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患者发现手足四肢末梢出现麻痹、疼痛,往往会以为是腰椎或脊椎出现问题,看遍了骨科、内科、神经科,最后才发现原来是糖尿病惹的祸,陈先生(化姓)就是其中之一。
有20年糖尿病史的陈先生近半年来出现了上肢麻木、刺痛,甚至手指关节屈伸不利。起初陈先生担心自己“中风”,后来求诊于湖北省中医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病科。
接诊的华川教授告诉他,这是糖尿病惹的“麻”烦:结合其糖尿病病程和肢体麻木、刺痛、发凉的症状及肌电图结果,陈先生确诊为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警惕糖尿病带来的大“麻”烦
华川教授表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新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为10%-15%,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上者的患病率则大5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肢体对称性麻木、疼痛、感觉异常,典型的呈“袜套样”和“手套样”感觉。若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会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亦或导致糖尿病足,甚至致残、致死。
因此,糖尿病应重视早期筛查。糖尿病神经病变早期临床表现较隐匿、易被忽略。因此,早期筛查、早期干预本病尤为重要。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时、1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5年均应接受相关筛查,此后至少每年接受一次筛查。
此外,血糖控制是基础。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与高血糖的持续时间和血糖水平呈正相关。良好的血糖控制能有效降低其发生率。同时,要合理运动、控制体重、血压、血脂等。
中医药缓解病变妙招多
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最复杂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而中医药在缓解这个大“麻“烦上,不仅方法多还疗效独到。
①中西医协同用药:在常规抗氧化应激、改善微循环、代谢紊乱、营养神经等治疗基础上,中医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通络改善麻木,温经散寒、通络止痛改善疼痛,滋补肝肾、填精益髓改善肌肉萎缩。
②中药熏洗:中药熏洗属中医传统外治法之一,具有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肢体血液循环,对缓解麻木、疼痛等临床症状具有疗效,常选用红花、川芎、鸡血藤、艾叶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中药。
③针灸: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用广泛,有加速神经传导、改善神经代谢、恢复神经功能等疗效,常选取足三里、三阴交、血海、阳陵泉等穴位。
④穴位注射:穴位注射疗法通过针刺对穴位直接刺激产生经络效应,使药物沿经络到达病所而发挥药效,药效发挥速度快,还可有效避免部分药物成分对胃肠道的刺激,穴位常选取足三里、三阴交、曲池等。
⑤穴位贴敷:选取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温里药,贴敷足三里、涌泉等穴位,通过穴位的刺激、药物的渗透吸收,使作用内达脏腑,以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改善麻木、疼痛、乏力、发凉等临床症状。
⑥穴位按摩:穴位按摩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改善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症状和体征,操作简便,耐受性好。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
陈先生被收治入院后,湖北省中医院内分泌病科团队还为其采取了中医多种疗法联合治疗,肢体麻木刺痛的症状有了明显改善。
糖尿病患教中经常讲一句话: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因此,糖尿病患者要积极控制血糖,使血糖长期达标,综合管理,预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陈先生也决定后续在光谷院区糖尿病中医护理门诊巩固治疗。
来源:极目新闻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