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孙淑玉
九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但却足以见证两个孩子的成长。
出生时曾因无力承担住院费而获齐鲁晚报烟台(义工)管理中心的关注,栖霞市苏家店镇一对龙凤胎的成长始终牵动着大家的心。九年间,从最初帮忙筹措住院费用、奶粉等爱心物资,到对接栖霞爱的传递助学协会和好心人接力帮助,再到每年冬天借助“新年心愿”大型公益活动为两个孩子送上心仪的礼物,栖霞这对龙凤胎的健康成长,凝结着太多人的爱和付出。
变化不止发生在两个孩子身上,也悄然发生在孩子父亲刘学林和整个家庭中。众人的持续帮助和相关政府部门的扶持,让他们一家逐渐走出贫困的阴霾,迎来了新的希望。
缘起:一个求助电话牵起九年关注情
齐鲁晚报烟台(义工)管理中心和栖霞龙凤胎的缘分源自一个求助电话。
2013年5月4日傍晚,栖霞50岁的刘学林又当爹了。和一般家庭添子的喜悦不同,这对龙凤胎的到来没给他带来多少欢乐,压力就扑面而来。妻子患有精神疾病,家里靠不到一亩苹果园、一个人的口粮地和低保金过生活,已有一个女儿,突然又添了一对龙凤胎,刘学林很难想象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齐鲁晚报2013年5月8日B15版曾报道)
比这更迫切的是,如何照顾刚出生的这对龙凤胎。患有精神疾病的妻子刚做完剖腹产手术无力照料孩子,年迈的刘学林也不懂得怎样照顾新生儿。孩子的哭闹声一响,他就只会拖着不大利索的双腿,把奶瓶轮流塞到姐弟俩嘴里,可这样一来孩子又会因吃得太多闹肚子。没钱买尿不湿,刘学林的一双儿女只能垫着生硬的红色卫生纸,刘学林的一对儿女让产房护士和新手爸妈们操碎了心。大家看着心疼,经常抽空帮他照看孩子,并悄悄送来饭菜和衣物。
“你们快来帮帮忙吧,这俩孩子的住院费都凑不够,更别说以后的生活了。”不忍看着这对新生的龙凤胎没有着落,产科病房一位陪床家属拨通了齐鲁晚报烟台(义工)管理中心的电话。到医院落实了情况后,本报记者第一时间通过报道为龙凤胎募集爱心物资。莱山区一位热心人匆忙送来两罐婴儿奶粉和一袋给孩子妈妈的成人奶粉,刚为人父的他想给这对宝贝帮点忙。看到报道的当天,两位好心人直接驱车赶往栖霞,给龙凤胎送去了奶粉、尿不湿和衣服。陆续还有人将爱心物资和善款送到报社,委托记者代为转交。
此后的日子里,齐鲁晚报烟台(义工)管理中心对龙凤胎的关注也没有停止。联系栖霞爱的传递助学协会帮忙照顾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并协助帮忙解决孩子们家里遇到的困难,每年六一儿童节和春节前夕还会为两个孩子送上心仪的礼物,龙凤胎成长过程中的许多重要时刻,齐鲁晚报烟台(义工)管理中心都曾参与过。
这份牵挂一直持续了九年。
变化:龙凤胎长大了,更爱笑了
时光飞逝,龙凤胎双凤和双豪也在悄悄长大。
出于对双凤和双豪健康成长的考虑,栖霞爱的传递助学协会会长泮爱香多方联系,终于在龙凤胎三个月时,为他们寻到了长期资助人,一位来自台湾的好心人岳婉琦每月出资1200元,助力两个孩子的成长。
一岁生日时,双凤和双豪在老家由父母照顾,多数时间都光着屁股在炕上玩,有好心人送来零食和水果,姐弟俩就疯抢着跑开。受妈妈影响,姐姐双凤有时会木然地盯着前方。
”快两岁了,这俩孩子还不怎么会说话,有时妈妈发病还会打他们。“担心两个孩子的成长,征得资助人的同意后,泮爱香又和栖霞爱的传递助学协会义工们及时与红苹果幼儿园取得联系,决定将两个孩子送到城里上学。得知龙凤胎家中的情况,红苹果幼儿园园长也大为感动,承诺只收取一个孩子的费用。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老师们开始一点点教会双凤和双豪学习吃饭、穿衣及沟通的各种小技能。从最初的遇人眼神躲避到后来的开怀大笑,双凤和双豪的性格有了很大变化。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家族遗传的影响也逐渐显现。双凤的学习能力明显落后于同龄的孩子,自理能力也时常反复,本该升入一年级的双凤在红苹果幼儿园继续呆了一年后,不得已被送回老家上学,而双豪则继续在幼儿园住宿,白天到栖霞城里的小学上学。
日前,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来到双豪所在的红苹果幼儿园时,正逢周末,双豪和几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孩子正在院子里玩游戏,笑闹间,双豪的脸上笑意不断。而在一年前,他还是个羞涩而少言的男孩,只好意思在记者耳边小声念叨“我喜欢吃熊大熊二的饼干,姐姐喜欢巧克力”。
因为对两个孩子的挂念,每年新年心愿活动启动后都会有热心人为双凤和双豪准备礼物。去年,烟台毓璜顶医院生殖医学科的医护人员姚晶晶认领了两人的心愿礼物后,精心为孩子们准备了米面油等生活物资,另有热心人为小姐弟购买了牛奶和零食等。看着堆了一地的礼物,双凤和双豪高兴地叫了起来,迫不及待想要拆开零食。
而今年,双豪的心思显然已经不在吃食上,甚至他还学会了分享。因为当天下午要带双豪回老家,义工们提前准备了饮料、零食和米面等生活物资,偷瞄了下东西,双豪提前做好了安排“糖带给双凤,饮料留给大姐姐回来喝”。兜里揣了一把糖,一路上双豪却没舍得吃一颗,刚进院门他就塞给了姐姐双凤,还悄悄回到里屋,剥开糖纸塞到妈妈手里。
“这是叔叔阿姨送我的画画工具,柜子里还有新书包。”尽管不常回老家,双豪对家里的东西了如指掌。和双凤在院子里玩了一阵,姐弟俩干脆趴到炕上画起了画。尽管相聚的时间不长,但姐弟俩脸上始终挂着笑,俩人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希望:爸爸的腰杆挺了起来,还想留着新房间给孩子结婚
变化的不仅有龙凤胎姐弟俩,爸爸刘学林和整个家庭也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九年前,面对突然降临的一对小生命,刘学林来不及高兴就被扑面而来的压力击中。而如今三个孩子都被照顾得很好,马上进入花甲之年的刘学林精神头明显好了很多,腰杆挺直了,家里也不再杂乱不堪,说起未来的日子,他充满了劲头。
“我们全家都很感谢齐鲁晚报,是你们的报道让好心人知道了我们。”刘学林至今对当初的报道记忆犹新,报道刊发后第二天就陆续有热心人上门,这之后公益团队和社会各界陆续帮忙,让他从困境中脱身。
更多的帮助一直在路上。得益于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刘学林的老屋“旧貌换新颜”,漏风的木门和窗子被换上了保暖的铝合金门窗,墙壁、地面等也得到了修缮和改造,如今家里亮堂了很多。去年,在共青团烟台市委的“希望小屋”项目的帮助下,四间老屋中的两间也被打造成了孩子们的独立学习空间。原本杂乱无章的房间被清理出来,装上了崭新的书桌和衣柜,打造成了独立的学习生活空间,让双凤和双豪有了更多“归属感”。
九年来,栖霞爱的传递助学协会始终牵系龙凤胎一家,不仅进行为两个孩子联系幼儿园、学校,协助解决孩子上学途中遇到的问题,还经常带好心人和爱心企业上门,解决刘学林一家的生活问题。“泮老师和这些义工帮了大忙,没有他们孩子不会被照顾得这么好。”刘学林将大家的付出一一记在心里,这些也是他生活的动力。
“我住这间,大姐姐和双凤住这间。”领着记者参观时,双豪显得很自豪,他端坐在书桌前对着画笔爱不释手,此外还特意拉开衣柜,给大家展示自己的“宝贝”。衣柜里存着热心人送来的新书包和几件姐弟俩没舍得穿的新衣服。
“大闺女在儿童村,成绩很好也很懂事。”说起孩子们的近况,刘学林嘴角忍不住上扬。大女儿小伟是最让他自豪的,尽管平日不在身边,却是他最大的希望。翻出家中仅有的一张证件照,刘学林忍不住告诉记者,小伟性格活泼又爱跳舞,刚刚剪了短发,上次回家他差点没认出来。
说起未来,刘学林的眼睛里也有了光。和妻子搬到最东侧屋里后,他一改往日的邋遢,每天都为孩子们精心打扫房间,“有好心人来看了以后说,这间新房给双豪留着娶媳妇都够用”,好心人无意间的这句玩笑话,似乎在刘学林心里种上了希望的种子,已近花甲的他有了更多奔头,只盼着孩子们快点长大。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