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交通强省重点省级地方标准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齐鲁晚报记者:
就《高速公路边坡光伏发电工程技术规范》地方标准,请具体介绍一下标准技术特点及实施预期成效。

石振源: 本标准是在现行光伏发电工程建设技术标准体系下,根据高速公路特点制定的。标准规定了边坡光伏发电工程的项目选址、施工交通组织、监控测量、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等技术要求,内容详细、全面、完整,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操作性。
本标准综合考虑了高速公路行车对边坡光伏的技术要求,具有安全、环保、美观、经济的技术特点。在安全性上,精心选用了低反光无眩光、防火防水防腐、不易碎、具有自清洁功能的轻质柔性光伏组件和带有自动关断功能的逆变器,采用柔性支架安装,组件棱角使用柔性材料包裹,避免影响驾驶安全和二次事故伤害。在环保性上,设计了螺旋桩打孔施工技术,减少对边坡草皮的破坏。在美观性上,注重光伏组件阵列与边坡斜面外观上的统一融合,视觉效果美观、舒适。在经济性上,最大限度提高边坡资源利用率,有利于规模化开发。
本标准是贯彻落实国家“交通强国”“双碳战略”和省委省政府发展“十强产业”部署要求的具体举措,实施后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按目前山东高速集团运营里程和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测算,省内边坡光伏建设容量可达170万千瓦,全部建成后年均发电量可达18.7亿度,年节约标准煤56.1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170万吨,产生电费收入年均7.38亿元。作为国内首个边坡光伏技术标准,本标准解决了“高速公路边坡+光伏”设计难题,拓展了绿色交通发展新空间,为交通基础设施网、运输服务网、信息网、能源网融合发展提供了可行路径。以此标准为基础,我们将推进光伏、边坡一体化,使光伏成为高速公路的有机组成部分,形成高速公路边坡防护新形式。未来,边坡光伏还将与充电桩、5G基站、智慧高速等有效融合,为高速公路设备设施、出行公众、沿线能源用户提供清洁绿色能源服务,产生潜力巨大的社会效益。

山东综合广播记者:
据了解,我省已经开展高速公路边坡光伏发电工程,请问能否介绍一下目前该项标准的应用推广程度及下步打算?
石振源: 截至目前,依据《高速公路边坡光伏发电工程技术规范》,山东高速集团已在省内所辖高速完成2处高速公路边坡光伏发电项目工程建设。
一是荣乌高速荣成至文登段南侧边坡,建设约2290米,装机规模2.01MW的边坡光伏试验项目。截至2022年9月底,该试验段边坡光伏累计实现发电量221万度。从实施效果看,年发电量较预计高出10%以上。
二是利用青银高速济南东服务区高速公路南侧边坡及车棚、综合楼屋顶,建设了装机规模3.2MW的“碳中和”项目,打造了全国首个“零碳服务区”。截至2022年9月底,服务区光伏项目累计实现发电量127.43万度。
在前期实践基础上,我们将依托集团高速公路路域资源,深化本标准应用,推动边坡光伏的规模化开发;持续探索新技术、新场景、新装备,构建“技术可行、实践有效”的交通能源一体化系统,为全省交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和资源高效利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黄河记者:
刚才发布词中指出《智慧高速公路建设指南》对推进数字技术与交通技术深度融合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请介绍一下当前该项标准的应用推广情况?
石振源: 在《智慧高速公路建设指南》地方标准指导下,山东高速集团实施完成了京台泰枣段智慧高速建设项目,正在开展济青中线智慧高速建设。
京台泰枣段智慧高速 立足先行先试,设置智能路况监控、桥梁消冰融雪、分合流夜间预警、伴随式信息服务等系统,解决了传统模式下通行现场的痛点问题,努力实现“少封路、不堵车、不降速”。 济青中线智慧高速 立足示范推广,建设“智能管服、快速通行、安全保障、绿色节能、车路协同”五大体系,重点实现基础设施数字化、隧道快速通行、智慧特色服务区、收费站便捷顺畅通行等建设目标。
这些智慧高速项目贯彻了《指南》所确定的任务目标、建设原则和技术要求,取得了满足公众高品质出行需求和道路运营安全高效的效果。京台泰枣段通车以来,在车流量略有增加的情况下,平均车速提高16%,事故总数、危险路段事故数均下降30%。智慧服务区提供的停车寻车导航、无人化消费、ETC加油、智慧洗车、订餐订房等智慧化服务,全方位提升公众体验,受到公众的好评。
实践证明,《指南》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实际指导性。在此基础上,省交通运输厅又组织山东高速集团编制了《智慧高速公路建设标准体系》。鉴于智慧高速建设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的过程,山东高速集团将在省交通运输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指导下,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发挥标准顶层设计和基础引领作用,力争走出一条智慧高速建设运营的山东路径,为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贡献力量。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