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笔墨|“扭”出来的美食 探寻甜蜜麻花的奥秘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2024-02-22 2098

不知何时,人们逛街时总会买上一些甜软可口的麻花回家品尝。麻花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食,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许久前,毒蝎盛行,人们为了驱赶毒蝎,在每年的二月二日,家家户户将面拉成长条扭作蛇蝎尾状,油炸后吃掉成为“咬蛇尾”。

弘祥蜂蜜大麻花起源于烟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2024年2月1日,“寻竹非遗”社会实践队成员来到了弘祥蜂蜜大麻花滨州店进行了实地考察学习,探寻甜蜜麻花的奥秘。

此次实践活动考察包括了解麻花的发源等历史、不同口味麻花的制作方法、制作步骤以及麻花的售卖。清早,大家来到实践地,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换好衣服,工作人员一边让大家欣赏墙上悬挂的照片,一边向大家介绍了麻花的历史背景以及企业的发展故事。在仔细地聆听后,实践队员对于这项传遍大街小巷的美食充满了期待,迫不及待想要学习麻花的制作。

穿上工作服,经过严格消毒,实践队员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学习如何和面、如何揉制、如何送入油锅进行炸制。看着面团在专业人士手中灵动翻飞,犹如魔法一般从一个棱形的面团变成极细的长条再变成多股螺旋状。每一步都进行了详细讲解并让实践队的成员进行操作。每一步都严格要求,提醒大家需要认真细心地操作。最后在麻花炸制好后,盛放到干净整洁的盘中,等待顾客人的到来。

在一天的实践中,大家不仅了解了麻花的制作,更看到了其承载的简单的幸福。在外酥里嫩的麻花入口的一瞬间,百年来的传承工艺与传承者精益求精的追求都化作一份简单的甜蜜,给人们带来味蕾的欢愉和内心的满足。在本次社会实践过程中,“寻竹非遗”社会实践队成员将自己化为“麻花”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不仅了解了麻花的历史制作,还领悟到了其背后承载的地域文化与其独特魅力,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进步,将这份浓厚的文化传播到万家。

作者:曲阜师范大学“寻竹非遗队”贺斯喆    

责任编辑:董丽霞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