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市码头镇:讲好“黄河+”文化的码头振兴故事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2023-10-31 1081

通讯员 李晓杰 记者 杨加峰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也是关键一环。近年来,码头镇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契机,充分挖掘流经码头11公里的灿烂黄河文化,形成了集红色文化、体育文化、乡土文化于一体的“黄河+”文化内涵,叫响“沿着黄河去码头”文旅品牌,为码头镇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传承“黄河+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

“碧血丹心铸青史,忠肝赤胆话英雄。欢迎大家走进张实杰将军纪念展室!”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少先队员们走进张实杰将军纪念展室,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辈。

“张实杰将军纪念展室的建立,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一处革命历史教育基地,让孩子们铭记革命先辈的光辉伟业、体悟革命先辈的英雄气概,发愤图强、砥砺前行,为建设美好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广田小学教师马淑娟激动地说。

今年以来,码头镇坚持以红色传承为主线,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为抓手,大力彰显红色文化鲜明底色,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借助张实杰、郭兴福、李广田、马振西等码头本土近现代名人,以“爱国”为主题,着力打造一批红色旅游线路、研学精品线路,将红色基因融入乡村血脉、厚植人们心中,切实把红色资源转化为推动全镇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深挖“黄河+体育”文化,涵养奋进品格

“黄河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在黄河岸边奔跑,在酣畅淋漓的竞技中,赓续黄河文化和黄河精神,真正感受到母亲河的浩瀚。”作为一名年过70的运动员,王衍合放慢节奏边跑边说。

4月16日,2023年第三届山东滨州邹平“沿着黄河去码头”全国半程马拉松赛鸣枪开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2500余名跑者重聚“黄河岸边”,在邹平市码头镇沿黄大堤赛道畅快奔跑,享受马拉松运动的激情与活力。自2018年以来,码头镇相继举办“沿着黄河去码头”全国自行车精英赛3届,国际半程马拉松赛3届,擦亮了“沿着黄河去码头”品牌名片。

码头镇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遇,以“文旅+体育”的总体思路,不断整合黄河资源,通过举办马拉松、自行车精英赛等沿黄重大体育赛事,以文化涵养赛事、以赛事培育市场、以市场促进振兴,黄河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文化先行的乡村振兴体育路径。

寻根“黄河+乡土”文化,厚植乡愁沃土

“我们村游客络绎不绝,有艺术家们来采风的,有夏天赏枣花的,秋天打枣的最多啦!”小邵家村圆铃枣园负责人杨阳每到秋天都忙的不亦乐乎。

“相传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未登基之前,跟随柴荣征伐淮南时,曾在码头镇邵家村的枣园安营扎寨,以圆铃枣饱腹。后来,赵匡胤建立宋朝,成为一代开国帝王,当地村民为纪念这段历史,把井命名为‘皇井’……”年过八旬的杨大爷不慌不忙的介绍着关于“皇井”的故事。小邵家村依靠百年枣园的产业带动作用,积极开展圆铃枣加工等相关资源挖掘,结合村内的“皇井”“御枣”传说,形成极富当地特色的枣文化产业内涵。

近年来,码头镇立足沿黄生态资源优势,以乡村“文化特色”为引擎,积极推动乡土文化资源的创新型转化,小邵家“百年枣园”、归苏青龙街、炭刘民俗等传统乡土文化内涵不断被挖掘、提升,从而带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让传统村落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新的活力。  

责任编辑:董丽霞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