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虹初上,小小驿站里散发着温暖的光芒。开学第一天晚,崇川初级中学的老师在埭伍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的“青爱小屋”中为家长解答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在等孩子放学期间可以在‘青爱小屋’里向老师学习专业的家庭教育知识,更好地引导孩子成长。”初一新生的家长感慨道。
“青爱小屋”用爱伴成长
怎样的家庭教育是科学的?怎样才能够真正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崇川区人大代表宋志华在调研中发现不少家长与孩子沟通不畅,需要专业人士提供帮助。宋志华将发现的问题带到了社区的“民情民意联络站”,人大代表在“站内”零距离倾听民声,讨论解决办法。“可以将‘暖心驿站’中的闲置空间打造为‘青爱小屋’,利用晚间时间为家长提供教育咨询。”区人大代表冯志宏补充道,“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最美家庭等资源优势作用,组建‘育新队伍’,同时联系辖区学校老师就近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固定每周一组织老师在‘青爱小屋’值班,助力打造‘15分钟家校社’共育圈。”在人大代表和社区的积极对接下,开学第一天,值班老师就服务了四对家庭,得到家长们一致认可。接下来“青爱小屋”将根据日常收集的问题,通过“点单式”送课为家长排忧解难。
“筑梦小屋”用心谋就业
早上六点多,一排排饭团整齐码放在“筑梦小屋”的窗口处,“现在有了固定的销售场所,也不担心影响道路交通,老顾客也越来越多了。”个体经营户成姐笑盈盈地忙碌着。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在“民情民意联络点”内,区人大代表褚琳耐心倾听着群众的诉求,通过实际走访问询,发现外来务工人员、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在获取就业信息等方面存在较多困难。褚琳代表建议在“暖心驿站”中设立“筑梦小屋”,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场所和必要的配件设施,在提供创业平台的同时方便周边的老百姓。“我的理发店从小区车库搬到‘筑梦小屋’,免去房租,地段方便,感谢人大代表和社区干部,真正解决了我的困难。”退休的张阿姨在小屋内如火如荼地重操旧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幸福之基,解决就业问题,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支撑。观音山街道人大工委通过“筑梦小屋”等平台,已为35个就业困难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援助等帮扶措施。
“执法小屋”用情提效能
“我认为驿站一楼的北面小屋可以改造成‘执法小屋’城管工作站,依托工作站让城管执法力量下沉到社区,及时解决城市管理诉求,以最直接方式去解决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冯志宏代表在实地观摩户外工作者驿站后说道。崇川经济开发区胜利路,毗邻学校、居民区,周边店面众多,由此带来沿街商铺占道经营、流动摊点以及车辆乱停乱放等市容管理问题。为深化“大地美容”行动,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治理网”,在人大工委、执法局的协助下,“执法小屋”正式建立。一支由城管队员、网格员、志愿者等组建的联勤联动队伍应运而生,在“柔性管理+刚性执法+闭环管理”三机制的作用下,车辆乱停现象缓解了,楼道“小广告”消失了。通过与居民直接交流,已协调处理来电来访事件32件,用“执法小屋”的“小切口”实现了城市面貌“质”的“大提升”。
群众心声转化为一间间小屋、一件件实事,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幸福来敲门”的喜悦。观音山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包广武表示,要用实际行动诠释“人大代表为人民”,用更多的“青爱小屋”“筑梦小屋”“执法小屋”听民情、解民困、分民忧,推动家门口的民生项目落细落实,让发展更有“温度”,让百姓幸福更有“质感”。
通讯员 徐桠雯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郭凤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