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先”报道丨凝心聚力打造精品 资政育人服务大局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2024-06-07 7.1万

“筑梦现代化,奋斗兰台人。”在第17个国际档案日到来之际,山东省档案馆联合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开设“‘两先’报道”专栏,对我省“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档案系统先进工作者”的事迹作系列专题报道。让我们一起学习先进、争当先进,勤于创造、勇于奋斗,在实干中厚植职业情怀、提升职业素养,努力为推进全省档案事业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新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

凝心聚力打造精品 资政育人服务大局

——记“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山东省档案馆编辑研究处

文·山东省档案馆编辑研究处

近年来,省档案馆编辑研究处聚焦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根本任务,围绕“四个好”“两个服务”“三个走向”目标要求,深入挖掘馆藏档案资源,致力于讲好档案故事、山东故事,档案编研开发工作取得一流业绩,为推动档案文化繁荣作出积极贡献,被评为“山东省省直机关创建模范机关先进集体”“山东省省直机关党支部建设示范点”,在2024年1月于北京召开的全国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上被授予“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编辑研究处工作人员合影

旗帜鲜明讲政治,档案资政树品牌

近日,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领导对档案资政参考分别作出批示。今年以来,省档案馆编辑研究处共编研5期档案资政参考,获省领导批示意见5次。

“档案工作姓党”。做好档案资政参考工作是服务中心大局的重要抓手,在省档案馆馆务会的正确领导、强力推动下,编辑研究处集体攻坚克难,持续摸索编研档案资政参考工作经验。从一开始摘录档案原文到讲述档案故事到提炼观点再到总结经验启示,从立足馆藏档案到整合全省档案资源再到整合全国档案资源,从先做起来到一季度一期到两个月一期再到基本一个月一期,编报要求越来越高,节奏越来越快,编辑研究处的同志们不惧责,不畏难,先后围绕建设海洋强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服务黄河国家战略、党的二十大精神阐释等重要专题编研《档案资政参考》50余期,获省领导批示意见近20次。

《档案资政参考》(部分)

注重系统谋划,加强资政服务的持续性和连贯性是编报《档案资政参考》的一大特色亮点。编辑研究处陆续编研“档案讲党史”“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与黄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山东经验”等系列专题档案资政参考,努力把“档案库”变成“思想库”,走出一条“鲁档资政”品牌之路,档案资政编研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档案》杂志、《中国档案报》等多次予以报道。

凝心聚力铸精品,围绕中心谋发展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档案工作的永恒主题。省档案馆编辑研究处自觉把档案编研工作放在中心工作中去谋划、去推进、去落实,凝心聚力打造服务中心大局档案文化精品,组织编纂图书35种187册。

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编辑研究处积极融入国家《抗日战争档案汇编》系统工程。2017年山东作为试点率先开展汇编编纂工作,积极探索档案选材、标题拟定、编纂体例、出版规范等方面的先进做法,连续在全国编纂工作交流研讨会上作典型发言,为国家档案局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此项工作提供了山东经验。目前,已完成6个专题28册图书编纂,带动全省13个专题35册图书出版,预计编纂规模达百余册。

《齐鲁文库·红色文献编》首批成果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编辑研究处持续推进红色档案汇编工程,编纂出版《山东人民支援解放战争档案选编》《山东革命历史档案汇编》《沂蒙精神专题档案汇编》《齐鲁文库·红色文献编》等百余册图书。其中,《沂蒙精神专题档案汇编》作为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学习时报社联合在临沂举办的红色文化论坛的成果之一在会上正式出版发行;《齐鲁文库·红色文献编》第一辑50册图书在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首发。推出《档案里的山东红色记忆》,入选山东省党员教育培训好教材。

讲好“黄河故事”,服务黄河国家战略。精心打造黄河专题图书《山东黄河记忆》《山东黄河映像》《海外藏黄河舆图集》《黄河大系·图录卷》《黄河古图档叙录(上下部)》等,持续致力于讲好黄河故事,弘扬黄河文化,传承历史文脉,社会反响强烈。其中《海外藏黄河舆图集》入选第五届沿黄九省区黄河论坛优秀科研成果;《黄河大系·图录卷》韩文版、日文版用于加强中日韩出版合作交流。

此外,推出“山东档案精品”“山东档案年鉴”“记录山东”“图说”等一系列专题图书,积极讲好档案故事、山东故事,弘扬档案文化,有效助推档案文化繁荣,扩大档案文化社会影响力。

部分档案编研成果

整合资源谋突破,全省联动显成效

如何汇聚全省档案编研开发工作强大力量是编辑研究处一直思考的问题。针对全省档案编研开发工作中存在的系统性不强、整合力不足、品牌打造不够响等问题,编辑研究处推动完善全省档案编研开发工作机制,创新档案管理手段,坚持省市县三级联动,以“两推两创”(推进档案资政参考工作一体化,推进档案编研开发项目一体化;创树“一馆一品”服务品牌,创推档案编研创新案例)为抓手,整合全省档案资源和编研力量,推进全省档案编研开发一体化,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大编研开发格局,在提升全省档案服务能力方面取得一定成绩。

机制一活,全盘皆活。在推进全省档案资政参考编报工作一体化中,实行选题储备共享,积极推广典型经验做法,通过借用、参用、联署等编报新形式,推动全省档案资政参考编报工作形成热潮。仅2023年,全省各级档案馆编报档案资政参考250余期,获领导同志批示意见30余次,部分成果被全文转发至各机关或相关单位,部分成果通过融媒体平台多形式进行展推,“鲁档资政”服务品牌不断擦亮,档案编研工作影响力显著提升。

强化“一盘棋”,同唱“一台戏”。编辑研究处统筹谋划推进档案编研开发项目,《沂蒙精神专题档案汇编》就是其中之一。该项目列入国家档案局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纳入省委《山东省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工作方案(2022—2025年)》重点任务。省档案馆编辑研究处牵头,联合市、县(市、区)22家档案馆共同编撰,组织开展全省联动主题读档活动,设计制作“沂蒙精神”主题书签、档案文化创意书袋等文创产品,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为推动档案编研工作互鉴交流,提升档案编研工作质量水平,组织开展2018—2022年全省档案编研创新案例征选评审,评选出山东省档案编研示范案例51个、创新案例112个、优秀案例227个。全省档案编研创新案例征选将两年一次常态化开展,激励、带动作用日渐凸显。

突破传统重创新,融合媒体展风采

档案编研工作要时刻坐得了“冷板凳”,才能有好的编研作品。同时,让档案活起来、热起来、火起来需要有好的成果传播。档案编研要注重联合创新,用好融媒才能更好地唱响档案好声音。

坚持全省联动,持续打造“读档”文化品牌。推出35期“品读红色档案 追忆百年党史”大型党史诵读主题活动;摄制25集“品读红色档案  弘扬沂蒙精神”全省联动主题读档系列短视频,在学习强国、中国档案报微信公众号、齐鲁壹点等重要媒体平台展播,点击量均突破百万。

与齐鲁壹点、省委党史研究院等联合开展“百年风华”党史直播,播放量破百万,栏目获全国党史和文献部门优秀科研成果奖。

与山东广播电视台联合出版《光耀齐鲁——100个山东优秀共产党人的故事》,推出的百集微纪录片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庆祝建党100周年重点纪录片》,获2022年山东“双百”正能量网络精品。

与山东广播电视台、省委党史研究院联合制作十五集大型文献纪录片《筑梦百年》,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优秀国产纪录片。

大型文献纪录片《筑梦百年》海报

参与山东广播电视台、青岛广播电视台《派兵去山东》《黄河归故》《黄河落天走东海》等纪录片制作,彰显档案编研影响力。

带强队伍立标杆,锻造队伍促发展

事业发展,关键在人。“我们一直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倡树‘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致力于专家型人才培养,锻造干部队伍优良工作作风和过硬业务本领。”编辑研究处处长陈孟继如是说。作为国家级档案专家、山东省档案领军人才、山东省政协应用型智库首批专家、山东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山东省委党校兼职教授,他带头加强档案研究,陆续出版专著《孙中山与山东》《海外藏黄河舆图集》《黄河大系·图录卷》等。

陈孟继在《孙中山与山东》的后记里提到:“这本书的梳理叙述花了整整22天没日没夜甚至不眠不休的时间。之所以写这么快,倒不是因为时间紧,而是因为,有时候人的勤奋根本就是一件忍不住的事。”靠着这样的精气神搞编研,他逐渐竖起档案编研行业标杆,带出专家型人才队伍。除他之外,编辑研究处还有全国青年档案业务骨干2名,山东省档案馆室专家(档案信息开发利用领域)3名。

项目带动、合力公关是编辑研究处锻造队伍的重要抓手。除大的编研项目外,编辑研究处在《中国档案报》《大众日报》《联合日报》《山东省委党校报》及《支部生活》《春秋》《山东画报》《走向世界》《齐鲁乡情》等报刊杂志开办专栏,将撰稿任务落实到人,带动全处发表档案编研文章200余篇。

征程万里风正劲,奋楫扬帆再出发。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山东省档案馆编辑研究处将持续聚焦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根本任务,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讲好档案故事,传播档案好声音,努力为推进全省档案事业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新篇章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李华超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