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佳木斯市桦川县:“链”上聚力 走深乡村“振兴路”
桦川县始终坚持把人才放在突出位置,推进“强链”,精准“补链”,多向“延链”,持续提升整体竞争力,扎实走好人才推动乡村振兴之路。
无人机在中国农科院共建示范基地进行飞防作业(桦川县委宣传部供图)
建强队伍,推进“强链”。构建多元化乡村人才体系,充分发挥人才聚合效应,建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紧扣人才强县目标。深入落实《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条》《桦川县“桦聚英才”行动方案》,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聚力夯实基层治理人才队伍,通过“助力乡村振兴万人计划”招聘、选调生招录等方式,引进195名人才深入乡村振兴一线,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服务乡村水平显著提升。紧贴产业发展需求。持续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依托中国农科院-佳木斯(桦川)专家工作站,柔性引进专家人才120余人,带动建立示范基地4个,建设试验示范基地25万亩以上,为实现丰产优产打下良好基础,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紧跟乡村振兴实际。主动从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前沿阵地中筛选推动乡村发展的人才,把活跃在田间地头的土专家、土秀才、土艺人识别出来,把表现优异的“好苗子”挖出来,使更多乡土人才的潜能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对乡村人才进行分类登记造册,储备农村实用人才706人。
农技推广人员依托“田间课堂”开展农业技术指导(桦川县委宣传部供图)
赋能提效,精准“补链”。深耕育才沃土,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构建分类别、多形式、重实效的乡村人才培育新格局。优先引育紧缺特需专业人才。借助省、市优质电商资源,开展“乡村英才计划”“她力量·促消费”等电商培训班,通过对电子商务行业形势、理论和实操方面进行全方位讲解,全面提升电商从业人员专业能力,截至目前,累计培养电商人才600余人。依托电商直播基地,全年常态化开展电商直播300余场,农副产品销售额达870万元,助力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培育勤业精业企业人才。举办桦川县科技型企业业务培训会,邀请市级资深讲师为田友种业、雷博科技等十余家科技型企业负责人、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组织宇峰机械等规上企业50余人参加市工信局组织的企业线上培训会,提升企业人才经营管理水平和技能人才理论知识,实现人才成长、企业发展、产业振兴有机贯通。统筹开发实干适用乡土人才。以“田间课堂”“十百千工程”为载体,培养打造一批农村技术能人和致富带头人,累计开展农业科技培训80期、业务大讲堂35期,培训农民1.5万余人;深入田间地头“问诊把脉”,提供科技服务100余次,下发农业技术明白纸18期,补齐乡村振兴人才技术“短板”,涌现出李玉成、李雪芹等致富“领头雁”,以“头雁效应”激发“雁群活力”,为乡村经济发展增势赋能。
8·18“人才日”活动现场(桦川县委宣传部供图)
涵养沃土,多向“延链”。坚持把做优人才发展环境作为夯实引才成效、激励人才担当作为的强基之举,不断释放人才促进乡村振兴活力。强化政治引领“凝聚力”。扎实开展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工作,定期开展专家走访慰问、交流座谈等活动。去年以来,共走访专家人才100余人次,协调解决涉及人才工作、生产生活各类问题180余件,人才“向心力”不断提升。强化惠才政策“吸引力”。从关心和办好各类扎根乡村人才的小事出发,印发《新时代桦川人才振兴20条》,在配偶就业、子女教育、住房条件、医疗服务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累计兑现人才生活津贴、安家补助、食宿补贴等各项待遇101.47万元,建设人才公寓和青年干部公寓172套,人才服务“后勤保障站”顺利搭建。强化人才工作“虹吸力”。开展“智汇·人才”茶叙会等8.18“人才日”系列活动23场,进一步提升人才扎根桦川的幸福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推荐7名作用突出、群众认可的人才担任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切实提高人才的成就感、获得感、荣誉感。(李云飞)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