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川
过去一年,东营市产业转型取得了成效显著,2024年东营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2023年,东营市传统产业转型扎实推进,新兴产业加快扩量步伐,数字经济攻坚突破成效显著。
2024年,东营市确定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的目标。想要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产业发展,2024年东营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抓好九个方面工作,其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全新表述为东营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明晰的路线。
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
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版”
制造业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定盘星”与“压舱石”,打好先进制造业突破提升攻坚战,先得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制造业的核心就是创新,就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日前东营市举行2023年度全市重点项目现场观摩活动中,金雷重装海上风电核心部件数字化制造项目的多个“第一”让观摩队伍不时发出赞叹声,作为省重大项目、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该项目主要生产主轴、轮毂、底座、连体轴承座等5-30MW高端风电核心部件,其中,20MW大型风电主轴是全球最先进的风电主机配套设备。目前产品主要供应西门子、美国GE、中船海装等全球顶尖风电整机制造企业,风电主轴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35%,位列全球第一。
2024年东营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东营市将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版”,全面加快新型工业化。
东营市将全力推进中国中化山东化工原料基地项目,力争年内开工建设,积极做好东营港PX上下游配套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实施振华石化丙烷脱氢、维远化学环氧丙烷等重大项目,推动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更大突破;推进实施金宇全钢子午胎、大业新材料精密线材、中金岭南有色金属产业链提升等重点项目,加快橡胶轮胎、有色金属、石油装备、造纸等传统产业固本升级;加快实施金雷重装海上风电核心部件制造、双瑞海上风电叶片制造等重点项目,聚力建设全国一流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
通过聚焦“新三样”,东营市将推进实施彩客锂电池电极材料、福建巨电锂离子电池、锦程新能源专用汽车产业园、一汽华东汽车试验场等项目,加快构建锂电基础材料、智能网联等4个百亿级产业链;推进实施富海聚酯包装材料、新发药业高端原料药等重点项目,推动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进一步形成规模优势、集群效应。深化与中国商飞合作,实施“四大基地”建设,推动航空航天产业加快发展;围绕CCUS、氢能、新型储能、高性能复合材料等重点领域,谋划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推动未来产业发展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
攻坚突破数字经济
加速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
数字经济是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也是东营实现“高新突破”的重要产业支撑。在悦来湖数字经济产业园,已有海克斯康、易数链、航天宏图、誉存科技等648家数字经济企业入驻。2023年1至11月份,产业园实现业务收入142.3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7.2%。
近年来,东营市聚焦数字产业发展,加快培育发展高端软件、信息通信等产业,并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整合东营软件园、大学科技园、光谷未来城等平台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全力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推动数字经济实现新突破。
2024年,东营市将攻坚突破数字经济。2024年东营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东营市将围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加速“智改数转”,培育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等试点示范30个以上;深入开展“千项技改、千企转型”,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300个;围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扩量,提质做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产业骨干企业,加快建设悦来湖数字经济产业园,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
东营市将开展“工赋东营”行动,发挥国家级“双跨”平台“云帆”作用,新增上云上平台企业100家以上,争创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5个以上;积极布局5G、算力中心、人工智能、充电桩等新基建,实施“双千兆”网络提升工程,新建5G基站1000个以上。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以“亲清指数”提升“发展指数”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关系到地区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各类经营主体发展壮大,进而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以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为例,为了让招商项目“留”下来,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优化跟踪服务,全面推行“5+4”政务服务新举措,深入开展全流程代办服务,即通过“建立一套机制、打造一个平台、组建一支队伍、设计一组流程、制定一张表单”,推进“审批服务零跑腿、惠企政策零死角、人才招引零距离、为企纾困零积压”,实现审批流程由“以部门为中心”到“以企业为中心”的有效转变。一个个新项目的开工,为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按下了“快进键”。
2024年东营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东营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实施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优化企业服务中心服务体系,提升“一件事一次办”“跨域通办”服务效能。全面推广使用“政企行”阳光执法监督平台,全面规范入企检查、入企调研;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推进政务服务流程优化、体验提升,坚持举一反三,以办结一件事推动解决一类事;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畅通政企沟通机制,以“亲清指数”提升“发展指数”。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