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的见证:伴河而生拥河入城,济南过黄再添“排头兵”

解码泉城 2023-09-28 9014

记者 于泊升 见习记者 郭辰昊

“从济南黄河大桥老桥通车到济南黄河大桥新桥合龙,已经过去41年。”山东省摄影家协会成员崔红军拍摄济南跨黄桥隧已经有些年头,济南黄河大桥新桥开建至今的每个重要瞬间,他都不曾错过。

9月28日,济南黄河大桥新桥上,一块钢桁梁板缓缓落在桥梁中部缺口处,宣告主桥正式合龙。这座“北跨排头兵”的容貌完全展现,桥梁南北贯通,连成一条直线。新桥合龙后,济南跨黄交通建设迈上新台阶,“拥河入城”步伐加快。

一场长达40年的接力

28日上午9时30分,济南黄河大桥新桥合龙瞬间,崔红军及时用镜头记录下来。“钢桁梁从南北两岸向中线延伸,一段一段组合,就像拼积木一样。”崔红军在手机上找出以前拍摄的照片,他准备做一套新桥的“成长日记”。和很多喜欢记录城市记忆的同行一样,崔红军将济南黄河大桥新旧两桥看成是济南跨黄的标志性作品。

济南黄河大桥老桥1982年投用,新桥2022年开工,中间相隔40年。这40年,济南发生了许多变化,城市版图不断扩展,医疗、科技、教育等行业发展突飞猛进。“老桥见证了‘大明湖’时代的辉煌,如今,济南要‘北起’,要向更大的空间扩展。”崔红军望向老桥主塔,“济南黄河大桥”六个字此时满是岁月留痕。

1982年,老桥通车时,崔红军骑车上桥,那天的热闹和欣喜他感觉今日又重现了。

作为济南第一座跨黄河公路大桥,老桥为黄河南北两岸连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较早的济南行政区划中,济南黄河大桥老桥控历城、天桥、济阳三个区县过河廊道,济南居民过河大多依仗这座黄河上的大型桥梁。此外,济南黄河大桥与国道104相接,德州、滨州以及天津、河北等地车辆进入济南城区,大都选择从这里过河。一时间,济南黄河大桥成了济南北上的重要公路通道。

“这座桥出现之前,济南人过黄河靠浮桥,再之前就是轮渡。”崔红军指了指老桥上游不远处,济北浮桥保留到了今天。浮桥虽解决了过黄难题,但自身的局限性,导致其在调水调沙以及冰凌期时需要拆除,拆除时间可多达三个月。上世纪八十年代,济南市民过黄的接力棒开始逐步交到大型桥梁“手中”。

在此之前,黄河济南段上已有铁路桥,但对本地居民来讲,公路桥是通行的“必需品”。随着济南黄河两岸联系的日益密切,济南又在西城架设了建邦黄河大桥。近年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不断推进,济南携河北跨步伐加快,济南又在黄河上建成石济客站公铁两用桥、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济南黄河凤凰大桥。

俯瞰黄河,新旧两桥相互倚靠,一座见证了“大明湖时代”,一座见证济南快步迈向“黄河时代”。新桥在老桥一旁逐渐成型,像是在奔赴一场40年后的接力。

横跨黄河的“钢铁巨兽”

在桥面上,崔红军边走边拍,时不时地指指桥塔向身边朋友介绍。“近170米的主塔,有幸上去过一次,站在塔顶,附近的几座大桥尽收眼底。”崔红军说,放眼万里黄河,济南黄河大桥新桥都是出类拔萃的。

从外观上看,济南黄河大桥新桥两座主塔呈宝瓶型,吊索从主塔连接到桥面钢桁梁上,是较为典型的斜拉索桥。现场技术人员对这项工程感到自豪,称它为超级交通综合体。

济南黄河大桥新桥项目有两个重要部分,也就是跨黄河大桥建设和零点立交改扩建。其中,新桥主桥采用主跨488米双塔双索面钢桁梁斜拉桥,主跨跨径与老桥主桥等长,是黄河上第一座不等跨并桥建设工程。“老桥与新桥的跨径不同,但两桥的距离只有33米,并驾齐驱,新桥建成后,老桥会继续保留使用。”

“仔细观察的话,济南黄河大桥新桥就像是黄河上的钢铁巨兽,主桥钢结构全覆盖。”在崔红军的镜头中,新桥的钢结构得到了很好的呈现。作为黄河上跨径最大、钢桥总长最长的公轨分层合建桥梁,济南黄河大桥新桥的工程总用钢量达七万吨。

钢结构构建起来的主桥桥身分为两层,分属不同的交通形式。在道路布置上,主桥公轨合建,八车道公路在上层,双线轨道交通在下层。济南近年来新建的跨黄桥隧大多采用这种公轨合建形式,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济南黄河凤凰大桥均预留了轨道交通通道。通过济南黄河大桥新桥的地铁7号线已在黄河南岸开工建设。

综合来看,济南黄河大桥新桥集合了市政道路、高速公路、枢纽立交、公轨合建、轨道交通等专业,是一座超级交通综合体。

伴河而生拥河而起

“天气晴朗的时候,站在新桥上数桥,也能找到一番乐趣吧。”说罢,崔红军右手指向下游,嘴里念叨着桥隧名字。“济南黄河凤凰大桥、石济客专公铁两用桥、济南黄河大桥、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齐鲁黄河大桥。”

拍过多少次黄河桥隧,他已经记不清;济南有多少过黄通道,他门清儿。

济南现在拥有的跨黄桥隧,两只手是数不过来的,铁路桥、高速路桥、市政路(快速路)桥以及公铁(公轨)两用桥加起来达到了16处。今年,济南又流露出一批过黄通道规划,常被提及的航天大道穿黄隧道前期工作开始收尾,即将进入建设期;顺河、奥体西路、腊山河西路等几条南北向城市主路开始研究如何北延过黄,其中,奥体西路北延过黄初步确定为隧道形式……

按照规划,济南建成、再建以及规划的通道将达到30多处,济南中心城区范围内跨黄通道有20多处,平均2.5公里1处。跨黄通道涵盖市政道路、公路、高速公路以及轨道交通多种形式。此外,济南部分跨黄通道在规划和建设中还布设了非机动车道和人行步道,未来,市民可以选择自驾、骑行、公路、地铁等多种方式穿过黄河天堑。

济南城市发展空间东西长、南北窄,向北受到黄河天堑的制约,对于沿江沿河的城市来说,将江河由城市屏障转变为城市发展轴带是转型升级面临的重要考验。

这些跨黄桥隧正是济南突破天堑,拥河入城的底气。

《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到,济南要加密过河通道,促进黄河两岸交通布局优化、衔接成网。而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以及强省会建设,也需要大的交通设施来进行支撑和引导。黄河桥隧的布局,显而易见对促进济南起步区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支撑作用。不仅带动北部地区的发展,也有利于主城区进一步集聚资源、转型升级、增强吸引力。

上午10时,合龙已经告一段落,新桥进入到下一个建设阶段。参加合龙活动的人员陆续离开,崔红军恋恋不舍地向桥下走去。

下桥时,他回望了一眼桥塔。

在黄河边出生,背靠黄河长大,七十多年来,崔红军无数次过黄,在他眼中,黄河桥隧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形式,它们更像是一个个象征符号,记录济南伴河而生,拥河而起的故事。

责任编辑:彭传刚

于泊升

一生温暖纯良,不舍爱与自由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