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招牌落地,聊城引来国家级顶尖医疗卫生服务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2023-07-21 1.1万

记者 王尚磊

9年前,聊城就树起了晋冀鲁豫医疗发展新标杆:2014年8月4日,聊城市人民医院被批准为第一批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见证了聊城卫生健康事业大步向前的豪迈。

9年后,又一个异常耀眼的金字招牌落地聊城:2023年7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联合公布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名单,聊城市与北京积水潭医院合作共建的北京积水潭医院聊城医院成功入选。这意味着,不久的将来,聊城卫生健康事业在疑难危重症诊断与治疗、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高水平基础医学研究与临床研究成果转化、解决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医院管理等方面将代表全国顶尖水平、发挥牵头作用。

在今年年初的密集调研活动中,聊城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张月莲就聊城市人民医院如何发挥好区域医疗中心的龙头带动作用时强调,医院要主动带头打破边界、打通壁垒,实现全市各级医疗机构之间业务协同、资源共享。同时,全市各级医疗机构专业技术和行政管理人员,都要持续强化能力提升,抓住各种学习机会和发展机遇,通过“走出去”培训开阔眼界,通过“引进来”项目扩大合作,推动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主要定位于协同国家医学中心带动区域医疗、预防和保健服务水平提升,努力实现区域间医疗服务同质化,这会给老百姓就医、医疗资源平衡和医疗水平提高带来积极影响。很多疑难杂症在基层没有办法治愈,所以很多患者选择了异地就医。随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立,为老百姓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节省了很多不必要的开支,就近看病就医,而且还有保障。

2022年6月,山东省启动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创建工作,聊城市依托北京积水潭医院聊城医院项目,迅速开展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申创工作。成立申创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直接指挥,积极对接国家、省发展改革委和项目输出医院,高位谋划、统筹推进。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申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市发展改革委、市卫健委等部门严格按照创建标准和要求,高质量、快节奏推进各项工作,确保了申创工作顺利进行。

北京积水潭医院建于1956年,是以骨科和烧伤科为重点学科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科研能力突出,近5年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高水平国家级课题120余项,制定国家行业标准4项,牵头发布国际指南4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0项。我市与北京积水潭医院合作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可以把先进的治疗技术和专家资源引入聊城,促进本区域内骨科疾病的诊疗水平快速提升,让聊城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家级优质医疗资源。北京积水潭医院聊城医院项目总投资20亿元,总建筑面积23.14万平方米,设计医疗床位1200张。今年1月28日,医院已正式挂牌运营。此次北京积水潭医院聊城医院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对吸引高水平医疗资源、提升全市医疗服务水平,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建设冀鲁豫区域医疗服务高地,将起到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聊城市将加强与北京积水潭医院合作共建,建设以骨科、烧伤科为重点发展学科,临床诊疗专业齐全,以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救治为主要任务,集诊疗、预防、康复、保健、科研、教学、人才培养于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同时,以骨科为特色,打造“立足聊城、面向鲁西、辐射全省及冀鲁豫周边区域”的全国一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带动引领区域内医疗水平提升,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责任编辑:李璇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