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乔显佳
2月29日至3月1日,为期两天的2023年度山东省田野考古工作汇报会在济南举行,会议结束前举行专家评审会,发布2023年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并邀请考古专家对每个入选项目进行精彩点评。
2023年度山东五大考古新发现花落谁家?
据介绍,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自2017年启动评选,迄今已经连续举行8年,一共评出40个入选项目。2024年2月29至3月1日,邀请来自全国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和省文物主管部门的11位评委,对31个入围项目进行评选,评出2023年度“五大”名单。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王守功宣布名单,分别是:枣庄滕州黄安遗址,潍坊高密前冢子头遗址,淄博高青陈庄遗址,济南济阳青宁村墓地,2023年山东威海“来远”舰遗址水下考古调查。
2023年“五大”考古新发现领队上台领奖
“五大”考古新发现时间跨度自约8000年前后李文化时期至距今百多年的甲午战争时期,集中呈现了2023年度山东考古事业的成果。
“五大”考古新发现,个个分量不一般
发布会上,与会考古专家点评“五大”重要考古价值和意义,加深了人们对这些重要文化遗产的认知。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二级研究馆员王永波对入选的5个项目做整体点评。“五大”中最古老的滕州黄安遗址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担纲发掘,考古研究发现,这是一处最早为后李文化时期的聚落遗址,其后又出现成批的龙山文化时期的居址,这也是龙山文化居址的第一次大规模发现。后李原来只出现在鲁北地区,泰沂山脉以北,这次出现在鲁南,证明该区域也有该时期的文化遗存,并与安徽同时期文化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它的发现对于后续探讨后李文化时期的交流关系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
由山东大学等组成考古队发掘的潍坊高密前冢子头遗址,时间跨度自龙山时期到东周,其中,在龙山时期修筑起三道环壕,中间又有水坝,该城址连续使用到周代。它的发现对于研究胶东地区龙山至周代文明演进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史料,意义非常重大。
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担纲发掘的淄博高青陈庄遗址,曾入选中国考古“十大”,《齐鲁晚报》曾聚焦。该遗址出现于西周时期,考古专家王永波点评该发现时提到,这是一处罕见的西周时期的城址,弥补了山东周代考古的很多空白和遗憾。在入选“十大”之后,考古人员继续对该项目做工作,又发现4座“甲字型”的大墓,另有一座占地约600平方米的大型台基。其中两座大墓,出土青铜器,上面有铭文,从铭文解读看,应是周天子直接分封的一座故城的城址。此城址的考古,对于周代早期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由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发掘的济阳青宁村墓地,发现从宋、金到元、明、清各个朝代时期的大批墓葬,属于很重要的砖雕壁画。特别是,此前本地发现相对少的明代大的砖雕墓,此次得以面世,同时也创下山东迄今为止的唯一。该墓地及其砖雕壁画的发现对于研究各个时代本地区的葬俗、葬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2023年“五大”中最年轻的一项考古发现,由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持发掘的山东威海“来远”舰遗址水下考古调查,有着特殊的分量和意义。它是甲午海战中沉没的一艘军舰。曾被日本人打捞,捞走船体和部分设备。水下考古人员通过发掘,弄清了其“潜伏”的位置,以及扶正的位置,出土了1800余件文物,其中包括枪炮,军舰残骸,以及一把刻有“来远”铭文的铜勺,一枚一等水手、一枚二等水手共两块姓名牌。这些发现对于确定“来远舰”的身份非常重要 ,对于丰富甲午海战的资料,以及帮助国人铭记历史和耻辱,推进爱国主义教育,都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滕州黄安遗址跨越8000年,对区域文化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采访中,特别聚焦滕州黄安遗址,对其发现的重大意义,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于海广进行了精彩介绍。
于海广说,考古学上的后李文化,自新石器比较早的时期至距今8000年前后,这是在山东地区非常重要的一段文化发展阶段。过去,发现后李文化的地点不是非常广,这次考古研究则发现,远在鲁西南地带的枣庄滕州,还有黄安遗址发现。此处属于后李文化堆积,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发现。于海广提到,在评选“五大”中,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入选。
该遗址有如下重要特点,第一,发掘面积够大,据介绍遗址总面积1.8万平方米,其中揭露1.1平方米,一个遗址发掘面积大,对于探究其面貌,提升认知很重要。遗址中出土的遗物、遗迹非常丰富,共发现520多处遗迹,出土成形的各类遗物近600件 ,另有大量残损的遗物。遗物丰富也是该后李文化遗址一个重要的特点。
除了后李之外,黄安遗址的文化堆积时期是比较长的,自最早的后李开始,后面还有龙山时期的堆积、两周(西周、东周)时期、汉代,以及到明、清时期的文化堆积,前后延续竟达8000多年。于海广说,一段文化遗迹延续的时间长,对于研究一个区域的或时期的聚落特点,习俗沿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滕州黄安遗址还发现难得一见的后李时期墓葬,由此可以窥见当时的葬俗,譬如,墓主的头向东,遗骸呈现出仰身直肢的葬式,仿佛仰面朝天在地下沉睡约8000年。这种葬式在后期有一定的延续性。另外,该遗址范围内还发现龙山时期的74座房址,其每座房址的大小、样式并不一样,这对于了解先民当时的生活情况是很有帮助的,也凸显发现的重要性。可以说,该龙山文化遗存的房屋基址、墓穴、灰坑等一起,勾画出约5000年前齐鲁先民的生活情景。
后续,考古队员通过对包括两周时期,汉代到明清等时期的遗迹遗物整理,必将还会有重要的发现,从中了解到重要的考古信息,也为该区域文化历史的研究提供越来越多的珍贵资料。
评选是年度山东考古成果的集中展示,推进活化利用
应邀点评的山东大学教授崔大庸提到,今年正好是甲午战争(1894年7月25日至1895年4月17日)130周年,推进考古工作具有特别的意义。原来只是从电视中见到一些情景,如今看到考古实物,对历史将有更加清晰地认知。在对沉船的水下考古中,水下考古人员更多地了解水流、水文情况,对于后续在沿海区域开展水下考古工作是很好的经验积累。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考古处处长兰玉富介绍了山东推出年度“五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的意义。他表示,回看这连续八届全省“五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可深切感受到评出的40个考古项目内涵丰富,考古价值重大,分布地域覆盖山东绝大多数地市,从距今10万年史前时期至近代威海湾沉舰,对中华文明探源具有重要意义,呈现山东作为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璀璨文明历史。
兰玉富从三个方面阐述评选的意义,第一,这是山东年度考古成果的集中展示,并成为推进考古学术交流的一次盛会,同时成为展示山东考古人风采的舞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成为考古的中坚力量。他们充满激情,敢于创新,紧跟学术动态,善于利用科技手段,多学科参与,投入应用于现代考古,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果;二,“五大”是让社会公众走进考古的重要渠道,近些年考古大事件频频出圈,民众对考古的兴趣不断增强,通过“五大”评选向公众宣传普及考古,帮助大家认识山东的历史文化;三是“五大”目前已经成为各地对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被用来实施原址保护、打造建设考古遗址公园、展示展览馆等,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比如,2019年“五大”入选项目济阳三官庙墓葬考古后,当地投入3000万元 ,将发掘点打造成一处当地的文化新地标,2023年下半年已对外开放。还有临淄赵家徐姚遗址,当地政府正确对待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建成考古展示馆,将遗址保护、研学博物馆与优化社区空间结合起来,打造成百姓身边的考古展示空间。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