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述经典,再现传奇——绘本《罗刹海市》热销,半岛全媒体记者专访作家一苇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 2023-08-04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孟秀丽

  7月,刀郎的新歌《罗刹海市》甫一上市便引发热议,成为各大音乐排行榜的霸榜之作。因其歌词直接化用《聊斋志异》中《罗刹海市》一篇,具有极强的讽刺和象征意义,有网友评价:“没点文化真的听不懂这首歌。”而在今年4月,作家一苇改写蒲松龄的《罗刹海市》绘本在蒲松龄纪念馆首发,这是一苇重述中国民间故事的新作,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的“中国原创绘本精品系列”之一。在刀郎新歌的加持下,《罗刹海市》绘本首印脱销,目前已紧急加印2万册。8月2日晚,半岛全媒体记者连线专访了一苇,探访她对《罗刹海市》的理解及其绘本创作历程。

热爱+责任

重述中国民间故事

  记者:首先请介绍一下您改写蒲松龄《罗刹海市》一文的初衷。在您看来,这个故事有怎样的普世意义?

  一苇:《罗刹海市》是我重述的《中国故事》的一篇。蒲松龄《聊斋志异》不少篇目富有童话价值,例如《崂山道士》《王六郎》等,我对《罗刹海市》很感兴趣,把它写成了适合当代孩子阅读的文本,当时我并没有做绘本的念头。后来,浙江少儿社的刘洋编辑找我,她说想做这个绘本,希望我做绘本文字改编工作。刘洋老师是优秀的绘本编辑,我认为她这个选题非常美妙。

  在此之前,我重述了600多个中国故事,包括当代民间故事、远古神话和古代童话三个部分。童年时祖父给我讲故事,他是盲人,为了让我不乱跑,不掉进东江去,他每讲完一个,就对我说:“现在,你来讲。”于是我就绘声绘色地、添油加醋地重述故事。我是在听故事、重述故事这个游戏中长大的,我热爱那些故事。2010年,我下了决心,发愿把中国有价值的传统故事都重述一遍,写成真正好的儿童文学版本。

  到2020年,我完成了“当代民间故事”“远古神话”两部分工作,开始系统地阅读古代童话文本,读到《罗刹海市》,我非常震惊,蒲松龄居然写了一个这么深刻的故事,简直就是中国古代童话中的杰作,他的想象力又那么雄奇!这个故事有两处非常伟大的象征,一个是罗刹国,象征着黑白颠倒、以丑为美的社会生活,凝聚成一个“颠倒国”意象;另外一个是海市蜃楼——缥缈、遥远的理想国。中国自古是农耕民族,古代的传奇故事很少涉及海洋,《罗刹海市》是一部海洋历险记,很难得。

  我觉得非常有必要把它改编成绘本,文图结合的形式比纯文字的作品更适合孩子。可以说,我是带着某种兴奋,也带着某种责任感,某种热爱,去做这个绘本文本改编工作的。

理解与重构

为当代青少年重写经典

  记者:《罗刹海市》这个故事最吸引您的是哪些方面?您希望孩子们从中学到什么?

  一苇:《罗刹海市》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它雄奇伟大的想象力。当然更重要的它有深邃的内涵,它揭示了美丑颠倒的世相。我重述中国民间故事,给孩子讲幻想故事,目的是传承传统故事,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根基。

  另外,这个故事的滑稽和反讽的美学风格富有趣味,很动人,具备深刻的批判性,可以启发孩子思考:当一个好东西被一些人说不好,一个很美的事物被说成丑陋的,这种时候应该怎么办?这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应该如何看待?我们又该去追求什么?我也希望孩子们知道,真实的生活是很复杂的,很多面的。孩子们不应该在真空里成长,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可能也要经历类似的事,有时需要改变自己戴上面具适应这个社会,如何面对假面具和真实的自己?如果一个孩子在童年时有过这种思考,也许可以获得内心成长的力量。从这方面来说,蒲松龄给了我们一个伟大的故事,是永不过时的。

  记者:您的改写除了文言改白话文,以现代汉语讲故事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改”吗?您的改写原则是怎样的?您觉得这种改写有怎样的价值和意义?

  一苇:重述并非翻译,我寻查故事资料,然后对故事进行重新演绎,希望故事有内核有思想,生动迷人,成为一流的儿童文学作品。《罗刹海市》绘本文本改写之处很多,例如故事情节上,龙女的故事比重加大了,原著中马骥海难的时候遇到的是龙子,我把龙子戏份给了龙女,让爱情变成更重要的线索。我把马骥设定成歌手,添加了马骥唱《颠倒歌》这个情节,在绘本里创作了一首《颠倒歌》,编辑说这个改写非常亮眼。

  当然我们时代的观念不断在变,人的世界观也在变,改写过程中最艰难的,是把旧世界的旧观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故事现代化,提供适合当代孩子成长所需的思考和养分。这个方面改动也很大。例如原著中马骥戴上面具获得名利,但被周围的人排挤,他感到痛苦;我改为他自己隐藏本来面目觉得痛苦,更注重写他内心的感受,赋予人物更丰富立体的情感,把外在困境变成内在困境,突出人物的主体性。原著中马骥在家乡是有妻子的,蒲松龄生活在清朝,男人有妻有妾是正常的,我在绘本中改掉了这一点。故事最后我设定了开放的结局,觉得这个改动适合当代的孩子看,既展示美好,又能启发思考,告诉孩子们生活有很多可能。

  我对最终的呈现效果很满意。可以说,我以最大的真诚来对待这个工作,也尽了最大的努力去呈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我的改写有两个原则,其一是传承,真的传统也是真的现代,选取中国传统故事中优秀的部分,写成富有现代意义的作品。其次,是儿童文学原则,我站在儿童立场,把传统故事写成儿童文学作品。这次的作品没有遗憾,自我评分90分以上。

学习经典

传播伟大作品,呼唤共鸣

  记者:蒲松龄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通过改写《罗刹海市》及其他作品,您有哪些收获或心得?对您的文学创作有何启发或助益?

  一苇:很多人说中国古代没有童话,更没有童话作家,我有不同看法。我认为蒲松龄是真正好的童话作家。《崂山道士》是完美的童话作品,《罗刹海市》更是伟大的童话作品。安徒生以丑小鸭隐喻成长,蒲松龄则创设了罗刹国的意象,象征黑白颠倒的世相,这个童话意象是伟大的。

  蒲松龄对我最大的影响,是提升了我讲故事的技艺。蒲松龄很会讲故事,语言简单,善用短句,文辞不事修饰,简洁生动,例如《促织》,在重述的过程中我一直向这些伟大作品学习,我也从中学到了如何用故事形象来表现深刻的思想。《罗刹海市》的颠倒国,以外貌象征人的价值就是一个伟大的创造。伟大的童话意象可以在每个人身上激发出共鸣,童话作家用故事呈现思想和哲学,深刻的思想也可以通过故事传达给孩子。

  记者:您对刀郎的歌曲《罗刹海市》有何评价?当前因歌词引发的各种热议乃至非议甚嚣尘上,您怎么看这种现象?

  一苇:我觉得这首歌很好听,现在早晨锻炼用作伴奏。歌词写得好,带有极大原创性。刀郎是真正有才华的歌手,创造了自己的罗刹海市。文学上使用了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调子也很好,他用了典故,用了拆字技巧,使《罗刹海市》这首歌呈现出滑稽的美学风格。这既是欢乐的歌,又深刻,有反讽意味。刀郎的才华当年被不公正评价,正与蒲松龄当年的遭遇相似,带有普遍性。其实,反讽、鞭挞、批判都是表象,真正的内核是呼唤美好的人性、公正的道义。歌曲引发热议引起了共鸣,反应了当前的社会现象;在艺术上,它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歌曲,呼唤了真善美,获得了大家的共鸣。

  在我看来,刀郎是一位真正的歌手。唱《颠倒歌》的马骥和唱《罗刹海市》的刀郎很相似,都是用音乐表达自己对社会的观察和内心的感慨。中国向来有现实主义的诗歌传统,对社会有观察,对底层有同情。如今现代流行音乐出来这样一首歌,意味着流行音乐变得更有价值。

巧合与惊喜

与喜欢的歌手唱“同一首歌”

  记者:因为刀郎的歌曲《罗刹海市》霸榜,直接导致浙少社您改写的这本《罗刹海市》绘本脱销、加印。而其实,您的书先于歌出版,这种“巧合”是意外的惊喜吗?

  一苇:是非常意外的惊喜。我努力地做好了自己的文字工作,真诚地思考,尽我所能去呈现故事的力量与美感。工作完成了我就放下它,最终书是否畅销不是我能决定的,我的心态就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其实真的很巧合,改写文本的时候我就想到过刀郎,我想到黑白颠倒不是一时一地的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象征——我在笔记上列出过几个典型事件:赵高指鹿为马(黑白颠倒)、毛延寿画王昭君(美丑颠倒)、音乐圈评刀郎音乐(好坏颠倒)、世人追捧品格低劣的明星网红(以丑为美)……为什么想到刀郎,因为我很喜欢刀郎的《艾里莆与赛乃姆》,一直认为这是当代最出色的爱情歌曲之一,他唱出了一种爱情理想。真正的歌手“我歌唱我心”,刀郎的很多音乐都是真诚且富有才华的作品,却被评价为“不具备艺术性”;而一些才艺平平乃至品格低劣的明星网红反而备受吹捧,这种现象层出不穷……因为联想到刀郎,改写时我强化了马骥的音乐才华,把他写成了一位真正的歌手。

  新书上市三个月,歌手刀郎居然创作和演唱了《罗刹海市》!我因为非常喜欢听刀郎的歌,灵感涌现,把马骥写成歌手,也是因为想到了刀郎,把音乐的成分加重了;书中的马骥与生活中的刀郎也有相似之处,都遭遇了不公正的对待;马骥给龙女唱《凤求凰》,是理想爱情的呈现,改写的当时我正听着刀郎的《艾里莆与赛乃姆》;我给绘本中加上了马骥唱《颠倒歌》的情节,恰巧刀郎的新专辑中也有一首《颠倒歌》(当然不是同一首歌),这真是太神奇了!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