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暑假是放松心情、享受快乐的好时光。但是现如今,暑假却变成了令不少人焦虑的“可怕暑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暑假真的只能如此吗?中小学生到底需要一个怎样的暑假?
从7月10日开始,津城中小学生正式迎来暑假生活。可是令不少人没有想到的是,早在暑假开始前半个月,一种“暑假很可怕”的言论就开始在家长、学生群体中传播、蔓延。
01
线上短视频:“暑假最可怕”
“一年级的暑假最可怕”
“三年级的暑假最危险”
“开学就要升初中的孩子们暑假别再玩了”
暑假刚到,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上,一些“警告”视频突然热传。视频中一些自称老师的人,一本正经地提醒家长,暑假是孩子“弯道超车”的关键期,要抓住机会免得让孩子掉队。

“现在的大数据太牛了,我只是上个学期期中的时候,给孩子买了一本二年级的习题册,再打开短视频平台,给我推送的都是类似的视频。特别是孩子放假前,只要一登录平台,几乎跳出来的视频都在告诉我‘三年级的暑假很可怕,跟不上队伍掉了队,就不好追上来了。’”刘琪的儿子就读于河西区的一所公办小学,工作繁忙的她并没有特别关注过孩子的学习。“学校平日里也没有作业,偶尔与老师沟通一下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也都说得挺好的。”不过,一直自嘲为“躺平”的刘琪,却在这个暑假给孩子报名参加了两门线上课程。
“真的是经不起这般‘狂轰滥炸’,感觉每个视频都在告诉我,如果不给孩子报班上课,开学后孩子就会掉队,跟不上。虽然觉得视频里说的有点夸张,也怕万一呢?想着反正放假多学点没坏处。我承认,我确实焦虑了。”刘琪坦言。
新初一学生家长李先生跟刘琪的情况相似。因为孩子“小升初”,他在短视频平台关注了不少教育类“主播”。随着暑假的来临,在这些“主播”的大力“推荐”下,他为即将升入初一的女儿买了好几套习题册。“他们都说‘小升初’的这个暑假特别关键,绝对不能放松。”看到女儿不情愿、不配合的态度,他甚至找出视频发送给了女儿,告诉孩子“我也知道他们在贩卖焦虑,但对于里面的一些观点还是认可的。”
02
线下机构: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7月8日和9日是全市小学招生报名的日子。不少前去报名的家长发现,在不少小学,特别是一些热门小学门外,各种“幼小衔接”班的宣传单,可谓五花八门,让人接到“手软”。
“我家孩子在毕业于一所公立幼儿园,确实没有学过拼音,我也只是在家简单教过他10以内的加减法,但肯定不系统。如果有合适的,我们会考虑给孩子在这个暑假报个‘幼小衔接班’。”报完名走出学校大门,一年级新生家长吴女士仔细翻看着手里的五六张宣传单,并加了其中一名发单员的微信。
记者在一所小学门前附近看到,有的机构不仅发送宣传单,还为家长免费赠送幼小衔接学习资料,个别工作人员甚至宣称如果不提前掌握资料上的这些内容,开学后孩子会非常吃力。翻开这些学习资料,不仅有20以内的加减法,还有拼音、古诗等内容。“我们会在暑假带孩子学习掌握这些内容,上了幼小衔接班的孩子开学后很容易进入状态,没上过的孩子适应起来会很慢,很困难。”工作人员说。
正是在这样的“诱导”下,新生家长赵子清为女儿在某机构报名了为期5周的幼小衔接班,“线上线下都在说新一年级开学的这个暑假特别可怕,我可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赵子清说。
事实上,记者通过采访多所小学后了解到,小学一年级老师会从“零”开始讲起,每天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都将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开展,并不会出现机构宣传的“一张白纸的孩子完全跟不上”的情况。但是作为家长,因为并不了解真实的小学一年级,在机构的大肆忽悠下,不少人选择了相信。
抱着同样的心理,新高一家长付先生特意为儿子请了家教老师,“儿子中考前上了一段时间的‘一对一’辅导课,中考后,辅导老师告诉我们这个假期一定不能放松,最好能提前起跑。老师都这么说了,我们做家长的有条件能支持就支持吧。”付先生说。
03
是谁在贩卖暑假焦虑?
由此不难看出,无论是在线上还是线下,再正常不过的暑假已经被“妖魔化”。无论你是哪个年级的家长,总之你的孩子所在年级的暑假就是最可怕的。“别人都在学,你不学,只能开学等着做‘学渣’”——在这样的“恐吓”之下,家长们变得越来越焦虑,而孩子们则有了上不完的辅导班、做不完的习题集,读不完的作文书,还有永远超不过的同桌“学霸”……
那么到底是谁在制造、贩卖暑假焦虑?
新五年级学生家长张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进入6月份,‘五年级暑假最可怕’这类视频一天要刷到十来个,结果人家也不告诉你具体要怎么做,就是引导你去买书、买课。看完视频不但没解决问题,反而更加焦虑了。”
张女士所说的“人家”是短视频里的一位所谓的“老师”。记者翻看“暑假最可怕”系列视频,几乎都可以看到“主播”变“老师”,在视频中“一本正经”地告诉大家:暑假最可怕,如果不努力就会被拉开距离。在他们的渲染中,原本令人期待的充满阳光与蝉鸣的暑假,变得很是“危险”。
分析过后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人口中的“可怕”,其实是说如果暑假不做题,不补课,就会有落于人后,后果很“可怕”。同时,记者发现,这些短视频账号几乎都开通了橱窗购物的功能,在这些看似好心的“提醒”背后,链接的却是相关教辅材料或是课程的售卖。
此外,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盲目跟风报课也是家长们的焦虑心理在作祟。一年级新生家长明明正是在一个社区的家长群里,看到了有其他家长说小学开学后对孩子要求很高,一张白纸的孩子适应起来需要时间,再加上看到短视频平台上的相关视频,于是给孩子报了暑假幼小衔接班。“现在的家长谁还没几个家长群啊,只要群里有人说对孩子好的,当家长的都会动心。”明明说。

暑假,其实可以是五彩缤纷的,也可以是形式多样的。比如——
练本领:艺体类培训成热门
这个暑假,艺体类培训班迎来了一拨报名“热潮”。日前,记者在天津青少年活动中心看到,不少学生和家长前来咨询暑期培训班的具体事宜。在画室内,一些小学生提前过来感受学习氛围,练习画画。多样的课程设计,不仅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也受到了家长们的肯定。

暑假中画室里认真创作的孩子们
吃过早饭,小学四年级学生家长张女士带着女儿赶往家门口的一家培训机构。这个暑期,她在这里一口气给女儿报了舞蹈、美术、表演3个兴趣班。“好不容易放假了,孩子想学,我们全力支持。我们也觉得报的课有点多,但孩子很喜欢,每天早上自己早早起来,就盼着去上课。”张女士一边说,一边忙着给正在上舞蹈课的女儿拍摄视频。

为了提升孩子们的体能,暑假期间各种专业运动培训受到家长的青睐。据某篮球培训机构负责人介绍,今年暑期进馆训练的篮球球员是往年的3倍以上,为了满足学员训练需求,平日6个班级场次,周末增至9个班级场次,目前已全部满员。(记者 刘欣 摄)
张女士并非特例,出于培养特长、满足兴趣、强健体魄等多种因素考量,不少受访家长表示,暑期为孩子报名了2至4门体育、艺术类培训班。
长见识:志愿服务 研学逛“馆”
每年暑期,天津市各大博物馆也开始准备有趣的活动供孩子们参加。今年暑假,天津自然博物馆开展了“科学萌想家·夏令营”,采取“2+2”的馆外研学和馆内科普相结合的活动模式,将天津传统的非遗工艺、知识与自然科学相结合,同时以科学实验、动手实操等互动环节为主,激发孩子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丰富孩子阅历,开拓孩子眼界。天津科学技术馆也将开展“天眼”FAST研学,带领孩子探索浩瀚宇宙。记者走访了解到,这些活动有着专业的研学导师和教师队伍,将带领孩子们参观“天眼”“天坑地质”“航空航天”等研学基地,使孩子领略丰富、前沿、跨领域的学科知识,满足孩子们在天文学、地质学、工程力学、非遗文化等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受到了不少家长的追捧。

滨海科技馆暑假期间推出系列主题夏令营活动,在丰富孩子们暑期生活的同时帮助孩子增长见识。图为“名侦探学院”里的“小侦探”分组集结准备开启他们的奇妙之旅。(记者 刘欣 通讯员 李永强 摄)
“走进航天城、走进大使馆、走进大学、走进乡村、走进红色教育基地……这个假期我们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希望带领津城少年儿童过一个不一样的暑假。”天津义工服务队负责人李永表示。

少年儿童走上街头开展志愿服务
除此之外,还有部分生选择到各大博物馆或旅游景点担任“小小讲解员”,并以志愿服务的形式,丰富暑假生活。来自河东区实验小学的李欣怡在暑假期间参加了荧光跑义卖活动,这让她感触颇深。“我们从小白楼音乐厅出发,穿着荧光服,沿着五大道一路走到民园体育场,我们拿着义卖用的荧光棒,筹集的善款是为了帮助更多自闭症儿童!”通过本次活动,欣怡体会到助人的乐趣,并表示以参加志愿服务的方式充实自己的暑假,特别有意义。

做规划:我的暑假我做主
除了外出体验生活充实暑假外,部分中小学生选择“宅”在家里,以自己的方式进行着暑期充电。
“七点起床,七点半听广播,八点到十点做暑假作业……”看着自己制作的暑假规划,小学四年级学生苗苗十分骄傲。如今,像苗苗这样“我的暑假我做‘主’”的孩子越来越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类网络学习平台也成为孩子们暑期自主充电的好去处。如某短视频平台的青少年模式,开启这一模式后,系统会为使用者自动推送有关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科技创新等类别的科普知识,供孩子学习;一些网站也在暑期推出各类知识付费课程,内容包括通史科普、个人成长、兴趣生活、语言学习等等,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深受学生与家长欢迎。
“在孩子安全能够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家长不如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安排自己的暑假生活。”既是小学老师,又是三年级学生家长的赵女士说道,父母只做适当的引导,有时候孩子们的表现可能会带给家长意外的惊喜。
校长推荐的暑假攻略来了
暑假是孩子们调整、休息的日子,作为家长,应该具体考虑哪些问题,才能让孩子的假期过得安全、快乐、有意义呢?我们邀请了南开中学校长刘浩、和平区鞍山道小学校长李庆东分别为中小学生制定了两份暑假攻略。(津云新闻编辑李彤)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