际零碳岛屿联盟”,联合小岛屿国家、知名岛屿城市和国际组织、金融机构、企业等,以岛屿应对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共同探索零碳路径,促进绿色发展、保护海岛资源、维护海洋生态,开展多维度绿色低碳发展国际合作。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长岛国际零碳岛发展规划》,持续开展创新探索,将长岛打造为集蓝岛、绿岛、知岛、智岛特色于一体、综合优势突出的国际一流零碳岛,为全国乃至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长岛综试区工委委员、管委副主任于振江说,大力发展绿色产业,通过应用零碳渔业技术、计算旅游碳排放和碳足迹等措施,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大力推进新能源替代,构建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体系,实施终端用能的清洁替代工程。持续抓好增汇。深入挖掘海洋新型碳汇潜力,探索海洋贝类增汇、渔业增汇综合管理模式,争取实现海洋碳汇转化为生态价值。持续抓好零碳场景打造。围绕打造零碳交通、零碳生活、零碳旅游、零碳民生、零碳氛围、庙岛全域零碳岛屿六大零碳体系,创新谋划零碳场景,推动更多零碳场景落地落实,助推国际零碳岛建设。持续抓好对外合作。对标对表国际先进模式和做法,深入开展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率先建立国际领先、地域特色的绿色能源、零碳旅游、零碳渔业、固碳增汇和减污降碳新模式、新办法、新体系,为全球零碳岛屿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行经验。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 李楠楠 实习生 许欢)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