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我国知名乐团五月天假唱一事登上热搜。有网友质疑,五月天在举办的巡回演唱会中,一部分歌曲是“假唱”。一位名叫“麦田农夫”的博主对五月天演唱会部分音源进行软件“鉴定”后得出:五月天演唱会的确存在假唱成分,该视频在网络迅速发酵。
公开信息显示,五月天为中国台湾的知名摇滚乐团,今年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沈阳等地举办多场演唱会,门票开售即售罄。
11月,“五月天2023‘好像好想见到你’上海演唱会”共举办了8场,观众累计人数超36万人次。演唱会看台票价格由低至高分别为355元,655元,855元和1055元;内场票价格为1555元与1855元。该演出由上海蕴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举办。
多方回应
针对五月天假唱风波,12月3日下午,有媒体记者以五月天上海演唱会消费者身份致电12345反映相关问题后,上海市文化旅游市场质量检测和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来电回访称,将会对网络上网友反映的“假唱”问题进行核实,“由于演唱会已经结束,需要一定的时间开展调查”。
根据顶端新闻消息,12月3日,记者致电五月天经纪公司相信音乐相关工作人员,对方称并非宣传部门人员,无法对此事做出回应,建议记者拨打相信音乐官方电话,转接宣传部门。随后,记者两次致电相信音乐官方电话,均在电话接通刚说明来意后被挂断。
12月3日,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回应,他们会将情况记录下来,根据情况进行判定。“如果后续涉及调查,会在官方平台进行公布。”另据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的一名工作人员称,五月天今年在北京举办的6场演唱会上,他们均有安排几名执法人员在现场进行监管,主要监管表演曲目与审批内容是否一致,“而且我们的位置也是在中控台附近。”
五月天唱片公司深夜发博回应:演唱会将全程直播
12月3日晚11点,面对网友质疑,五月天所属唱片公司@相信音乐于深夜发表官宣微博,称五月天当地时间12月7日的巴黎站演出将全程视频直播,“全民参与,全民见证”。
据悉,相信音乐是2006年滚石唱片前执行长陈勇志与谢芝芬小姐同五月天、梁静茹等歌手成立的唱片公司,曾负责出版五月天多张专辑与多场巡演。
最新:主办方被要求配合调查
12月4日,新华社记者了解到,五月天演唱会主办方被要求配合调查。
另据央视新闻今日上午了解到,“五月天”上海演唱会的原始视频、音频,目前已提交属地文化市场稽查部门,有关部门将对提供的音视频内容进行科学的测评分析,并公布调查结果。
举报者称五月天下场直播是“混淆视听”
面对网友们的质疑,五月天方面并未直接回应假唱问题,而是宣布了巴黎演唱会的全程直播计划。曾向消协举报的音乐博主“声理学”发文称这是在混淆视听。
“除了让粉丝自我感动以及继续扩散事件以外,没有任何作用。”
今天一早,话题#相信音乐 五月天邀请你见证现场#登上热搜榜第一。
对于这波回应部分粉丝选择依然相信五月天。
但是大部分网友还是表示不理解,表示“最后一场真唱和前面场次出问题有什么关系吗?”
律师:如确实存在假唱,消费者可依法要求赔偿
封面新闻记者就“五月天演唱会涉嫌假唱”一事,咨询北京炜衡(成都)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主任余龙,他向记者详细梳理了营业性演出中的假唱问题。
余律师提到,对于以“假唱”欺骗消费者行为的规制,主要集中在《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和《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演员不得以假唱欺骗观众,演出举办单位不得组织演员假唱。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为假唱提供条件。演出举办单位应当派专人对演出进行监督,防止假唱行为的发生。并且在该《条例》第四十七条,也规定了相应的罚则。
而五月天所涉的商业演唱会,明显属于营业性演出,应当遵守《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及《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
《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六条第(二)款也明确规定:假唱、假演奏是指演员在演出过程中,使用事先录制好的歌曲、乐曲代替现场演唱、演奏的行为。
在商业演唱会此类的营业性演出中,观众向主办方付费、主办方组织表演者向观众提供表演服务,观众属于消费者、主办方属于经营者,双方成立合同关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第一款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因此,在判断是否以假唱行为欺骗观众的时候,应当考虑主办方是否向观众如实告知服务的真实情况、双方对于“真唱”是否有明示或者默示的约定、主办方在前期宣传过程中是否以“真唱”作为核心卖点等情形。
针对“五月天演唱会涉嫌假唱”一事,北京天平(长沙)律师事务所刘京成认为,消费者可以先通过行政途径举报,确认假唱违法事实。如果确实有相关事实,消费者可以以此起诉,主张假唱方违约,要求退票并赔偿。
“假唱是种欺骗、违法、失德行为,我个人也很喜欢五月天的歌,但不认同假唱。唱不动是能力问题,假唱是不够职业、专业的问题。”刘京成说道。
媒体评论:权威认定很有必要
新京报对此评论称,在营业性演出当中必须真唱,这不但是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亦是对购票者的最大尊重。
在管理部门没有给出官方结论之前,“五月天假唱鉴定”还是一个未知数,五月天存在被冤枉的可能性。因此,五月天方面也应及时给出回应,做出必要的解释。如果不存在假唱,则是正当捍卫自身的名誉权;如果存在假唱,则有必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善后事宜。
既然“五月天假唱鉴定”一事已形成舆情,管理部门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并给出权威认定。而这,无论对观众还是演出市场都有必要。
你接受歌手演唱会假唱吗?
对于这份“见证”邀请,你怎么看?
(来源:新闻晨报、顶端新闻、新京报、封面新闻、每日经济新闻、微博等)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