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9063人获新型职业农民职称,5.5万余人获基层高级职称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2023-03-10 5859

记者 王小涵 通讯员 范洪艳

3月10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乡村人才振兴”有关情况。

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在大力引进乡村人才的同时,培育一支带不走的本土乡村人才队伍尤为重要。在加强乡村本土人才培育,打造乡村人才留得住、用得好环境方面,人社部门出台了哪些措施,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张涛介绍,引进和培育是乡村人才工作两个重要方面。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既要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也要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的活力,打牢人才振兴的基础。近年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始终把培育乡村本土人才作为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所在,用好“指挥棒”,备好“技能包”,突出“传帮带”,打造乡村人才留得住、用得好的良好环境,让乡村人才工作有干劲,发展有空间,事业有奔头。

用好职称评审“指挥棒”,打破基层人才成长天花板

人才评价是人才工作的指挥棒,指挥棒指到哪里,人才就向哪里流动。我省深化乡村人才职称制度改革,为乡村人才量身定做了三项职称制度。

在全国率先建立新型职业农民职称制度,把评价重点放在业绩贡献、经济社会效益和示范带动作用上,有效激励“田秀才”“土专家”脱颖而出。目前,全省已有9063人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职称。

建立“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基层职称制度。在基层教育、卫生、农业等领域,建立专门面向基层的专属评价标准,让基层人才参加属于自己“主场”的职称评审,评价结果定向在基层使用。目前已有5.5万余人获得基层高级职称。

创新基层职称“直评”制度。乡镇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工作满10年、20年、30年,申报相应中级、副高级、正高级职称时,可不受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目前,我省已有9万余人通过“直评”获得中高级职称,并落实了待遇,有效激励广大人才扎根基层,奉献基层。

备好能力提升“技能包”, 激发人才成长的内生动力

一方面,着力提升本土技能人才素质。组织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摸准乡村人才成长需求,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应培尽培”“愿培则培”“需培就培”,力争让每位乡土人才都有一技之长。目前,全省已累计培训200余万人次。

另一方面,着力提升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能力水平。建设39家省级乡村振兴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基地,实现16市全覆盖。大规模培训乡村振兴专业技术人才,举办国家级、省级高级研修项目100多个,培训乡村振兴专业技术人才30多万人,打造了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乡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突出挂职研修“传帮带”,推动基层业务骨干快速成长

山东开展基层人才挂职研修项目,每年从基层农、教、文、卫系统选派500名左右业务骨干,安排至省市专业对口单位挂职研修,并实行“一对一”导师制度,开展为期1年全脱产式挂职研修,省财政给予每人3万元的经费保障。目前,已培养基层中青年骨干2600余人。通过传经验、带业务、解难题,广大基层骨干人才进一步提升能力、增长才干、开阔眼界,充分激发了基层人才成长潜能。同时,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搭建起上下联通桥梁,畅通了人才培养通道,帮助基层培养了一批懂技术、善管理的“多面手”人才。

下一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将把培育本土人才摆在乡村人才振兴的突出位置,在拓宽覆盖面、提升精准度上下功夫,引导各类人才扎根基层、服务乡村,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责任编辑:彭茜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