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感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我要牢记嘱托,在工作中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让百姓满意。近几年来,我们聚焦群众需求,先后开展了社保卡快办行动,在全省率先推出了社保卡便民贷业务、实现四市线下“跨区域通办”,在全国率先推出了“社保卡+爱心公益”平台,一系列举措只为让百姓满意。下一步,我将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担当作为,戮力创新、铆足干劲,将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真正地解决民生的问题。—爱国拥军好军嫂、东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员隋静静
记者 孙娜娜 见习记者 宋家正
她是一名退役军人,也是一名军嫂;她是宽严相济的慈母,也是体贴孝顺的儿媳;她是热心公益的党员,也是心系民生的岗位标兵。她是全国“五一巾帼标兵”、东营“最美职工”,她是东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职员隋静静。
爱岗敬业,手机24小时为群众敞开
温柔的话语,甜甜的笑容,是隋静静给大家的第一印象。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子,却是踏实能干的女汉子。她笑着说:“嫁给军人,就是得多付出。”
隋静静,今年38岁。2003年至2005年12月,在辽宁盘锦服役。2007年,转业到东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自参加工作以来,她便将社保卡的服务热线转接到自己手机上,方便24小时受理群众咨询。
2018年,大年初二,正在老家牛庄镇陪老人过年的隋静静,手机铃声突然响了。来电是一个陌生电话,多年的工作经验让她猜到可能是关于刷卡方面的问题。果不其然,垦利的一家定点药店不能刷卡了,对方非常着急。隋静静在电话里引导大娘一步步处理,但还是不能排除故障。来不及多想,她立马开车赶到了垦利县。原来,药店里的整个设备全部瘫痪了,需要工程师重新装程序,可工程师也在老家过年无法及时赶到。没办法,隋静静只得亲自上手,将近2个小时后,她终于把系统调试好。这时已过中午。
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全市两百多万持卡群众的用卡业务统一由东营市人社局信息中心负责,也就是隋静静所在的科室。科室里人不多,隋静静工作年限长、业务最熟,又是党员,任务交给她,放心。
“我的社保卡丢了,着急用,怎么补办?”
“我的卡在医院刷不了,什么原因?能帮忙查一下吗。”
春节期间,隋静静接到的工作电话,以这样的咨询为主。有时候,遇到不能马上解决的问题,她会添加对方的微信,进行后续的联系。
“从事社保卡工作,面对的是最普通的参保群众,接触的是最琐碎的业务,我觉得,不怕事、不躲事儿,主动承担、寻求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才是我们青年党员的本色。”隋静静说。
刻苦钻研,打通数据对接渠道
一张小小的社保卡,连接着千家万户、多个部门。社会保障卡自2008年启动以来,从采集数据到成功发放需要十几道程序。制卡初期,数据库中存在大量的“垃圾数据”。为了顺利完成制卡任务,5年来,夜里12点前,她从未回过家。订正错误、补齐缺项、记实空项,目前数据库中一人多号问题、号名不符问题已经全面解决。
自助制卡开先河。2018年,面对“一次办好”改革,隋静静大胆打破条框限制,通过流程再造和业务创新,东营市在全省率先将社会保障卡业务投产到智能自助设备上,实现社会保障卡信息采集、即时新发卡、即时补换卡、密码重置等服务全部集成自助服务,社会保障卡办理时间由原来的45天缩短为10分钟,真正实现了社会保障卡“立等可取”。
探索创新解民忧。为更好地服务特殊群体,她与同事一起联合残联、携手银行,开辟了社保卡加载残疾人证的服务渠道,使东营成为全省第一个发放加载残疾人证社保卡的地市。社保卡加载残疾人证以后,实现了“证卡合一”,可以直接享受208家覆盖全市的社保卡网点服务。同时,持卡人能享受到社会保障卡带来的很多方便,如发放养老金、医保异地结算、借阅图书、乘坐公交、旅游、政府发放的补贴等。截至目前,共为全市残疾人发放“证卡合一”社保卡7600张,共推送残疾人专项服务2300余次,主动上门服务50余次。
创新思路助脱贫。在“脱贫攻坚”决胜年之际,她创新性地提出将惠农支农与“社保卡金融贷款”工作相结合,在全省率先开创了社保卡便民贷款途径。经过业务论证和技术对接,开辟了人社、银行数据通路。通过“山东农村信用社”手机APP,以社保卡作为信用载体,实现无抵押、无担保,1分钟申请,1分钟放款的“社保卡便民贷”服务。目前全市已经发放贷款3000万元,惠及6350多名城乡居民。“社保卡便民贷”助推振兴乡村、脱贫攻坚,让群众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勇于创新,立解群众急难愁盼
“我要见见小隋……”从外地回东营的石油大学教师,来东营聚餐时,首先想到的是给予他帮助的隋静静。无论是不是自己分内的事,只要接到居民的咨询电话,她总是想尽办法帮居民解决。从山西来东营打工的贾先生,因孩子的社保卡未在山西激活,无法实现网上报销,也因疫情山西的亲朋无法提供帮助,而焦急万分。接到咨询电话后,隋静静没有推诿,她通过省社保中心社会保障卡管理服务处协助,联系上山西社保局工作人员,帮刘先生解决了难题。
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
今年,为深入推进社保卡一卡通用,她再次向熟悉的领域发起挑战。6月份,在单位领导的支持下,她联合多家单位筹建了“社会保障卡爱心银行”,在全国率先实现社会保障卡爱心积分公益捐赠。她将社保卡消费积分按比例折算成“公益基金”,捐献给红十字会,让公益事业基金更加充实更可持续。“爱心银行”架起普通群众和公益活动的桥梁,让公益活动融入日常大众生活,有利于培塑全民公益意识,助推公益事业发展,目前全市已有1000余人通过爱心银行进行捐款,捐款金额达1200元。
考虑到持续的疫情影响着群众生活,特别是在外地工作的油田参保职工。在她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在全省率先实现四市线下“跨区域通办”,东营、滨州、德州、淄博四地持卡人,无论身在任何一地,只要前往当地的市、县服务大厅社保卡窗口就近办理社保卡信息采集、激活,挂失与解挂、密码重置等服务,而无需回发卡地市办理。跨市通办一举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持家奉献,她是贤妻良母
2009年,经家人介绍,隋静静与同学刘山山恋爱了。此时的刘山山正在昆明消防指挥学校上学。嫁给军人,就意味着聚少离多、奉献更多。
由于丈夫军人的特殊身份,需要坚守岗位,节假日值班、出警是家常便饭。结婚十余年来,丈夫几乎是一周才能回家一次,孩子生病、公婆住院,都是隋静静在照顾。“家里水管坏了,暖气不热了,都是我去处理。”隋静静对此却毫无怨言。她说:“军人的职责就是保卫祖国、保卫人民,我照顾好军人的小家,才能让他安心的保卫大家。”在她的支持下,丈夫在部队3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获得嘉奖、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母亲常常教育我,凡事不能光顾自己,也要多替别人想想,这样就能少生怨气,多行善事。我参加工作后,她又教导我,公家的事是大事,咱家的事是小事,一定要先顾大事,再忙小事。”隋静静把母亲的话牢牢记在心里。每当累了的时候,总有一个声音从心底响起,“隋静静,你是一名党员,为人民服务,是你该做的!”
由于夫妻二人的工作都很繁忙,儿子缺少父母的陪伴。十岁的儿子常常问隋静静,“妈妈,你为什么老是加班啊?”隋静静心里酸酸的,她说,“妈妈是一名党员,妈妈有自己的工作,妈妈也要成为你的榜样。你要好好学习,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我们一起加油,一起努力,一起成长。”
隋静静仿佛是闲不住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她还利用下班和节假日,到小区核酸检测点值勤,深入一线,为值班人员自费购买方便面和消毒用品,累计2600多元。她为小区居民赠送口罩,代购蔬菜食品等生活用品,早起晚归、不辞辛苦、送货到家。社区的大爷大娘都亲切地叫她“小隋”,“你送来的不仅是吃的,还有党的关怀、党的温暖……”
启航自知前程远,甘于奉献无怨言。因为工作成绩突出,她多次获得群众和单位寄来的表扬信和锦旗,并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东营最美职工”“五一劳动奖章”“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三八红旗手”“东营市职工和谐幸福家庭”等荣誉称号。
隋静静用实际行动,绘制了“和谐小家、奉献大家”的时代新篇章,树立了新时代军嫂爱岗奉献的新样板。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