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宗兆洋 通讯员 时怀丽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高新区聚焦高质量发展,多元化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宣传活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党建工作中走深走实。
大力实施“党建强基固本”行动,推动各领域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以学促知,夯实理论根基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形式,每季度举办一期“头雁论坛”,着力锻造干事创业头雁队伍,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创建全市首个两新组织党建学院,选聘23名“红领导师”,搭建“线上+线下”培训载体,形成覆盖全面、标准统一、方式灵活、务实高效的培训体系,累计培训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发展对象等万余人次。实施“1+5+N党员教育阵地集中推进”行动,打造提升两新学院,完善五处街道党校,夯实党员教育基础保障,在科研院所、高精尖企业、项目一线、村居社区等建设党员教育培训实践教学点,党员体验式教学载体有效拓展。同时开展选树一批榜样典型、推出一批优秀党课等“六个一”行动,发掘改革创新、疫情防控榜样60余人,组织开展各类讲党课活动700余次,制作党员教育片30余部,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党员成效有效提升。
以行促效,抓实服务质效
出台农村回迁安置区党建引领融合发展工作方案,以“组织、队伍、机制、阵地、服务、网格”6个融合,推动安置区实现“一体化领导、亲情化管理、规范化运转、标准化建设、人性化保障、精细化治理”,片区化、联动式乡村组织振兴格局初步成型。
建立健全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工作领导机制,成立由党工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出台《全面深化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实施意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工作职责,细化任务分工,强化工作统筹,有效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成效。
制定《两新组织党建高质量发展意见》《实施“五新”行动提升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质效的意见》等文件,围绕健全制度体系、建强三支队伍、打造创新平台、强化组织保障等方面,出台23条指导意见,推动两新党建行之有向、行之有方、行之有效。
夯实人才引育,强化党建引领
聚焦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建强红色堡垒。严格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总方针,不断提高党员发展工作科学化水平,自2018年以来,连续五年党员发展数量逐年增加,党员发展的数量与质量持续提升。深入实施“2510”倍增计划,在选派568名兼职党建指导员的基础上,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定量选聘党建指导员、党建专员90人,深入园区、楼宇开展专业化与定制化指导,推动两新组织党建质效提升。
将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同社区治理深度结合,深化社区“双报到”工作,指导2000余名在职党员下社区、进网格,常态化参与社区管理服务。建立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人事档案209份,采取集中报告与平时报告相结合的方式,落实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个人重大事项“一事一报”全覆盖。创新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三人行”品牌,优培社区“先锋经纪人”,招募“红色合伙人”,发动社区“公益热心人”,有效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成效。
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头雁队伍领航行动,聚焦外引内提、教育培训、明事定责、制度约束“四个强化”,持续打好“选、育、管、用”组合拳,着力锻造干事创业头雁队伍。
值得一提的是,依托乡村组织振兴大数据中心,严格督导村(社区)“两委”干部坐班值班,组织乡村振兴专员定期履职评估,对乡村振兴专员进行系列宣传报道,开展专题谈话,强化关怀保障,引导比学赶超。目前“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居覆盖率近80%。
强化示范效应,凝聚发展力量
高新区结合改革实际,调整优化全区党组织设置,不断理顺机关、园区、两新组织等党(工)委,特别是在2018年调整了两新组织党建管理体系,把两新组织党建的管理职责由街道划转到园区,在各个产业园区建立综合党委,实现抓企业服务与抓党建工作合二为一,最大效能促进各党(工)委领导作用发挥。
构建以园区综合党委专属管理和行业部门专业管理为主、街道属地管理为辅的两新组织“条块结合”管理体制。成立直播电商、外卖送餐等行业党委,建立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前后衔接的组织体系。探索部门统建、协会承建、龙头牵建、驻地共建等形式,成立激光、信息技术、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等16个跨省市、全要素产业链党委,辐射企业3600余家,推动链上企业实现产业对接和项目合作约120项,推动链上合作金额超40亿元,撬动链上资本超3000亿元,推动链上企业从孤立分散走向联动链接。
在此基础上,高新区聚焦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成立全市首个新国货品牌直播产业联盟、建立30余处“新就业群体服务驿站”,增强新就业群体归属感。创新建立菜市场党建联盟、商圈党建共同体、商圈党校,推动小微商户融入基层治理。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