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化工高质量发展智库研讨会在东营市举行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2023-11-05

记者 孙川 赵士伟

11月4日,能源·化工高质量发展智库研讨会在东营市举行。原化学工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中国化工文联主席李士忠,十二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参政议政特聘专家石军,东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国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主持开幕式。

李士忠在致辞中说,山东省战略地位突出,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雄厚,始终在化工产业发展中发挥着示范、标杆和引领作用。近年来,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加快产业优化调整,化工产业高端化、绿色化、低碳化、本质安全化发展突飞猛进,开创了高质量发展崭新局面。奋进新征程,要咬定目标不放松,敢闯敢干加实干,共同推动山东乃至中国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携手迈向更加繁荣、兴盛、发达的明天。

石军在致辞中对东营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东营作为黄河入海口城市、国家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基地,始终牢记嘱托、踔厉奋发,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上彰显了新担当、展现了新作为。希望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转换思想、提升技术、优化机制,更好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加快高质量发展。

杨国强在致辞中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说,东营生态特色鲜明,能源资源富集,产业基础坚实,发展态势良好。当前,东营市正在抢抓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和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机遇,坚持高点定位、高端谋划、高位推进、高新突破,加快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能源化工是东营的核心支柱产业,推动其转型升级,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强力支撑和高端智库的大力支持。希望各位专家、企业家借助此次研讨会,多分享发展趋势、前沿技术和创新经验,多为东营能源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把脉支招,探讨开展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合作,与东营一起共享战略机遇,共创美好未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局长田力普,应急管理部原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王浩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王建华,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东石油化工学院院长徐春明,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朱宏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省科协主席凌文,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金涌等先后在会上或以视频形式作主旨发言,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作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推介。

近年来,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石化产业在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上健步疾行,实现了“质”和“量”的突破。一是产业集群逐步成形成势。按照“上下游衔接、隔墙供应”原则对园区项目整体谋划,形成了基础化工原料、精细化学品、专用化学品等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区内重点化工企业49家,原油一次加工能力1580万吨。二是产业园区规模层级加速提升。形成了以港口为龙头、以芳烃和丙烯两大链条为主的高端石化产业集群。先后被授予“全国绿色工业园区”、首批“山东化工行业示范园区”“中国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单位”等称号。园区综合实力在全国化工园区30强评比中列第6位。同时,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是全省唯一一个拥有烯烃芳烃、功能性新材料、现代海洋领域等3个“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的园区。三是产业扶持力度持续加码。牢固树立“只要企业定了干,一切手续政府办”的服务意识,做到“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方案、一支队伍、一抓到底”的“五个一”项目服务机制,全力打造程序最简、流程最优、效率最高、服务最好、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营商环境。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今年联合会刚刚发布的全国化工园区评比中,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在全国630家省级以上化工园区中排名第6位。希望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充分发挥原料优势、交通优势,在高端新材料、精细化工产业走出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低碳化和智能化必然会为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带来机遇。近几年,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实现了从传统炼化到高端化学品的转型升级,园区产业正在向高端、高附加值、高集聚度迈进。要进一步抓住能源转型和人工智能机遇,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奠定竞争优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山东石油化工学院院长徐春明表示。

此次研讨会是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化工产业高质量、绿色低碳和数字化发展的一次卓有成效的探索,对促进化工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产业协同发展及创新化应用具有重要作用。专家学者、企业家、创投人齐聚一堂,实现思想共生、资源共享,必将形成共识、结出硕果,为东营乃至全省化工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省知名化工企业家代表等参加研讨会。

责任编辑:杜美萱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