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秦雪丽 通讯员 范又文 王亚楠
文物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山东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培训班(一期)即将在烟台开班,理论结合实操的“干货”课堂,将全方位、多维度地指导“四普”工作,赋能文物事业发展。
近年来,烟台聚焦文物保护利用传承,实施了一系列过硬举措,为文化遗产增辉添彩。全市现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95处,国保22处,8个区市入选“国家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居全省前三位,开启文化遗产传承创新发展的新篇章,焕发城市新活力。
所城里
摸清“家底”,做好“试点”
持续织密“五级”保护体系
保护,尽最大力量保护,是当下对待文化遗产最基本的态度,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文物普查是文物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日前,烟台市全面启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市县两级均成立普查协调机制、领导小组,召开全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协调机制第一次会议暨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会议,发布不可移动文物线索征集令,通过普查将进一步明晰不可移动文物家底,为科学制订保护措施,搭建协同保护工作机制奠定坚实基础。
烟台市福山区作为我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试点区县之一,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安排部署,以门楼街道为试点区域开展普查工作。在村“两委”、广大村民的全力支持配合下,普查队伍对紫埠村、门楼村等村进行实地调查,他们走入每家每户,扎实开展测量、无人机拍摄等工作,详细记录文物信息,全力为四普工作积累经验。
殷殷期待,擘画有道。近年来,烟台将珍惜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决心写在行动里。深化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着力构建依法保护、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文物保护利用体系,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近年来,推动出台实施政府法规1部、专项政策文件7份、专项规划10余部,将文物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统筹专项经费2亿元,持续织密“市、县、镇、村、单位”五级保护体系,全市文物保存状况不断优化,保护管理和展示水平有力提升,为文化“两创”提供了丰厚滋养。
北庄遗址
在守正创新中,烟台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不菲成绩。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以来,烟台现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95处,其中国保22处,8个区市入选“国家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居全省前三位,开启文化遗产传承创新发展的新篇章。考古研究保障水平持续提升,高标准落实“先考古、后出让”制度,实施历史文物三级分区,近年来发掘古迹遗址30余处,其中长岛北庄遗址获评首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莱州吕村考古遗址入选省考古新发现名单。2022年以来,烟台累计开展考古勘探许可项目296个、勘探面积3846万平方米,开展考古调查地块153个、调查面积3220万平方米,为项目单位节省勘探成本6052万元,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文旅力量。
文物焕发新活力
文旅融合带火一座城
在“新旅游”时代的当下,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人文价值、社会内涵,吸引众多市民游客的目光。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烟台拥有深厚的文化资源,在城市更新的同时,如何盘活文化遗产,让文物散发出新魅力,烟台蹚出了一条“文物+旅游”的新路径,精准聚焦民众需求,开启了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的新模式。不仅让文物“活”起来,更让城市“火”起来。
蓬莱阁景区
4月12日上午,伴随和煦的春风,蓬莱阁景区逐渐热闹起来,游客们沿着古朴的台阶,拾级而上,一边品味沿途的古建筑,一边欣赏满园的春光。“从小就听说八仙过海的故事,今天终于到了传说的地方,心里很高兴。”来自河北的游客张先生介绍,作为四大名楼,蓬莱阁一直是他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当一批批游客跨步迈入蓬莱阁“丹崖仙境”牌坊,争相体验神仙日子的时候,烟台山、朝阳街、所城里等依托文物保护单位打造的景区景点正涌入大批游客,火爆的人流成为春日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烟台山公园
张裕酒文化博物馆
文物保护的成果属于每一个人。近年来,烟台坚持成果共享,积极做好文物资源“活化”传承,赓续历史文脉,培育烟台山、张裕酒文化博物馆、蓬莱水城及蓬莱阁、牟氏庄园等4A级以上景区。其中,烟台山朝阳街区获评国家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国家旅游休闲街区,是烟台文物资源“集中保护、修旧如旧、连片开发、文旅融合”的典型代表,获评山东省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在做好文物资源活化利用,讲好文化故事的同时,烟台的文旅热度不断攀升。据最近召开的2024小红书社区文旅发展大会公布,烟台成为小红书用户“年度最喜爱目的地”之一。据携程统计显示,在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烟台入围多个目的地榜单,热度增速位居前列。
今年清明小长假,一组数据显示了文旅融合的强劲活力:三天小长假,朝阳街接待游客32万人次;所城里接待游客28.1万人次;烟台山公园接待游客4.9万人次……各大文化景点纷纷开启“人挤人”模式,探访文化,寻访古迹成为市民游客的最爱。
培根铸魂
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文化是烟台的宝贵精神财富。
烟台是胶东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和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胶东抗战第一枪在这里打响,同时涌现出了塔山英雄团、南京路上好八连等英雄群体,在黄金秘运延安、海上运兵东北等方面作出了特殊贡献。“地雷战”经典战法和西海地下医院的战地奇迹也在这里出现,成为中国近代革命史上重要的闪光点。
近年来,烟台以打造“红色文化”城市新名片为抓手,全市革命文物保护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坚持培根铸魂,胶东红色文化影响力持续提升。编制《烟台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规划》,统筹实施革命文物塑造提升工程,创新开展红色文化片区“对标共建”活动,已与桂林市、长治市、濮阳市等全国知名红色文化片区结对,深化红色文化交流互鉴、合作发展。成功承办2023年山东省红色文化主题月活动,创排京剧《烟台解放》、吕剧《西海地下医院》、舞剧《地雷战》、音乐剧《审判日》等10余部红色主题优秀剧目,多渠道提升烟台红色文化传播力影响力,让红色文化成为市民的精神食粮。
注重世代传承,让理想信念“看得见”。近年来,烟台通过加强革命文物的修缮保护、抓好革命文物的展览展示、推进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设提升等工作,强化宣传教育,营造了浓厚的革命文化氛围,为新时代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赓续注入新活力。
双料上榜!
烟台市博物馆上“热搜”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文旅深度融合的当下,打卡博物馆成为市民游客出行的新风尚,在保护的同时,如何解锁流量密码,成为摆在博物馆行业前面的一个现实课题。
近日,济南游客李先生携家人来烟台游玩,第一站便选择了烟台市博物馆,逛完展后的他不禁竖起了大拇指。
“收获很大,孩子对烟台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为接下来几天的游玩也打下了知识基础。”李先生笑着说,博物馆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古今,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逛逛当地的文博场馆,“这次来,刚巧碰到了‘馆藏龙纹瓷器精品展’,看到了很多朝代的龙纹瓷器,非常精致,算是大饱眼福了。”
当游客为文博场馆点赞的同时,烟台文博圈再传好消息。4月7日,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指导,博物馆头条统计发布的“中博热搜榜”2024年第一季度“热门百强博物馆”及“百强热门博物馆地级市馆前30”榜单,其中,烟台市博物馆榜上有名,分别位列第85位和第16位,烟台市博物馆出圈更出彩。
烟台亚东工业博物馆
烟台市博物馆的出彩是全市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的缩影。近年来,烟台市立足推动高品质博物馆建设,努力实施陈列展览提升、社会教育提升、传播宣传提升三大工程,举办一系列高质量展览,举办丰富多彩的宣教体验活动,涌现出张裕酒文化博物馆、亚东工业博物馆等一大批专业特色博物馆。烟台文博事业也多次斩获国家、省级荣誉,比如“红色文博轻骑兵”项目入选全国“大思政课”优秀课程资源项目库、山东省文化创新奖等。
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烟台这座城市正在不断与时代的脉搏同频共振,让广大市民游客在乐游山海的同时恣意畅享文博生活!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