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紧撤掉“生鲜灯”!下月起,农贸市场全面禁用!

中国吉林网 2023-11-22

  在农贸市场或商超,原本黯淡无光的肉类,经“生鲜灯”一照,显得格外新鲜红润。不过,从12月1日起,这种“生鲜灯”将全面禁用。

  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农贸市场环境、食品安全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但市场上仍有部分生鲜摊位存在灯光不达标的情况,也就是俗称的“生鲜灯”滥用,导致消费者无法分辨农产品是否新鲜。现在,生鲜产品也将褪下“美颜滤镜”,凭实力吸引顾客。那么,临近新规实施,吉林省长春市的“生鲜灯”使用情况如何?

  熟食区普通灯 生肉区“生鲜灯”

  11月22日,中国吉林网记者分别走访多家农贸市场、商超和生鲜超市,发现大部分商铺仍在使用“生鲜灯”,生鲜猪肉在一片红色灯光照射下,显得红润有光泽。有卖猪肉摊主坦言,不用“生鲜灯”会影响生意。

记者非正常拍摄

  在泰安市场,记者看到,鲜肉区几家店铺统一安装的“生鲜灯”呈现出偏红、偏黄、偏白等不同颜色的灯光,临近看起来肉类产品非常新鲜。

  在走访中,市场内多名摊主并不太清楚禁用“生鲜灯”的新政即将实施,默认大部分店都在用,“肉是新鲜的,这个灯照起来更好看。”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摊主表示。

  记者在走访中做了对比,在红色“生鲜灯”的照射下,鲜猪肉呈红色,一旦拿到普通光源处,颜色立马变回淡粉色。

  “如果有些肉类不新鲜,在强光照射下也不容易分辨。”市民王女士说,买肉时她喜欢让店家把肉拿出来看看。“那个灯看着刺眼,时间长觉得眼花。”

  在其他地点,记者走访发现有熟食区商家使用普通灯。

  随后,记者来到位于长春市自由大路一家大型商超发现,熟食区使用的是普通的白炽灯。

  “下个月就不让用生鲜灯了,对我们影响不大,我们一直用的普通灯。”熟食区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普通灯光的照射下,消费者更容易分辨烤鸭和香肠的颜色。

记者非正常拍摄

  据了解,“生鲜灯”是一种冷光源照明灯具,通过调整光照颜色或在光源外加红色灯罩,导致生鲜产品看起来色泽更加美观。这种专门用来给生鲜产品提色增亮的灯具,被称为生鲜“美颜灯”。

  以往为了达到更好的“美颜”效果,不同摊位使用的“生鲜灯”照射效果也会稍有不同。生肉类用红光搭配冷白光,看起来肉会更加鲜嫩;熟食类用红光搭配暖白光,更容易勾起人的食欲;红色水果用红光搭配正白光,看起来水果会更新鲜。不少生鲜在灯光“魔法”加持下,大大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

记者非正常拍摄

  家住二道区的市民孙女士经常来到农贸市场或者超市采购。她告诉记者,“生鲜灯”确实会误导消费者,刚买的肉带回家后,看着总是没有在菜市场挑选时那么好看,她选肉时都要把肉拿到旁边没有“生鲜灯”的地方看几眼才放心,“以后都换成普通的灯光,肉质新不新鲜更容易分辨了。”

  新规规定:不得使用对食用农产品的真实色泽等感官性状造成明显改变的照明等设施

  今年6月3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修订发布《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要求商家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时,不得使用“生鲜灯”,新规自今年12月1日起实施。

  此前有媒体报道,四川、湖南、安徽、广东等多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市场监管部门对生鲜灯的色标特征、色温值、显色系数等要素并未做具体要求,在执法和检测过程中并没有严谨明确的统一标准,暂时以肉眼辨别为主,所以在实践过程中还需要根据现场情况来分析和判断。

  记者了解到,“生鲜灯”这一说法也来自民间,《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不得使用对食用农产品的真实色泽等感官性状造成明显改变的照明等设施误导消费者对商品的感官认知。”

  可以明确的是,对食用农产品的真实色泽等感官性状造成明显改变的照明设施是绝对禁止使用的。

  消费者如发现相关的违法违规行为,可拨打12315、12345等热线电话进行投诉举报。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刘赜瑞 文/图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