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新优势,取得新成效|2024东营这样干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2024-01-18

记者 张园园

1月16日,在东营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擘画出了2024年“东营方案”。新的一年,东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以上,城镇新增就业3.3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保持在合理区间,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为实现上述目标,东营市将重点抓好扩大有效需求、加快转型升级、推进乡村振兴、强化科教兴市、绿色低碳发展、深化改革开放、区域协调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加强平安建设等九个方面工作。

扩内需、快转型

加力稳定经济增长

塑造新优势,取得新成效。

新的一年,东营市聚焦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培育有竞争力的企业,加力稳定经济增长。实施省市重点项目320个,其中过百亿元项目13个,产业类项目数量占比67.5%,新开工项目数量占比57.7%。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力争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内资项目300个以上,促进实际使用外资固稳提质。

消费一头连着民生大事,一头系着经济大局。今年,东营市将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等新的消费增长点。持续推进城市商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和特色商业街区建设,着力打造消费新场景。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推动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优化快递等基层商贸流通服务,让城乡群众共享品质消费。

企业创造财富,企业家引领发展。今年,东营市将加快“个转企、小升规、规转股、股上市”,全年新增市场经营主体4万户以上、规上(限上)企业450户以上,构建企业上市梯次推进格局。培育省级以上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瞪羚企业100家左右。创造条件支持广大企业家大胆创新、放心创业。

布局未来,转型升级。通过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攻坚突破数字经济、补齐服务业短板,加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先进制造业攻坚行动,全面加快新型工业化;谋划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推动未来产业发展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围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加速“智改数转”,培育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等试点示范30个以上;深入开展“千项技改、千企转型”,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300个。深入实施服务业补短提升十大行动,力促规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集中突破文化旅游业,全年旅游收入增长超过10%;积极推进旅游设施规划建设,让游客近距离感受黄河口之美;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重人才、强动力

塑造发展新动能

汇聚人才力量,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内生动力,为高质量发展打牢创新基石。

报告提出,要强化科教兴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建设创新型城市、打造人才高地,加力塑造发展新动能。统筹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多样特色、特殊教育适宜融合发展。支持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加快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支持东营职业学院“双高”建设和升本发展,支持东营市技师学院、东营科技职业学院高质量发展。突出高能级平台提质,加强碳中和联合研究院等重大平台建设运营,研发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700家以上,新授权国内发明专利1800件以上;突出县域创新驱动发展跃升工程,支持广饶县国家创新型县建设。全面落实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新引进高层次人才420人、大学生3万人以上,打造求贤若渴浓厚氛围。

今年,东营市将持续深化改革攻坚,实施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着力开拓国际市场,着力抓好进口,着力培育新增长点,力争新增有进出口业绩企业150家;高标准举办世界入海口城市合作发展大会、第三届国际湿地城市市长圆桌会议,在国际平台上传递东营声音、展示东营形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一件事一次办”“跨域通办”服务效能,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无论是人才建设,还是营商环境打造,软实力的提升将为东营市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

添绿筑基强支撑

推动城市发展升级

生态是东营发展的底色。

新的一年里,东营市将坚持生态优先,推进深度“减污”、科学“降碳”、城乡“扩绿”,加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个保卫战,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巩固提升“两个清零、一个提标”工作成效,确保市控以上河流和近岸海域水质稳定达标,深化“无废城市”建设。规划建设零碳产业园、零碳工厂,实施渤中海上风电G场址、辉阳渔光互补等重点项目,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400万千瓦,积极推进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高标准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深入实施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点工程,完成中国黄(渤)海侯鸟栖息地申遗工作;做好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复审工作;积极开展国土绿化,持续推进沿黄生态长廊建设,新造和修复提升林地9000亩左右;保持“绿不断线、景不断链”的绿化景观。

建好管好特色生态城市。东营市将建设改造太行山路等城市道路,打通8条城市断头路;扎实推进金湖银河片区等城市片区综合更新改造,加快推进9个老旧小区改造,实施119.9万平方米城区既有建筑、1.1万户农房保温节能改造;全力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小城镇创新提升,加强仙河镇规划建设。

基础设施是区域发展的先导支撑。东营市将加速推进津潍高铁东营段建设,开工建设东营高铁站现代综合客运枢纽及配套工程。东青高速公路改扩建、德州路西延暨东津黄河大桥工程年内建成通车,加快建设东营港疏港铁路一突堤铁路专用线,开工建设G220东深线改建(南外环)、黄大铁路西郊货场专用线。东营港一突堤集装箱泊位、10万吨级通用泊位建成投用,25万吨级单点系泊码头完成主体。优化航线、加密航班,继续提升胜利机场通达性。加快推进重大电网工程。

此外,东营市还将支持胜利油田、渤海油田勘探开发,高标准建设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引导支持各县区发挥优势、争先进位,建设海洋强市,高标准做好对口支援新疆疏勒和协作帮扶重庆西阳工作,打造区域发展特色板块。

绿色、生态正融入东营城市发展肌理。

从乡村到城市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宜居宜业,加力推进乡村振兴。今年,东营市将加强“三农”工作,在农业更强上下功夫,聚焦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条,加快黄河口大闸蟹、滩羊、对虾等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在农村更美上出实招,着力打造乡村振兴“升级版”,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在农民更富上见实效,让广大农民从特色鲜明、业态多样的乡村产业中拓宽致富路。

保障和改善民生仍是新一年重要着力点。新的一年,东营市将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统筹抓好重点群体就业保障,促进困难群体就业增收,动态解决企业用工难题。织密社会保障网,健全多层次多支柱社保体系,精准做好社会救助和常态化帮扶。繁荣发展文体事业,完善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加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谋划推进东营博物馆建设,持续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办好省第十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黄河口马拉松等重大赛事,加快建设体育强市。推进健康东营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优化老年健康服务,新增普惠托位1800个。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倾力办好15件民生实事。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新的一年,东营市将加大金融风险防范力度,加强地方债务风险管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健全重大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毫不松懈抓牢安全生产,推动公共安全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型。同时,东营市还将切实加强社会治理,完善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排查预警、多元化解工作机制,加强专属网格工作委员会、社区自组织联合会、村级法治委员会建设,打造“黄河口卫士”群防群治品牌,深化“党建引领、群众自治”基层社会治理。


责任编辑:马瑞琳

张园园

来我这爆料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