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之问:每万人咖啡馆拥有量为上海的近4倍,延吉市是如何成为“县咖之王”的?咖啡文化如何为延吉文旅赋能?为何咖啡产业在县城能够蓬勃发展?是什么促成了咖啡在延吉的“爆火”?这种突然爆红的流量能持续多久?延吉咖啡又将如何“进化”?
手拿一杯延吉咖啡,在延吉大学对面“网红弹幕墙”前拍照打卡,几乎成为很多年轻游客来到延吉旅游必打卡项目之一。延吉充分利用独特的本地资源,通过打造咖啡文化,吸引了大量年轻游客的目光。
在某社交平台上,搜索“延吉咖啡”,相关笔记超过4万篇。小城里一家60平方米的咖啡小店,外卖月销达4000单。数据显示,常住人口68万的延吉市,有着超过800家咖啡馆,每万人咖啡馆拥有量为上海的近4倍,延吉也因此被誉为“县咖之王”。还有人把延吉称为“被咖啡馆串起来的城市”,喝咖啡已融入延吉人的日常生活,咖啡也被认为是延吉的城市名片,甚至是一种“城市自信”。
当下的延吉,满城尽飘咖啡香,每百步就能打卡一家咖啡店,且咖啡店业态种类繁多,一条富集培养人才、融合民俗特色的咖啡可持续发展之路已初具雏形。
游客专程打卡延吉咖啡。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延吉咖啡走红
尽管冰雪季节已暂时告一段落,但东北的旅游热度不减分毫。5月1日至5日,吉林省延吉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2.4万人次,游客人数已超过本地居民人数,各热门区域再现人山人海。
不少游客专程打卡延吉咖啡,并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体验。在某社交平台上,搜索“延吉咖啡”,相关笔记超过4万篇。第三方数据显示,今年5月2日,延吉的搜索指数为289014,五一期间搜索指数同比增加113.27%,关联词就包括“咖啡”。
东北小城与咖啡文化,两者看似并不相干。但这杯延吉咖啡正以其独特的韵味,悄然成为当地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增添了延吉的旅游层次。
年轻的游客小屈告诉记者,不同于过去赶景点式的旅游,她更关心的是体验感。“放弃景点,走进当地人的生活场景,看看充满烟火气的街景,品尝当地独有的味道,才是真正感受一座城市魅力的最佳方式。延吉虽然是县级市,但是咖啡文化自成一派,区别于大城市的各类连锁店,这里的每家独立咖啡店都各具特色,装修风格不同,还有不同口味的主打产品。”在3天的行程中,小屈与朋友计划每天打卡超过6家本地餐饮店以及咖啡店。
“打卡网红墙、喝必备的咖啡,这才证明来了延吉。”一名游客说。
游客们来延吉的目的各不相同,其中还有一部分是咖啡爱好者。对他们来说,在其他城市也有不同风格、不同玩法的咖啡店,来到延吉一定要品尝本地咖啡的风味,例如苹果梨咖啡喝、米酒咖啡、延边锅巴咖啡等。
结束北漂生活,回到延吉工作的金先生也是延吉咖啡的忠实拥趸。他表示,在这里喝上一杯咖啡,既能感受小县城的慢生活,又能延续自己在城市里的生活方式。“城市里年轻人喝咖啡更多的是因为减肥或者提神,而延吉人就像喝水一样,所以很多本地的咖啡店都有一升规格的咖啡产品出售。”
对于延吉咖啡的走红,当地人对此并不感到意外。一名独立咖啡店的从业者表示:“咖啡进入延吉有着超过30年以上的历史,有着成熟的咖啡消费者,也有众多努力钻研的从业者,是长久的积淀,并非一朝一夕的风潮。”
早期的茶座以提供速溶咖啡饮品为主。图片来源/延边州咖啡文化交流发展协会
咖啡文化由来已久
延吉是如何成为“县咖之王”的?这得归结于延吉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形成已久咖啡市场。
延吉市地处吉林省东部、长白山脉的北麓,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首府,是我国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具有特色鲜明的民族风情。
延边州咖啡文化交流发展协会会长崔逢花告诉记者,咖啡虽然是一种舶来品,但得益于延边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独特的地理位置,延边咖啡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末。
延吉市的咖啡文化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延吉市就已经接触到了咖啡文化,当地居民能够品尝到来自俄罗斯的速溶咖啡。
“在我读小学时候,大约在九几年,家里有亲戚在俄罗斯做贸易,带回来俄罗斯的速溶咖啡,包装上印着鹰的图案,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喝咖啡,感觉甜甜的很好喝,这在当时是一件很时髦的事情。”崔逢花介绍。
此后也有来自韩国的速溶咖啡陆续被带到延吉。彼时劳务输出盛行,不少延边人选择到国外务工,其中一部分人回到延吉开起了咖啡馆,并将国外咖啡馆的空间打造、服务细节,乃至包间文化都带回了延吉,开启了延边“茶座”时代。
崔逢花介绍,这一类“茶座”的包间类似茶馆,除了商务场景的需求,更多是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诉求,学生们喜欢在包间里打桌游,还有家人朋友选择在咖啡馆里聚会聊天。这样的形式也影响至今,延吉人都更喜欢在包间里喝咖啡。“在当时并没有现磨咖啡,喝的仍旧是速溶咖啡。”崔逢花介绍。
21世纪初,出国务工的延吉人回国创业,引进了国外的连锁品牌咖啡店,延吉市的咖啡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地推动和发展,使当地的居民有机会了解并逐渐喜欢上咖啡文化。与此同时,本地咖啡店逐渐融入了当地的文化元素,形成了门店现磨咖啡的独具特色的延边咖啡文化。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喝咖啡已经成为大部分延吉人的日常生活习惯。
2020年,不少青年选择留乡创业。咖啡店整洁的环境加之又属于轻资产投资创业,延吉又有着形成已久咖啡市场,因此咖啡行业比其他项目更符合年轻人的创业倾向,成了试水首选。乐于创新的年轻人,开始将更多的创意以及鲜明的个性融入创业理念中,开起一间间“性格各异”的独立咖啡店,使得延吉的咖啡店业态更加丰富多元。
当地政府推出“一网通办”等措施优化营商环境,加强餐饮服务和食品安全管理,积极支持此类创业。
与一线城市连锁店较多的情况不同,延吉有着更多的独立咖啡店,这也是延吉咖啡的亮点之一。
“喝咖啡的不止是游客,本地人也是主力军。就像很多人习惯喝茶,我们延吉人不管年轻还是年长都更习惯喝咖啡,咖啡店犹如城市的“第三空间”,为简单的小城生活带来更多色彩。”一名本地人说。
延吉遇咖啡的主题打卡机位 。图片来源/网络
咖啡与文旅密不可分
2022年至2023年,延吉文旅迎来高光时刻。延吉市文广旅局副局长崔光胜介绍,2023年,延吉市以第4名的成绩上榜全国热门小众目的地TOP10榜单,成功上榜“2023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是吉林省唯一上榜县(市)。
来到延吉旅游的大多数是年轻游客,在网络上被“种草”后选择到访延吉。崔光胜介绍,2024年五一期间旅游市场调研结果显示,延吉市年轻游客为主的特征日趋突出。从到访游客的年龄结构来看,19-29岁的游客占比为38.57%,30-39岁游客的占比为42.6%,超八成的游客为40岁以下的青年游客。而吸引年轻游客的原因之一就是“咖啡慢生活”文化在当地逐渐盛行。
随着县城旅游经济的崛起,本土咖啡市场注入了强劲的活力。2023年年初,延吉的咖啡馆约有300余家,一年时间已增至目前的800余家。这个仅有68万常住人口的县级市,每万人咖啡馆拥有量为上海的近4倍,延吉也因此被誉为“县咖之王”,还有人把延吉称为“被咖啡馆串起来的城市”。
延吉咖啡不仅是一个消费现象,而是一个特色产业、一张亮丽名片。当下的延吉,满城尽飘咖啡香,每百步就能打卡一家咖啡店,且咖啡店业态种类繁多。例如可以欣赏夕阳的乐夜咖啡、可以户外露营的木槿花咖啡,甚至在等待洗车的过程中也能品尝到一杯咖啡。
全国县城(市)咖啡消费热度排行榜中,延吉市高居榜首。同时,咖啡文化的崛起于旅游有更强双向导流作用,部分网红咖啡馆也成了推动旅游转型的主力军。
例如“网红弹幕墙”附近的后浪咖啡馆,使用的杯套上印着简约的“延吉”字样,增强咖啡的文创属性。手拿一杯印有“延吉”字样的咖啡,在延吉大学对面“网红弹幕墙”前拍照打卡,几乎成为很多年轻游客来到延吉旅游必打卡项目之一。凭借极具辨识度的杯袖设计和性价比,最火爆的时候,顾客要排队两小时才能买到一杯后浪咖啡。五一期间,后浪咖啡每天至少能卖出2000杯。
布尔哈通河畔的遇咖啡则在露台上设置了一处“我爱延吉”的主题景观,吸引不少游客打卡拍照。店主介绍,假期时大约有60%的顾客是外地游客,他们将咖啡店当成延吉之旅不可或缺的一站。一张张游客手持咖啡的打卡照发布在社交平台上,又吸引了更多咖啡爱好者来到延吉。
记者了解到,目前咖啡行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使“县咖之王”内涵不断升级,也衍生出充满延边元素的咖啡+民俗、咖啡+文创、咖啡+美拍、咖啡+美食……不断吸引着人们前来打卡和消费。
创新研发出来的苹果梨咖啡。 图片来源/延边州咖啡文化交流发展协会
创新研发独特“味道”
延吉咖啡店数量激增,众多商家在装修风格、服务品质、产品质量、新品研发等方面凸显各自特色,整体提升业界品质的结果。除了在门店在装修风格和氛围感上别具一格,延吉大大小小的咖啡馆更注重对原料的选取和加工工艺和延边咖啡独特风味的探索,也为咖啡注入浓郁了的本地特色。
让咖啡人才在延边集聚,咖啡呈现风味与地方文化交汇交融,也渐渐成为本土咖啡业的共识。当地的咖啡职业培训学校,为那些以创业和就业为目的,学习咖啡制作技术的人们打造了专门的教育体系。“国家鼓励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学好咖啡技术对许多年轻人来说,既是傍身技能,也是了解城市生活和消费新趋势的一个窗口。学校的作用就是帮他们提升技术,把创意转化为落地的项目,同时也帮助延吉本地咖啡企业输送人才。”崔逢花介绍。
有超过10名讲师在咖啡职业培训学校里传授专门的知识,培训学校与延边州咖啡文化交流发展协会共组织培训千余人。目前,培训学校正在延边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举办"年延吉大学生咖啡师职业技能培训。
延吉一直想对外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延吉的咖啡很好喝,但延吉不止有咖啡。这是一座自然与人文、传统与时尚相得益彰的城市,底蕴深厚的民俗文化才是延吉这座城市的精神内核。
延吉地处长白山区,自然资源丰富,有着700多平方公里茂密的森林和肥沃的草原,盛产苹果梨,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2018年,延边州咖啡文化交流发展协会成立后,由当地咖啡工厂、咖啡企业、咖啡培训学校等咖啡协会成员单位共同组成的研发团队,致力于打造延吉地标性的咖啡产品。延边州咖啡文化交流发展协会会长崔逢花介绍,苹果梨是延边独有的特产,为此团队尝试将苹果梨与咖啡互相融合。但是研发过程很艰难,因为苹果梨没有类似草莓、橙子特别的香气,因此起初只能售卖当季的特调,且受季节性限制。此后经过多次的研究尝试,尝试在丰收季节将苹果梨采摘后,利用冻干技术将苹果梨制成冻干粉末,并研发生产出挂耳和三角包等便携产品。苹果梨自带的清香甘甜同咖啡的苦味融合,新品一经亮相,受到许多咖啡爱好者的喜爱。
在包装方面,团队也下足了功夫。延吉苹果梨咖啡的包装融入了朝鲜族民族元素,增加了民俗特色的文创属性,苹果梨咖啡还被推荐为“创青春大赛”乡村振兴项目的国赛产品。
“延吉咖啡的竞争力就在民俗特色,有特色的同时还要让最广泛的人群能够接受,注重传统与现代融合创新,让延吉的文旅与咖啡产业更具特色,为持续发展增添新动力。”崔逢花说。
延吉市商务局综合科科长金燕介绍,目前果咖是一个新的赛道。柚子、橙汁口味的咖啡比较大众化,延吉作为苹果梨之乡,已成功打造出苹果梨咖啡、冻梨冰美式等产品。未来延吉计划聚焦咖啡品牌进行打造,推进延吉特色咖啡产品的研发,丰富咖啡衍生品,并强化宣传推广,继续巩固延吉“县咖之王”的定位。
上游新闻记者 张莹
上游评论:以醇香味道助力文旅焕发新活力
当东北边陲小城因咖啡文化突然成为县域“咖啡之王”,许多人都感到意外。实际上,延吉咖啡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末。如今这杯咖啡正以其独特的韵味,悄然间成为当地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增添了延吉的旅游层次,并且,一条富集培养人才、融合民俗特色的咖啡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已初具雏形。
究其原因,一杯咖啡带来的现象热度,不仅因为延吉有形成已久咖啡市场,更少不了文旅产业的带动。
延吉,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独特的地理位置,特殊的地理位置也使当地更早接触咖啡这种舶来品。经过超过30年的积淀,使延吉形成庞大的咖啡市场、成熟的咖啡消费者。在延吉,咖啡店犹如城市的“第三空间”,为简单的小城生活带来更多色彩。
随着县城旅游经济崛起,延吉文旅迎来高光时刻,无数年轻游客被“种草”选择到访延吉,现象级的热度为本土咖啡市场注入了强劲的活力。一时间,延吉咖啡店数量迅速增长,一年时间,由原本的300余家增至800余家。延吉人也从这份对咖啡的热爱中,激发出创造力和创新力,不断打造出具有地方味道、民俗特色的咖啡产品。整体产业水平在良性、激烈的业内竞争中不断优化升级,咖啡文化在这里得到“进化”,为文旅与咖啡产业持续发展增添新动力。同时咖啡又对文旅有着双向导流作用,成为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当地决策者也看准了咖啡消费市场需求巨大的潜力,提出建设“咖啡之城”,并依托全市资源结合文旅产业,积极探索打造咖啡产业链,培育更多咖啡新业态。
当下的延吉,满城尽飘咖啡香,每百步就能打卡一家咖啡店,且咖啡店业态种类繁多,咖啡行业产业链不断延伸。诸多独立品牌推出衍生产品、创建自己的咖啡烘焙工厂,开展教育培训,为行业输送、储备人才。一条富集培养人才、融合民俗特色的咖啡可持续发展之路已初具雏形。
上游新闻 张莹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