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王畅彤 王煜 赵莉
“我坐了50多个小时的火车专门来观看这场音乐节,我想这将是我人生中关于音乐节关于乌鲁木齐最难忘的记忆。”8月19日,2023乌鲁木齐迷笛音乐节现场,从大理乘火车来到乌鲁木齐的“笛迷”糊糊(化名)对这次乌鲁木齐迷笛之行予以高度评价,蓝天白云之下,她将属于20岁的青春笑容肆意挥洒在这片渐已熟悉的土地上。

当天,记者与来自全国的“笛迷”如候鸟般,在7.4万平方米的音乐节现场,往返于唐及战国两大舞台之间,感受着音乐海洋中,人群组成的浪潮起伏升涌,与大家在内心深处产生这样的共鸣:“我们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但今天我们因为音乐节共赴一场城市狂欢”——
相约旅途,属于“笛迷”的福利
音乐节如沙漠中的绿岛,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乐迷以不同的方式奔赴。

8月19日14时,在南湖市民广场一处道路边,一块大指示牌伫立在街头,写着“水磨沟区迷笛音乐节接驳车站”,三三两两的乐迷已早早等候在这里,14时45分——接驳车停留在该车站,司机到站后便拿出指示牌放在挡风玻璃前招呼着乐迷上车:“你们是去迷笛音乐节吧?快上车!不收费。”
接驳车上逐渐坐满了人,有人询问是否要付钱,被周围人提醒:“坐车免费,这是属于我们‘笛迷’的福利。”
15时接驳车准时出发,车上的“笛迷”们显得十分兴奋,三两结对的好友已经迫不及待拿着手机自拍;有的“笛迷”戴着耳机听着喜欢的音乐提前进入状态;还有的“笛迷”和同伴表达着对即将见到崔健、许钧等心中偶像的期待……
如果说从全国各地向乌鲁木齐出发,是共赴迷笛的准备工作,那么从坐上接驳车的那一刻起,音乐节就已经开始了。
路程行驶到一半时,有人拿出手机放着崔健的《假行僧》,“我要从南走到北,我还要从白走到黑……”从两三个人小声地跟唱逐渐到全车大合唱,车里气氛十分愉快。
下车后,现场还有志愿者举着牌子提醒“笛迷”音乐节现场的方向,贴心的志愿者服务也成为了全国乐迷对于乌鲁木齐迷笛音乐节的第一印象。
乌鲁木齐“笛迷”赵淑媛选择自驾出行,自机场高速下桥向音乐节场地,一路之上音乐节指路标牌林立,道旗迎风招展,接驳车停车区、自驾车辆停车区等区域路线清晰,交警、志愿者热情指路令她觉得一路之上颇为顺畅。
“车辆请有序停放在停车区”“请乐迷们有序排队进场”汽车驶入迷笛音乐节停车区,沿路的交警和志愿者们耐心地向每一位乐迷指引车位。
走出停车区,道路两旁印着“迷笛音乐节”字样的刀旗迎风飘扬,远远地就能听到迷笛现场的乐声,短短几百米的路程,让乐迷期待的心情更甚,脚步也不自觉加快了许多。
在哪里存包、哪里可以充电、文创周边在哪里购买……走进音乐节现场,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行走在现场,耐心解答着乐迷们的问题。
志愿者也是音乐节的一道风景,是乐迷手机和相机中的“景中人”。他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让乐迷感受宾至如归的好客之道,从而喜欢上这座充满爱的城市。
流量变“留量”,助文旅“破圈”

以一城挚爱与热情,拥抱音乐,拥抱“笛迷”,拥抱青春。这股的“城市活力”,在摇滚力量的“加持”下,尽显张力、活力和魅力。
“笛迷”在音乐节现场集结,他们尽情歌唱、肆意释放,点燃了整座城市的“狂欢”,音乐节也通过包容与开放的姿态拥抱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以文创、美食、热情服务展现着乌鲁木齐的城市魅力。
在迷笛音乐节现场,官方周边的摊位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来自内蒙古的张奇买了三套手环、五把扇子和三条音乐节的毛巾。
张奇参加过三次迷笛音乐节,每到一个地方就喜欢购买官方的周边留作纪念,这次他也很喜欢带有“馕”文化西域特色的主题周边,来之前周围的朋友也特意托他帮忙“代购”这些周边产品。
张奇买到周边后就立马把手环戴在了手上,还把印着“馕”的扇子拍下来发给了朋友,“你看这个馕像不像真的,是不是隔着屏幕就好像闻到了香味?”
在文创区,有一个特别的摊位汇集了众多乐迷,摊主李杰不只为生意,提前在粉丝群里呼唤其他伙伴可以在他的摊位前免费休息、存包,陌生人之间的信任与帮助,向全国观众展现着乌鲁木齐人的热情与质朴,随和与友善,为迷笛音乐节现场平添一份温暖。
“因为是迷笛,所以我才来摆摊的。”将摆摊作为副业的李杰,是迷笛6年的忠实粉丝,在迷笛音乐节摆摊也是想让更多来自天南海北的乐迷们感受到乌鲁木齐的热情。
来自山东的“笛迷”苏云帆带了粉红色的坐垫铺在草坪上,两个女儿也穿的粉粉嫩嫩的站在垫子上跟随着音乐的节奏摇摆着,看着女儿享受的样子,苏云帆拿出手机将这一刻记录了下来。苏云帆一直都很想来乌鲁木齐旅游,在看到乌鲁木齐将举办迷笛音乐节的消息后,就立马决定带着孩子来看看乌鲁木齐的美景,同时还能参加自己最爱的音乐节。
有“笛迷”说,迷笛更像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青年节”,这是一场属于年轻人的盛会。
从进入音乐节现场那一刻,你我就已经被音乐潮水包围。现场如同一场大型线下粉丝见面会,一波波“回忆杀”,引得全场观众热情合唱,在这里个性的穿搭只会引起大家善意的笑容,现场的俊男靓女也不会拒绝陌生人的“集邮”,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显得纯粹且简单。
当天的音乐节,11组艺人轮番登场,8小时的热情Live演出。从下午5点一直嗨到次日凌晨一点。
“青春要肆意挥洒!”这是重庆乐迷孟文扬印在T恤上的文字,也是他从重庆赴乌鲁木齐的内心写照。
音乐节现场,“笛迷”们带着充气沙发奔跑在绿地上,亮眼的音乐节穿搭与现场氛围融为一体,足够自由。站着蹦迪,或是躺着听歌,“想怎样就怎样”,诚如音乐最原始的样子。乌鲁木齐给一群热爱音乐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在天地间恣意“撒欢儿”的场地。

夜幕降临,凉风渐起,这场属于乌鲁木齐、属于迷笛乐迷们的“躁动”却更热、更沸、更燃。灯光亮起,唤醒沉寂已久的热情;人声鼎沸,共诉还在追逐的梦想。迷笛、音乐、年轻的活力,让这座城市的活力“DNA”,跃动起来!
“之前和乐迷们聊天很开心,就想组织一下线下的聚会大家一起唱歌!”来自伊犁的“笛迷”李小龙喜爱摇滚已经三年多,这次自驾来乌鲁木齐,他专门带着自己的吉他,在音乐节前夕组织了20多名乐迷们举行小型音乐会,因为热爱而欢聚在一起的乐迷们,用音乐线下“破冰”,并约定好迷笛现场见!
“笛迷”糊糊对这次新疆之行充满期待,她和在乌鲁木齐认识的乐迷们一起在迷笛现场欢呼,还相约结束之后一起去品尝美食。
“乌鲁木齐迷笛音乐节真的不负期待。”新疆大学学生李佳卉和常语凡专程为唐朝乐队和崔健而来。
“一定要亲历现场,才知道一场音乐节原来不只有音乐,还有一座城市的风景。”来自甘肃兰州的张冬则是将这次乌鲁木齐迷笛音乐节之行,当作他和太太结婚7周年的纪念旅行,第一次来新疆的夫妻俩,提前一周到达了乌鲁木齐,自驾游玩乌鲁木齐周边,辽阔的新疆美景和热情的音乐,让他们的这次旅行格外有意义。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