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川
2023年以来,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在东营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战略机遇,深入推动“两大战略”“三个升级版”“五项工作举措”贯彻落实,聚焦“亿吨大港、三千亿产值”的“十四五”工作目标加力提速,奋力在现代化强市建设中争排头当标杆。
做精产业、做大港口
争做工业经济主战场
2023年,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精细谋划产业发展,崛起增量、优化存量、抢抓变量,推动产业向“由大到强”转变。2023年,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着力推动了总投资1357亿元的142个项目建设,高技术产业投资、“四新”投资、民间投资同比分别增长 137%、60.7%、67.9%,均居东营市首位。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加快推动炼油企业向化工转型,谋划推进总投资273 亿元的鸿丰化学 500 万吨/年燃料油浆态床加氢科技创新示范、总投资208 亿元的亚通化学绿色低碳高分子新材料两大投资过 200亿元项目,推动石化产业高端提升绿色升级,实现区内产业结构向“高端化工提质、新材料增量崛起”转变;按照“四个高”工作要求,谋划建设以中试项目、新能源、新材料为主的三大“园中园”,打造全市集中试基地和高端化工的“双创园”样板工程。2023年1-11月份,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4%,居全市第二位;工业用电量 42.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57%。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的谆谆嘱托,加快实施总投资123亿元的10个港口项目,在打造国家能源保障港上取得显著成效。2023年6月份,东营港现代海洋综合立体交通物流产业成功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成为全省首个拥有高端化工、新材料、现代海洋领域三个“雁阵形”集群的开发区。
2023年,总投资50亿元的4个10万吨级液化泊位及东营港内外航道工程已建成投用,标志着东营港正式进入深水大港时代;加快推进一突堤集装箱码头和通用泊位等项目建设,打造货物运输的综合性港口;推动东营港综合物流园项目实施,启动疏港铁路一突堤联络线建设,打通疏港铁路全面运营“最后一公里”,实现公、铁、海、管多式联运的原料储存储运供应体系。
做好融合、做优环境
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按照东营市委市政府为开发区擎画的两区融合、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的美好蓝图,东营港全力以赴下好区域融合发展这盘“大棋”。2023年,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先后召开两区融合发展务虚会、综保区高质量发展攻坚突破大会,明确了发展思路和方向,对两区班子、工作机构和人员进行了整合,凝聚起了两区资源共享、融合发展、优势互补的强大合力。同时,对照国家对综保区考核标准和实施细则,梳理制定《重点发展任务》《重点考核任务》“两张清单”,推动责任上肩、措施落地。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的业态创新业务快速拓展,2023年完成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26.7亿元,培育引进跨境电商平台型企业及综合服务企业,建设“一平台一中心三功能区”,即跨境电商平台、跨境电商展示展销体验中心和跨境电商仓储物流区、跨境电商通关监管区、跨境电商创业孵化区。在东营港和东城万达广场分别开设了跨境电商展示展销体验中心,提升广大市民消费体验。
将于2024年9月正式招生的京师范大学东营实验学校合作办学项目,总投资16.5亿元,作为北师大在山东省的首个4.0版基础教育合作学校项目,该项目充分体现了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在推进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方面所作的努力,该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解决影响东营港“引才难、留才难”的短板问题,同时,对推动东营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完善医疗配套上,实现与市人民医院、油田中心医院全面合作共建,投资 9.52 亿元新建中心医院住院楼、门诊楼、感染性疾病楼等,改善现有医疗卫生设备,完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建设,打造特色化健康服务品牌,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2023年,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牢牢树立“一切为了企业、一切服务企业、服务企业一切”的发展理念,以更优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在项目推进上,实行重点项目包抓机制,“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方案、一支队伍一抓到底”,确保招引企业在港区落地生根、安心经营、放心发展;政务服务上,全面推行“5+4”政务服务新举措,深入开展全流程代办服务,即通过“建立一套机制、打造一个平台、组建一支队伍、设计一组流程、制定一张表单”,实现审批流程由“以部门为中心”到“以企业为中心”的有效转变。
三方面集中发力
打造核心竞争优势
据了解,进入新的一年,“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将在优化产业结构、打造产业生态、推进数实融合这三方面集中发力,努力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中闯新路、挑大梁、争一流。”
在链条打造上,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将创新“产业链党委+创新链党委”工作法,整合各方力量推动链条高端化发展。2024年,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将继续贯彻落实山东省“一基地两集群”石化产业布局规划,在东营港石化集群建设炼化一体化项目,配套适当规模乙烯装置,补齐集群内乙烯链条短板,并充分保障对二甲苯(PX)链条原料供应,带动石化产业体量进入全国化工园区前五强。
同时,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也将推动两个25万吨级单点系泊码头和港铁联运项目在2024年建成投用,实现东营港原油吞吐量和仓储周转能力超过1亿吨,强化综合物流体系的辐射带动作用,深化东营港和鲁北各化工园区的分工协作和产业关联,打造核心竞争优势。
2024年,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将继续牢牢树立“一切为了企业、一切服务企业、服务企业一切”的发展理念,以更优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2024年,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将标准化建设精细化工、新能源、生物医药等3个“园中园”,实施100%“标准地”供应;完善产业项目培育优选、产业基金引导投放、政务服务帮办代办等制度,做优产业生态,保障光刻胶、特种碳材料等新兴链条快速突破;用好每年3亿元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引导集群应用绿色低碳技术,提升环境质量,做优自然生态,创建全国“双碳”示范园区。
2024年,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将重点建设“一个中心”,开展“两大行动”,创建数字经济示范园区。该区将建设东营港数字经济产业中心,融合智慧能源、工业资源共享、智慧物流、数字化仓储、超级计算服务等系统,推进园区数据要素流通和规上企业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全覆盖;开展电子化学品制造业专项提升行动,推动东营市赫邦化工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电子级环氧树脂和光学电子薄膜、山东启恒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3万吨功能新材料等电子化学品制造项目投产达效,力争“十四五”末年产值突破220亿元。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