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宋志超
编者按: 广饶农商银行认真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积极践行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的经营宗旨,以服务乡村振兴、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为切入点,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广饶农商银行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重大机遇,聚焦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民生金融,积极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扎实做好金融服务和创新,不断推进各项业务健康发展。
金融助力乡村旅游“火起来”
“在我们农场,既可以体验亲子果蔬采摘、湖边垂钓乐趣,还可以品尝烤全羊、铁锅炖等美食,等后期基础设施完善后,我们还将打造一批涵盖‘吃喝玩乐’等方面的特色项目。”原生态农场示范园负责人张效林向广饶农商银行客户经理介绍道。
张效林曾在广饶县一家化工企业上班,虽然有着不错的工资待遇,但是他一直有着自己的“创业梦”。近几年,由于受新冠疫情影响,乡村旅游已然成为当下热门的休闲娱乐方式。张效林瞅准时机,辞职回到家乡,开始规划打造集种养殖、生态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产业园,随着水果园以及蔬菜基地建设的铺开,加上养殖场需要资金持续投入,自有资金开始捉襟见肘。正当张效林在为资金发愁时,恰逢广饶农商银行客户经理入村走访,在详细调查了解他的生产经营状况后,为其及时推荐并办理了30万元的信用贷款。
经过一年的发展,张效林的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基地已经初具雏形。为扩大规模,广饶农商银行又专门为他推荐并办理了100万元的“鲁担惠农贷”。没有了资金的顾虑,张效林终于可以安心打造自己的产业园。他在今年年初打造了近120余亩的水果基地、5亩的垂钓湖、50亩的蔬菜基地,瓜果除供游客自行采摘外,还销往周边大型商超。同时他还开办了农家乐,主打自己饲养的烤全羊、铁锅炖等特色菜系,预计全年收入可达到120万左右。
金融助力“青春之花”在泥土上绽放
在广饶县李鹊镇张守凤家庭农场里,农场主刘超正带着工人抢抓农时,砍摘、装运时鲜蔬菜,一派繁忙景象。经过几年的努力,张守凤家庭农场的规模已经达到了2100亩,也由原来的单一胡萝卜种植发展成现在集优质粮食、大棚蔬菜等种植为一体的复合型家庭农场,并为300多名周边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但在返乡创业之初,这位“85后”新农人却吃尽了苦头。
“创业之初空有一腔热情,对农业技术不了解,没经验,吃过几次亏,手里的钱也不多了,出去借钱还很困难,多亏农商银行给我办了10万元的贷款,才能够坚持下去。”刘超说道。
而广饶农商银行与刘超的“缘分”也从这次合作开始了,从最初的10万元,到30万元、60万元,再到如今的500万元,几年来,在高效便捷的信贷资金支持下,张守凤农场的农业发展走上了“快车道”。农场先后被评为“山东省示范家庭农场”“东营市巾帼双创示范基地”,同时,刘超也荣获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山东省最美乡村女致富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金融助力打造闭环粮食收储生态圈
“往年自个找担保,最多能够贷款100万元,远远不能满足资金需求,今年有了新的担保政策,通过飞雪检验标准仓,签订了代加工协议,农商银行给俺办了470万元贷款,俺的流动资金就大了,可以收购的粮食就更多了,效益也提高了不少。”广饶县福玉粮食收储中心总经理李福玉说道。
作为产粮大县,广饶县粮食收储企业、粮食经纪人较多,融资需求旺盛,但普遍存在缺乏抵质押物、缺少贷款担保渠道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广饶农商银行联合县担保公司创新开发粮食收储担保贷款业务,采用“政府担保+即时授信+入库放款”方式,实现“粮进钱出、钱进粮出”快速轮换的效果,打造了银行、担保公司、粮食收储企业和卖粮户之间的闭环粮食收储金融生态圈。该项业务不仅让粮食收购商获得了一定的贷款资金,而且使粮食加工企业的“粮袋子”更加充足,有效解决粮食收储资金周转难题,提升了县域粮食加工流通企业收储加工能力。
今年以来,广饶农商银行充分发挥支农主力军的作用,把加大粮食收储的信贷投入作为支持乡村振兴的硬举措,创新特色信贷,推出“粮食收储贷”专项信贷品牌,优化金融服务,为粮食收储贡献农商“温度”。自6月份该业务开展以来,已办理贷款2000余万元。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