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学生举报导师性骚扰,教师失德失范为何屡禁不止

来论 2024-07-22 8926

7月22日,中国人民大学发布声明:7月21日晚,中国人民大学关注到网上关于我校教师王某某涉嫌师德失范行为的举报信息后,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成立工作组,连夜开展调查核实。学校将于近日公布调查处理结果。

据举报人王迪叙述,博导王某某于2022年5月21日性骚扰且强制猥亵她,要求与其发生性关系。遭其拒绝后,王某某在随后两年多的时间里,对她进行了打击报复,并威胁王迪将不能毕业。如果此事属实,将又是一起高校教师失德失范的典型案例。

高校导师性骚扰乃至因此被处罚,已非新鲜事,新鲜的是为何多年来还没杜绝。 

2023年2月,杭州师范一位大学生举报被教师石某性骚扰,石某被停课一个月,写道歉信并公开道歉,取消评优评奖和升职方面的资格。

2023年1月,西南大学一博士研究生在网络上反映,西南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赵某利用导师职权,胁迫其与他保持不正当关系长达三年,并要求随叫随到。西南大学回应称,该校法学院教授赵某确与学生存在不正当关系,存在严重师德师风问题,赵教授被调离教师岗位。

2021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女硕士实名举报自己被导师张某性骚扰,华中科技大学取消了张某的研究生导师资格,调离教师岗位,停止其教师资格...... 

导师性骚扰学生问题屡禁不绝,一是导师权力过大,二是对导师的处罚过轻。 

导师在课题组处于绝对支配地位。有研究生曾生动地描述:导师左手拿着帽子、右手拿着棒子,兜子还有票子,面前放着小鞋子。有网友表示,“感受过来自老师和导师的压迫,深知那种无力感和服从感。”尽管高校有“学生换导师”制度,但如果学生提出换导师,可能被认为是对导师的“侮辱”,学生也会被视为“大逆不道”。这个过程中,一些学生的忍辱负重在客观上纵容了少数导师,让其飘飘然不知所以然。

在处罚方面,针对此类失范行为,处罚多是调离教师岗位,停止教师资格。这与受害者受到的伤害相比,可谓是微不足道。如果这两个问题得不到解决,导师性骚扰学生的实践仍可能继续发生。 

值得欣慰的是,善于“整顿”的Z世代学生们,已经不像之前学哥学姐那样能忍受了。 击碎黑暗、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就要有人站出来直面黑暗,让黑暗暴露在阳光之下,让问题曝光在众人面前。这需要高校以及社会给予举报者更多的支持与保护。但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不能光靠受害者举报。

作者:丁慎毅

投稿邮箱:qilupinglun@sina.com 

责任编辑:张泰来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