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毕学文
历史悠久的“老字号”,曾经是一个时代的荣光和骄傲。在淄博,越来越多的“老字号”开始喜欢玩创意来“折腾”自己。事实上,“老字号”玩创意有着得天独厚的信誉优势和文化积淀。相比于新锐品牌,老品牌多了一份历史留下的沉淀;也正因为经受了岁月考验,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口碑,“老字号”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关注和信任。时光流转,“老字号”的它们,如何在今天走向新的潮头?
文创热销,“老字号”赋能新活力
近几年,“国潮风”备受追捧,我市许多带有国风元素的产品频频“出圈”,这阵风潮不仅激活了传统文化,也成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老字号”品牌复兴和传统技艺传承发展的绝佳契机。
今年端午节前,淄博市传统陶琉镌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琉璃艺术大师阚方乾的工作室可谓门庭若市,许多喜爱他艺术作品的人都想现场一睹琉璃镌刻的过程。琉璃镌刻源于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传统雕刻工艺,并以其独特的新潮魅力不断发展至今。
近距离地观赏阚方乾的琉璃镌刻,刀痕之间宛如优美音符的节奏排列,在有形的物象中形成无数的虚空,自然形成气韵贯通的艺术效果。仔细欣赏他的每一件作品,在清晰流畅的刀痕之间仿佛感受到作者创作时超然的心境和脉动,引发内在的心灵共鸣。
阚方乾通常以最名贵的琉璃三宝(鸡油黄、鸡肝石、松石绿)为载体进行镌刻艺术创作。除此之外,他还主持开发了《品茗论道》《齐文化》《鹊华秋色》《珠辉玉映》《吉祥物语》等系列传统陶琉镌刻实用陶瓷茶器。这些作品将经典文化与陶琉文化相融合,填补了在陶瓷茶具的方寸之间用镌刻艺术表现传统文化人物主题的空白,独领陶琉新风尚,受到更多年轻人的追捧。
循着年轻人喜欢的Citywalk路线,6月2日,记者来到了有百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淄博大染坊丝绸集团有限公司采访。今年年初,淄博大染坊丝绸集团有限公司就曾以具有浓郁“中国风”的丝巾、床上用品,在法国巴黎服装服饰及面料博览会上独领风骚。优质的面料、独特的设计和精细的做工,赢得了与会客商的一致好评,几十家国外客户纷纷与大染坊达成合作意向。
随着淄博旅游业的发展,陶瓷、琉璃和丝绸成为游客心中的淄博文化灵魂“三件套”。“老字号”大染坊就携手海岱楼钟书阁推出联名丝巾和手帕,将这一淄博新晋网红地标融入产品设计,亲民的价格和有效的推广让该产品一跃成为热销文创产品。
据大染坊公司总经理张晓光介绍,他们深入挖掘丝绸、聊斋和陶瓷等淄博文化精髓,融合传统纹样和吉祥图案,结合流行色彩,将传统织造技艺与现代生产工艺相结合,推出了一系列兼具文化底蕴和时尚魅力的产品,受到国内外客户青睐。
文脉延伸,“老字号”引领新风尚
始于1735年的山东裕厚堂花灯有限公司,名气似乎并不大,但看过裕厚堂产品的人,却一眼难忘。花灯与传统的陶瓷、丝绸、红木等元素相遇,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和激情?
日前,记者专程来到这家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企业一探究竟。郑英杰,一位儒雅稳重的企业家。殊不知,他还是一个颇有才华的作家,他创作的《海岱楼记》《周村记》等文学作品在各级报刊发表。他告诉记者,裕厚堂近几年相继与罗晓东、董善习等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合作,采用手绘工艺,将传统花灯打造为高端收藏品。这些产品不仅拓展了新的应用场景,还实现了销售额的大幅提升。目前,他们的产品已衍生出三大系列十余个小类,拥有多项专利,并在各项评比中屡获殊荣。
在许多人看来,“老字号”的“老态龙钟”掩盖了历史留下的余韵,“老字号”也担心被年轻人遗忘。其实,“老字号”是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品牌,是中华传统文化和产业品牌的瑰宝,彰显的是对民族工匠精神、文化精神的坚守。
“老字号”一定有老味道。近两年来,单就美食而言,“火出圈”的淄博就有很多老味道的秘密等待发掘。
今年“五一”期间,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李广田回淄博探亲,他提前三天就从网上预订了馥茂斋大饭店,当全家老小落座后,他把馥茂斋的经典菜品点了个遍。百工大肠、农家蒸咸梭鱼、脆骨香肠、咸菜烧海参、鲁山菌菇荟、糖醋黄花鱼等,让这位多年工作和生活在广东的淄博汉子,大饱口福。特别是以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的编钟、铜镜为题材制作的文创糕点,让他和家人在享受美味的同时,再一次领略了淄博地域文化的无穷魅力。
据了解,馥茂斋的掌门人王秀洪来自博山,在传统博山菜文化的熏陶下,他拜鲁菜名厨颜景祥为师,年轻时勤耕不辍,打下了深厚功底,成为业内外有相当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中国烹饪大师,而他对博山菜的情怀也愈加浓厚。
现在到馥茂斋就餐的客人,除了对“老字号”这张文化名片情有独钟外,更认可的是馥茂斋在秉承传统菜品的同时,始终如一地坚持创新。不断满足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一代对美食的新追求,成了馥茂斋人的高度自觉。
“老字号”沉淀的是街巷的烟火气,镌刻的是城市的历史和记忆。6月3日,在周村古商城的“老字号”“义盛永”店内,老板娘毕研翠正热情地向涌入店内的游客介绍着自家的新品。“义盛永”始创于清乾隆年间,是一家传承百年的老酿坊,该店开发的新品种——冰糖醋梨,传承的是周村知名品牌王村特色醋饮酿造工艺,以慢火炖制的冰糖雪梨加入自酿醋发酵,口味独特、清爽宜人,深受当地人和游客的喜爱。
不难发现,“老字号”是一个地域文脉的延伸,它蕴含的深厚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都能轻而易举地掀起一股消费新浪潮,引领一座城市的新风尚。
文旅助阵,“老字号”打造新场景
近年来,借助文旅助阵,许多“老字号”开始尝试打造“车间+博物馆”的消费与体验新场景。周村烧饼博物馆、淄博小米醋博物馆、“巧媳妇”《齐民要术》酱文化体验馆、玉兔信芳园酱醋文化博物馆等,通过声光电等现代展陈手段,吸引年轻群体接受传统文化的浸染,并不断在产品中植入现代流行元素,日益成为网红打卡地。
在周村古商城内的周村烧饼博物馆,一幅大型烧饼赋映入眼帘,不少游客纷纷驻足拍照。“没想到一片薄薄的烧饼还能讲出这么多故事。”来自烟台的游客王小迪说道:“烟台有张裕酒文化博物馆,走一圈就能了解中国葡萄酒业和中国民族企业崛起的艰辛过程。来到周村烧饼博物馆,我也全面了解了周村烧饼的历史、工艺、传播、发展及相关习俗,这真的是一座活态的文化类博物馆。”
在周村烧饼博物馆的地下展厅内,是烧饼的制作区。透过窗口可以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忙着制作烧饼。分坯、揉剂、成形、着麻、烘烤,一个个熟练的动作,让游客由衷地感叹传统手工技艺的不可替代性和独特魅力。“周村烧饼好吃,但百闻不如一见,今天我一定要多买一些回去,让我家乡的亲人和朋友都尝一尝。”排队等待购买烧饼的王小迪兴奋地说。
无独有偶,去年11月29日,山东玉兔信芳园创立150周年暨酱醋文化博物馆开馆。一座博物馆,见证了淄博老牌食品企业跨越一个世纪的风华。“玉兔”这个招牌是1982年才开始使用的,而其前身的“信芳园”已经传承了百年。虽然招牌有了改变,但是“玉兔”对于调味品的品质却从未变化,其古法酿造,无论味道还是品质,都让人记忆深刻。酱醋文化博物馆把古法酱醋和“老字号”共有的厚重历史底蕴通过“老物件”们尽数展现,一方面吸引大众关注“老字号”,广泛传播民族品牌,另一方面又激发了“老字号”企业内生动力。
山东玉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于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想通过酱醋博物馆更好地宣传玉兔的匠心产品,让百年‘老字号’信芳园继续焕发玉兔之光,品牌之光。”
时代的变迁并未让“老字号”止步不前,积极拥抱变革,不断创新发展,是“老字号”们始终保持基业长青的秘笈所在。唯有这样,“老字号”才能真正擦亮“金字招牌”,在历史的长河中生生不息。
编辑:孙鹏
二审:王磊
终审:冯艳辉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