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蔡宇丹
2023年拼经济,子弹朝哪飞?
为了刺激汽车消费,郑州增发了亿元量级消费券!作为拉动内需的“重头戏”,2月18日,在济南召开的第十一届内燃机可靠性技术国际研讨会上,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对2023的汽车市场形势和趋势做了分析判断,相关数据分析显示,2023年商用车将呈现较为明显的恢复性增长,全年销量在375万辆左右,同比增长13.6%。
那么,政策往哪“点火”,会强力刺激新能源商用车市场?2022年,钢铁大省河北创出的超过7000辆的新能源重卡“销量神话”再次说明,现阶段推动新能源商用车发展,强有力的政策驱动和撬动机制成为关键因素,推动城市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电动化成为共识。
1. 乘用车市场为什么“超经济运行”?
来自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去年国内乘用车市场销量增长5.6%,但商用车市场销量却下降了31.1%。乘用车市场因为政策带来的增长,基本上被商用车市场下滑冲抵,去年中国汽车零售额的增速仅为3.8%,即便如此,比起服装、餐饮、家具、通讯器材等行业,去年汽车市场消费已经非常亮眼了。
徐长明说,2022年,中国经济增速为3%,乘用车市场销售增速几乎两倍于GDP增速,这种超经济运行来自于政策推动。2022年6月,乘用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实施后,汽车消费数据表现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变化。
而商用车市场出现大的降幅,和房地产行业走势密切相关。去年12月,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增幅在9.4%,这个数据非常亮眼,但房地产投资却下降了10%。相关研究发现,商用车和房地产关联度非常强,大约占到40%,房地产投资下降了10%,尤其是房屋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下降39.4%,影响到商用车市场销售。
第二来自于疫情影响,疫情对公路货运影响很大,尤其对中长距离运输的重卡冲击显著,导致公路货运热度下降,影响到商用车销量。在物流之都临沂,胶合板上下游产品的运输、批发市场规模超过5000亿元,正常年份商用车销量最高每年2万台,受疫情影响,2022年销量不及往年的1/3。
2. 刺激消费,郑州汽车消费券发到“亿元量级”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力释放出“拼经济”的信号,刺激内需消费成为2023年经济的主基调,汽车消费成为破局点。
来自第一财经的报道显示,2010年至2021年,除去个别年份,消费支出对于GDP的贡献率保持在55%-69%的区间内,平均贡献率为53.9%。
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从2011年到2022年,汽车消费占整个消费品零售额比重最高在2014年,达到12.7%,2022年在10.4%。
徐长明说,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在50%多,这意味着汽车消费只要降10%,GDP就要降0.5个点。这样大的体量,使得全社会对2023年车市走势极为关注。
但老百姓兜里有钱吗?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2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022年,住户存款也就是居民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较2021年多增7.94万亿元,较2020年多增6.54万亿元,较2019年多增8.14万亿元,超额储蓄创有统计以来的新高。
这8万亿“子弹”什么时候打出来?
来自国家统计局和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20年8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22.4,2022年12月下降到88.3。
徐长明说,从经济恢复到形成买车行为,中间还有一个过程。经济恢复是一个渐进过程,初期靠服务业,而制造业的恢复需要一个过程。根据以往经验,只要给政策,汽车消费立马火。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以来,北京、上海、山东、天津、郑州、沈阳等多地陆续出台相关政策,采用发放汽车消费券、延长新能源购置补贴等方式,提振汽车消费市场购买力。
2023年上半年,山东省继续发放2亿元汽车消费券,支持消费者购买新能源乘用车、燃油乘用车、报废旧车购买新车,三种购车类型最高分别给予6000元、5000元、7000元消费券。
2月17日,东营市决定发放500万元汽车消费券,整个资金通过争取省财政资金承担50%、剩余部分资金由市与各县区分担的方式来解决。
北京2023年春节假期发放的餐饮、零售、汽车、冰雪等品类消费券合计超2.24亿元;天津市发放的第二期“津乐购”消费券总金额达1.15亿元,包括汽车、家电、百货零售、餐饮文旅等四大类型,其中汽车消费补贴达6000万元;郑州市不久前宣布将增发1亿元汽车消费券;2月21日,长春市开始发放3000万汽车消费券。
3.“点穴”的政策抓手在哪里?
徐长明说,各机构对今年中国经济GDP增速预测在5.1%,这给商用车发展带来了宏观基础。2023年商用车将呈现较为明显的恢复性增长,全年销量在375万辆左右,同比增长13.6%。
从这30来年中国商用车市场发展来看,1990年到1999年中国经济发展较快,GDP增速保持双位数增长,但产业结构轻型,以纺织服装、轻纺,机电产品为主,单位GDP货运量不大。
2000年到2010年,经济连续高速发展,这10年是中国重化工业高速发展阶段,商用车高速发展。
2010年后,中国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产业结构再一次轻型化,高科技产业发展较快;2016年后,受治理超载、环保、双碳等政策连续拉动,商用车销量增长。未来,国家在减碳方面各类政策规划对商用车发展起到大的影响。
徐长明表示,电动车已经连续两年实现跨越式发展,乘用车的电动化一是受政策驱动,二是受市场驱动,而且来自市场驱动的力量越来越强。
在无锡、南京、苏州、青岛、佛山、合肥、长沙、昆明、济南、东莞这些既不限行也不限购的城市,2022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均超过20%。2022年12月,无锡、南京、苏州、青岛这些城市已达到“三辆车里有一辆绿牌车”的程度。
和乘用车不一样,商用车的电动化完全受政策驱动。目前在商用车的电动化上,微型和厢式货车推行得最快,新能源重卡主要应用在港口、矿山、工厂等短距离运输上。
2022年8月26日召开的第四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研究院副院长严刚在演讲中说,从全国碳排放贡献来看,交通行业占10%左右,交通行业里面,商用车占了一半左右,商用车尤其是中重型柴油车,已经成为交通领域减污降碳的重点。
2019年,交通运输部开展了道路货运运输专项调查工作,以钢铁行业为例,运输领域(包括大宗物料运输过程)氮氧化物排放占全流程的13%左右,典型城市如唐山,运输排放贡献比例非常大,反映出工业生产和物流运输的紧密关系。
2019年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明确提出了钢铁行业超低排放在交通清洁运输比例的要求;2020年又进一步对重污染天气应对提出了环保分级管理,进一步扩展了对39个行业的要求,A级是最严格的要求,重污染天气期间,A类企业不作为减排重点。
这一政策的出台,直接导致了新能源中重卡的爆发式增长。
大量调研显示,目前商用车电动化的经济性还达不到,本来买电动车跑运输经济上不合算,但在工业环保分级政策管理下,全面达到超低排放的钢铁企业,在产能上的收益完全可抵消购买新能源车的不划算。
严刚在演讲中说,推环保分级管理主要还是在全国大气污染重点区域,尤其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政策强力驱动下,作为钢铁大省,2022年,河北新能源重卡销量中一骑绝尘,也是唯一销量超过7000辆的省份。
推动新能源商用车发展,强有力的政策驱动力和撬动机制不可或缺。
徐长明说,在交通运输领域,公共领域的电动化是从交通运输领域发力,推动新能源商用车发展的重要抓手,这已经形成行业共识。
公共领域的电动化中,城市物流配送是重要板块。自2018年起,交通运输部等三部委持续开展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工作,已开展三批共77个示范工程创建城市。
按照相关政策部署,2025年100个城市的城市货运配送要全面电动化,这样大的推广力度,意味着绿色城配正从发达地区向较发达地区,从大城市到中心城市,从省会城市到非省会城市一步步过渡。
徐长明说,在商用车领域,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还将以内燃机为主,传统车企要做出改变,在产品与价值链上建立新思路,才能抓住新能源产业中的机会。
第十一届内燃机可靠性技术国际研讨会由内燃机与动力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办。奥地利AVL公司、美国西南研究院、博世集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等近200家海内外科研机构、高校、知名企业的1000多名专家、学者参与,围绕“双碳”目标和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内燃机行业的要求等展开了讨论。
自2012年以来,内燃机可靠性技术国际研讨会已成功举办十届,成为全球内燃机行业举足轻重的学术交流平台和技术发展风向标。
注: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对2023年汽车市场形势和趋势分析由其在第十一届内燃机可靠性技术国际研讨会上的演讲录音整理。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